吉林省图们市九年级物理全册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134156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图们市九年级物理全册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吉林省图们市九年级物理全册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吉林省图们市九年级物理全册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吉林省图们市九年级物理全册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吉林省图们市九年级物理全册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图们市九年级物理全册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图们市九年级物理全册 18.3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说课稿我说的课题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模式、教法与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一、 教材分析(一)本课特点、地位及作用1、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电功率中的第三节。该册教科书是新版教材,与原有的教材相比,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更加注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本节课也有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2、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电能和电功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后面又将学习电和热。所以,本节课既是对电功率的进一步理解,又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下了基础,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3、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亲自感知获得知识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程中还安排了通过观察室内灯泡的发光情况来判断灯泡电功率的大小这一内容,这样即降低了难度又提高的兴趣,使得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二)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和技能:加深对

3、电功率的理解,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培养根据理论知识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的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2)过程与方法:我关注的是,学生上课是不是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否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根据公式(PUI)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神奇,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三)重点与难点:

4、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的重点和难点如下重点: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不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难点: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能力;分析信息得出正确结论。相应对策:在组织实验探究的过程中 ,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归纳、补充,完成重点的落实。结合实验时对小灯泡发光现象的观察,突破学生在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时的难度,同时在总结时,也可利用事先做好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完成重难点的教学。二、教学模式: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目标的确立,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三、教法与学法:(一) 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

5、学要求和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和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思维清晰,逻辑通顺,对知识点的认识从直观感受升华到理论规律,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二)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学生体会知识获得的探究过程。“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本节课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的平台,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启发、挖掘学生的潜力。所以应引导学生主要用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来完成本节内容,鼓励学生自己感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并提醒学生学会交流与

6、合作,共同体验成功的愉悦。当然要进行必要的实验指导,如:实验中为什么要选择变阻器?为什么要限制高于额定电压的上限?如何根据信息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四、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分配: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及内容,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根据选择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一)、新课引入(约5分钟)小活动:请每一位同学拿出准备好的小灯泡上的数据进行观察,说明数据的物理意义,并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UI,为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打下基础)。教师提出问题,引入课题。提出问题: 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时,它的功率是否改变?设计意图: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体活动比泛泛而谈的语言引课更具

7、吸引力,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是象小灯泡亮度发生变化这样很普通的实验,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提出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过程的起点,教师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可以将学生的胃口调动起来。(二)、进行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的探究探究,应该遵从一定过程有目的的进行,因为我们毕竟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过程,他有一定的时间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所以在实验探究中应引导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探究的一般步骤进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新教材,多年来被动式的学习已使学生的“问题意识”钝化,要使学生把观察到现象“问题化”,还需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故此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这样能使学生尽快的明确学习目标。猜想

8、与假设:(约5分钟)学生会主动根据问题去猜想结论是“变”或者“不变”。但对猜想的依据可能表达的不够全面,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学生现有经验和知识缺乏或不足导致的。为此在教学中还应不断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日常生活现象,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体验大胆的进行猜想,说出猜想依据,把学生引导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轨道上来。教师继续发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时学生会说出用“实验探究法”,教师板书课题。3、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约8分钟)根据对问题的猜想或假设,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分组讨论,最后选出小组代表展示本组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数据表,并说明自己的想法与计划安排,要求说出所选器材,选择原

9、因。培养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和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的能力。这一过程会较顺利,因学生已有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设计经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个实验设计是全完相同的,但应注意的是必须引导学生弄清在这个实验中选择变阻器的目的与伏安法测电阻的区别,从而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目的性,以培养学生严紧的科学态度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分化难点,突出重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情况,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电路图。并且允许按照学生自己的计划进行探究,当然要符合科学规律。最后,通过计划的交流,共同确定大体思路是:(1)测出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记录发光程度(2)测出高于额定电压下的功率,记录发光程度(3)测出低于额定

10、电压下的功率,记录发光程度。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进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4、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约7分钟)根据设计实验方案,在进行实验前,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或问题,达到巩固两块表操作技能提高的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实验中教师参与到学生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研究的指导,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为分析论证做好铺垫。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5、分析和论证:(约5分钟)学生通过计算在三种情况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和它的额定功率相比及与小灯泡发光程度的对照,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共同发现问题,共同

11、解决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在多媒体上展示本组数据及计算结果,与猜想对比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得出正确结论。进而加深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理解,完成目标(1),达成目标(2),突破本节课的难点(3)。6、交流与评估(约3分钟)各组之间相互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办法,提供自己的成功经验,交流得到的实验结论,弥补不足之处。并组织好语言,力求最为清晰干练的表达,达成目标(3)。这一过程学生说的可能相对少些,因为学生还不习惯这种学习方式。(说明:物理课是学习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本节课正是这一特点的具体体现,也代表了这册新教材的独到之处,所以应重视这次探究活动的进行,带领学生深刻感悟探究的各个环节。)总结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三)、应用拓展,升华知识在得出了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后,教师回执引课时提出的问题“小灯泡的电功率与发光程度的有什么关系?”,学生会根据实验时获得的信息解决这一问题。使其形成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四)、课堂小结(五)、达标训练 (六)、布置作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