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1341130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阿荣旗第四中学 姜学军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正确辨别同类项。2. 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3. .掌握整式加减的方法。数学思考1. 通过活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2. 通过计算两个长方体纸盒的用料情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解决问题通过计算两个个长方体纸盒的用料情况,初步学会从实际问题入手,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重点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能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难点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

2、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 活动的内容和目的活动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活动2.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进行适当的巩固练习。活动3. 掌握同类项合并的方法,并判断合并的结果是否正确。活动4. 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问题情境中问题。活动5. 通过实际问题学习整式的加减。活动6. 练习活动7 评价与反思、布置作业。师生共同做数字游戏,教师给学生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学生观察、分组讨论,给单项式找朋友,通过多媒体演示,形成同类项的概念,然后让生进行巩固练习。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观察、讨论、类比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且进行适当的巩固。由活动1的数字游戏入手,建立数

3、学模型,利用新授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问。由实际问题入手,建立数学模型,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归纳整式的加减法则。在练习中强化整式加减的运算能力。小结本节内容,学生自我评价。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数字游戏1.任意写一个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一的两位数.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位置,又得到一个两位数.3.求这两个两位数的和,用这两个两位数的和除以11。你将最终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所举的那个数字?学生两个人一组,按照游戏规则一生举数,一生猜数,看看学生做的怎样?学生猜不出后,教师会顺利地猜出结果,学生感到很好奇,急切地想知道为什么,教师由此导入新授课。 由学生

4、感兴趣的游戏入手,设置情景问题,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非常自然地导出本课的主题。活动2:找朋友我们能帮助这几个单项式找朋友吗?(在表2中找)3x44mn2 20a2bc-a2bc-mn28x4 5x3 6xy2 ca2b-abc2 2.你是怎样帮助他们找到好朋友的?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好朋友间有什么共同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小组选出代表阐述本组意见,各个小组之间再交流看法。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完成问题1)小组选代表逐一回答两个问题,通过多媒体演示字母、相同字母的指数的特征效果,学生归纳出好朋友间的共同点,形成同类项的

5、概念。教师指出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并指出“同类项”中的“项”指的是几个单项式。通过让学生帮助单项式找朋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化,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 让学生阐述自己找朋友的理由以及好朋友间的共同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多媒体效果借助观察特征,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含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练习:1.下列各对不是同类项的是( )A-3x2y与2x2yB -2xy2与 3x2yC-5x2y与3yx2D3mn2与2mn指出式子中的同类项20x2yz-5xyz -21x2yz +4xyz -2xyz -xyz23.

6、你能写出几个单项式是同类项的例子吗?学生逐一完成各个问题,注意:(1).几个单项式是不是同类项与字母和字母的指数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2)几个单项式是不是同类项与字母的顺序无关。学生自己动手,组内交流写出的项是否符合要求,教师参与指导。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同类项的含义,为本节课的应用作好铺垫。进一步巩固同类项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活动3:问题:(1)x+2x+4x=( ),并且说一说你的根据?(2)根据上题的根据完成下列各式:3x2+2x2=( )x23ab2+(- 4ab2)=( )ab2(3)我们是怎样合并同类项的?(4)4x2+2x+7+3x-8x2 - 2

7、巩固练习:下列各题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代表将得到问题(1)结果的方法在班内交流,再根据上述方法去探究问题(2)的括号内的结果。 教师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探究。注意:(1)对问题(1)的结果是怎样得到的,应让学生自己去表述;(2)可以引导学生从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常用的“合并”或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 学生能够自己去表述合并同类项的方法,然后总结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学生观察(4)后,说出式子中的同类项以及合并结果。 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过程。教师指出合并同类项时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明确合并同类项的结果规范表示方法以及合并结果

8、不能再含有同类项。教师加以指导,并让学生简单说说判断的理由。 注意:(1)学生对同类项的概念是否混淆不清,能否正确辨别同类项。 (2)是否在正确辨别后,只重视系数而忽略了字母和字母的指数。(3)对一些同类项的变式能否正确的辨别。 通过探究,让学生寻求多项式中相同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为合并同类项的引入作好铺垫。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把强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与整式中的合并同类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增强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

9、步巩固同类项的含义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应用作好铺垫。学生思考后,逐一回答(1)、(2)、(3),小组交流、讨论(4)后,选代表回答本小组的发现。注意:(1)此环节的重点不是揭示谜底,而是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2)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己去揣摩(5)。 师问:(1)求纸盒用料实际应该求什么?(2)怎样解决这两个问题?教师展示两个长方体纸盒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围绕以上两个问题观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倾听学生交流,指导学生探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长方体各个面的长宽,各小组完成列代数式,一生板演合并同类项。师生共同分析。师问:我们利用整式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整式加减的实质

10、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归纳出(学生自己表述)。注意:(1)重点关注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如何去括号(特别是括号前是负号的情况) 活动4:(1)我们怎样用字母来表示一个两位数?(2)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位置,又该如何表示?(3)将这两个两位数相加,如何表示?最终结果会怎样?(4)观察结果,你会有什么发现?(5)你知道我是怎样猜出你所列举的数字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展示学生的计算成果,并且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点评。 此环节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体现了学以致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动5:例1:做大小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寸如下(单位:cm)

11、(1) 做这两个纸盒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2)做大纸盒比做小纸盒多用料多少平方厘米?例长宽高abc小纸盒1.5a2b2c大纸盒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对本节知识不同方面的感受,(注意梳理本节知识的框架,整式加减与有理数加减的联系)注意:(1)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2)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题能力;(3)学生做题的规范程度。学生在掌握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后,再通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了整式加减的步骤和方法,突破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丰富了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形象思维。活动6:练习问题:1、2by +5ax -(2ax-5by) 2、 -3mn2 +2mn 2(mn +4mn2 )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以及规范性做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活动7:问题:你对你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老师说,你有什么疑惑?你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课后作业:教科书166页练习2题;教科书167页第7题。 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意识,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便于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课后作业,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