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教材使用“校本化”的实践与体会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333265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新教材使用“校本化”的实践与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新教材使用“校本化”的实践与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新教材使用“校本化”的实践与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新教材使用“校本化”的实践与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数学新教材使用“校本化”的实践与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新教材使用“校本化”的实践与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新教材使用“校本化”的实践与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数学新教材使用“校本化”的实践与体会内容摘要 新教材把握数学课程标准,又具有弹性。同一版本新教材的使用范围是全国各地的实验区,而实际上每个省市、每个地区、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又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注意联系本校、本班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和校本资源,在课标的框架内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改革优化,即要倡导教材的使用“校本化”。 要实现新教材的使用的“校本化”, 一要吃透教材,整体把握,二要利用教材,贴近生活,三要拓展教材,挖掘资源。本文就以上三个方向结合教学实践案例片段,谈谈新教材使用“校本化”的实践与体会。

2、关健词 新教材 创造性 校本化笔者参加初中数学课改已五年了,去年又参加了泉州市笫一批“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重点课题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使用研究的子课题教材使用校本化及其案例的研究。我们所选用的数学实验教材是华东师大出版社的教材,本教材已从使用的第二版改编到第三版,与传统教材相比,数学课改新教材的面孔变得“亲切可爱”,除有必要的双基知识外,还不乏有现实生活中美丽精致的画面、有趣的阅读材料及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生动素材。教材中设置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同时,教材把握,又具有弹性。在这几年教学中,笔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但我们知道,在

3、目前同一版本教材的使用范围是全国各地的实验区,而实际上每个省市、每个地区、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又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实验教师不能充当教材的“复印者” ,不能充当寺庙里的和尚,把教材当作“圣经”念。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注意联系本校、本班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和校本资源,在课标的框架内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改革优化,即要倡导教材的使用“校本化”。通过五年来教材的使用的实践,笔者认为只有吃透教材,利用教材,拓展教材,才能真正做到教材的使用的“校本化”。下面结合笔者教学实践案例片段,谈谈新教材使用“校本化”的实践与体会。一、吃透教材,整体把握叶

4、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这句话深刻阐明了“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教材”是凭借,“教学”是手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需要教”是目的。教材是对话的文本,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与依据,作为教师应努力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分清教材的重点章节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及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的统一。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笔者认为这里的“一滴水”是指学生接

5、受的知识及做人的道理,而“一桶水”不光指教师的学历和水平,更主要指教师要有居高临下的教学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讲透教材思想原理的能力、教会学生解题方法的能力、无意之中吸引学生偏爱所教学科的能力。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来说,要具有以上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的发展,使教学有的放矢。笔者参加了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一次片区校本教研活动。上课伊始,该老师在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邻角、对边、邻边的概念后,直接提问:平行四边形除具有一般四边形的性质外,其边、角、对角线还有其他性质吗?接着让学生合作探究,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性

6、质。这样的课堂看拟十分开放,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然而一节课下来,学生除了知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收获呢?可想而知,本节课教学的目的远不止弄清知识的来源、弄懂知识的了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从教学探究中领悟教材编写意图、领悟实质,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仔细研读课本、课标就会发现,课本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章安排在“平移与旋转”之后,其意不言面喻,就是要通过研究特殊四边形的对称性来达到研究特殊四边形性质的目的,而平行四边形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特殊四边形,如果学生不能从研究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中悟出研究四边形性质的一般方法,不仅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毫无益处,而且不利于学生的

7、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后续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几何图形性质的研究会盲目猜想。本案的症结就在于教师对新教村的理解不深不透,没有吃透教村,没有领悟教村的编写意图。课后的集体教研反思时,笔者就教材编写意图及四边形性质的研究方法与同仁进行探讨,并将笔者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进行交流。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平行四边形的实例,将生活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然后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的概念,利用课本后的方格纸画平行四边形,剪出两个重叠的平行四边形,让一个平行四边形绕中心旋转180后,学生发现能与另一个平行四边形重叠。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8、,由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探索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特征(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通过这些特征再继续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邻角、外角、周长以及面积的关系。笔者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理解,又用几何画板制作小课件,让学生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绕中心旋转的整个变换过程。同时,借助几何画板度量功能验证了平行四边形在变换过程中边、角、对角线的特征。要感悟教材的“真味”教师就必须刻苦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从中挖掘教材的本质,领悟教材的内涵,使教学有的放矢,实现教材使用的“校本化”。二、利用教材,贴近生活初中数学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才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

9、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精神,代表着一种新的数学理念和实践体系。美国著名的课程专家瑞夫.泰勒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任务,而在于学生行为规范中引起的某种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应包括学生思想、情感、态度、心理、知识、能力、行为等多方面的变化。教师不是简单地教书,而是要用慧创新教材,使用教材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心灵。在讲授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例6:“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g,45g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盘B内,才能使两者所盛盐的质量相等?”时,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数学的应用意识,在教学中

10、,笔者把例6内容改编成帖近学生生活、帖近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把它改编成一道白醋调运问题,上课伊始,笔者就问学生:“你们知道前段时间很多市民抢购白醋吗?你们的父母有没有抢购白醋呢?”,这样一问,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同学们个个争抢发言,各抒已见。有的学生说:“知道了,喝了白醋会预防瘟疫”,有的学生说:“喝白醋会治病是一种谣言,是骗人的”;有的学生说:“我父母也抢购白醋,买一瓶白醋要一百多元钱”。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针对学生最关心、最感趣兴的问题笔者给学生解释:“因为受广东部分地区发现非典型肺炎的病例影响,社会谣传喝白醋可以防止传染,不明真相的人们抢购白醋,使得某些地区的白醋供不应求,一些不法商贩

11、趁机哄抬白醋价格,使得一时白醋价格暴涨,一瓶白醋从2元钱上涨到一百多元,甚至三、四百元。政府对这问题非常重视,一方面通过各种媒体向人们宣传、报道不要听信谣言;一方面紧急从其他地方调运白醋”。笔者趁机把预先准备的问题贴于黑板,让学生思考、解决。“甲地白醋紧缺,现有3万瓶,乙地还有白醋27万瓶,为了调节市场,问应从乙地调运多少白醋到甲地,才能使两地白醋数量相等”。学生很专注地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学生用小学列算式方法,列出各种各样的算式解答,有的学生直接设未知数,列出各种各样的方程,甚至有的学生用间接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问题的答案,笔者对学生不同解法都给予充分肯定及鼓励,从课堂产生很多资源与学生

12、进行探索。笔者趁学生兴奋之机,又把问题拓展,提出问题:“设甲地有白醋27万瓶,乙地有白醋6万瓶,丙地有白醋3万瓶,应从甲地调运多少白醋到乙地和丙地,才能使甲、乙、丙三地白醋数量相等”。学生很快用小学列算式方法,求出答案,接着笔者又问学生:能否用列方程方法解决呢?设置学生学习上的困惑,为下一章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埋伏笔。这是笔者教学的一个片段,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改编,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人人离不开数学。爱因斯坦曾说过:“人们解决世上所有的问题,是用大脑,而不是用书本。”教材作为课程资源,师生对教材就可以共生、共创、再次开发,让教材中的数学成为学生喜欢

13、学习数学,从而实现教材贴近生活,实现教材使用的“校本化”。三、拓展教材,挖掘资源 新教材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创设了较大的空间,教材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文化思想,在这样的教材面前,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死守教材,经验丰富的教师却往往会通过重组教材,用心挖掘,拓展教材的功能,让数学学习与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与学习者生命成长相和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学习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轴对称的认识后,有一道练习题:“用直尺和量角器在ABC内画出一点P,使P到AB、AB、BC三边的距离相等”。此题在学生掌握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后,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三角形两个内角平分线,其交点就是所要找的P

14、点。学生完成此题后,笔者将其改编为:“有三条笔直交叉公路(如图示),现要建一个加油站,加油站应建在何处,请你画图找出该位置”。笔者将纯数学问题改编为数学应用的实例,比较好地利用了教材资源,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而且从中受到观察、猜想、分析与转换等思维方法的启迪,思维品质获得了培养,同时学生也从探索的成功中感到喜悦,使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强化,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体现了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也把抽象的数学道理给生活化了,实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的“中点四边形”的教学中,有这样道习题:“顺次连结四边形

15、ABCD各边中点E、F、G、H所得四边形EFGH,试证明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此题学生只要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就可解决。学生完成此题后,笔者提出如下问题:问题1: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中点四边形分别是什么四边形?问题2:当原四边形具备什么条件时,中点四边形会变成矩形?菱形?正方形?问题3:中点四边形的周长、面积与原四边形有何关系?问题4:连结三角形三边中点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有何关系?笔者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对材教进行重组,设计适合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的问题。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探索、解决,学生不仅使以前学习三

16、角形中位线知识得以自然延伸,而且学生从层层递进的问题中学会比较,在不断辨析中加深认识,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催生学生研究五边形、六边形的欲望,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可见,大胆地对教材拓展延伸、重组,挖掘教材,能从根本上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内涵更为丰富,从某种意义上实现教材的使用的“校本化”。教材使用校本化的开发和研究在我国才刚刚兴起,是新生事物。要做好教材使用校本化,要求教师应依据教育目的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整合优化各种课程资源,而创设和营造的最适合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信息载体,促进个性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的生成。在教学中,我们只要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特色”,就一定能吃透教材,利用教村,拓展教材,真正实现新教材使用的“校本化”。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