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姜堰中学高三语文期末复习材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1260972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姜堰中学高三语文期末复习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选)姜堰中学高三语文期末复习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选)姜堰中学高三语文期末复习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选)姜堰中学高三语文期末复习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选)姜堰中学高三语文期末复习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姜堰中学高三语文期末复习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姜堰中学高三语文期末复习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期末复习材料11(作文审题训练二)编写:丁辉 周建文 审核:周永华班级 姓名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吕氏春秋里记载着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了,侍从们要循原路寻找,楚王说,算了吧,不必去找了,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不了别处的。侍从们都很佩服楚王的豁达与胸怀。孔子听闻此事后说,这句话如果去掉“楚”字就好了,不妨说“人失之,人得之。”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再去掉“人”字会更好。那样就是“失之,得之”,这样才符合天道。 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

2、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

3、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周国平)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莫言) 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5.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对于未来,有人

4、憧憬,有人茫然,有人畏惧而英国哲学家CS刘易斯说:“未来就是某种每个人都会以每小时六十分钟的速率达到的所在,无论他干些什么,无论他是谁。” 6.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新的开始,或许又是一次无奈的挣扎。那些想从日常生活中逃离的瞬间,无法预知;很多时候,逃离的念头很快被日常生活所淹没 高三语文期末复习材料11审题参考1.从楚王的角度看,他没有因丢失了心爱的弓而沮丧,“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保持了一个君王应有的洒脱和风度。据此可以得出得失之间,调整心态,彰显修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出豁达潇洒。 从孔子的角度,作为一个

5、思想家。“人失之,人得之”,就显得胸怀更大。可以得出人要有兼怀天下的理想。 而在老子看来,失就是得,得就是失,所以,无所谓得失,这就是天道。据此可以从得与失的辩证关系来立意。从故事对我们现代人启迪方面来思考,在一件事情来临时,不但能从自己所处的位置来对事物作出相应的判断,更能从宽广的层面去领悟与面对,这是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的人生态度。当今社会,金钱崇拜,物欲横流,许多人都生活在焦虑之中。有的人为得而欣喜,有的人为失而苦恼。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无数次重复着失与得。金钱、地位、荣誉、名气上的得得失失,其实与我们的生活质量好坏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多一份哲思,便多一份豁达,多一份心灵的自由。2

6、.这则材料以对话的形式叙述了整个故事。至于砍那棵树,这只是材料的形式。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本题的立意:(1)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2)认识自我。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该向哪个方面努力,要正确认识自我。(3)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4)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5)坚持,人生贵在坚持,恒心铸就成功。(6)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己我

7、。3.本题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材料是周国平的话语,意思是,在这喧嚣的社会中,他选择安静的生活方式,安静地写作,安静地思考,不受外界的喧嚣干扰或诱惑,守得住自己的内心。第二段是莫言在2014年南国书香节上演讲的观点摘录。意思是,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生于斯,长于斯,谁人都不能避免直面喧嚣。如何看待这个喧嚣的时代,如何应对这个喧嚣的社会,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材料中的关键词有两个:“安静”和“喧嚣”。如果把“安静”理解为“宁静”“安宁”“平静”,把“喧嚣”理解为“喧闹”“热闹”,不作偏题处理。“内容”层面,可侧重对“安静”和“喧嚣”意义的直接解读;“含意”层面,可以由“安静”和“喧嚣”引申到对现

8、代人生活态度或生存方式的思考。关于“自选角度”,学生可以在“安静”和“喧嚣”两者中任选一个作深入思考,也可以将二者综合起来思考。4.首先,宜将哲人说过的这句话,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与思考,不宜肢解成两个独立的句子。也就是说,应该将“向后看”与“向前看”了解起来立意构思,而不应该仅谈其中一面,舍弃另外一面。命题者设计的启导语是:“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明确提示考生,哲人所说的“这句话”是一句话,是一个由两个条件复句组成的并列复句,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感想”应该建立在“这句话”的基础上,而不应该是“这句话”中的某个分句。仅谈一点,视为基本符合题意。当然,将“向后看”与“向前看”了解起来立意

9、构思,并不意味着必须双管齐下,平均用力。除了阐说二者辩证关系的“均衡立意法”外,采用否定一方肯定一方的“取舍立意法”(例如“人生应当永向前”)、一方为主一方为宾的“主次立意法”(例如“向后看才能更好向前看”)等等,只要议理时兼顾了两个方面,都是可以的。其次,必须正确把握哲人说过的这句话的重心,不可避重就轻,舍本逐末。哲人这句话有四个关键词:“向后看”“懂得生活”“向前看”“生活”。哪是重心所在?要作具体分析。原句的两个分句中,都用了关联词“才(能)”,说明句中两个关键词构成的是条件关系,句意强调的是“向后看”“向前看”的重要性和效用。审题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立意时必须准确地把握住“向后看”“向前看”这个重心。如果重心把握失误,大谈“生活”的哲学或“懂得生活”的方法途径,不单将语言理解能力薄弱之弊暴露无遗,而且大有被判为“偏离题意”的危险。第三,应该落实“感想”二字,对“这句话”有个人的感悟与理解,而不应该停留在原句上,仅对“这句话”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