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自测6大误区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1254665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人自测6大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糖尿病人自测6大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糖尿病人自测6大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糖尿病人自测6大误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糖尿病人自测6大误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人自测6大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人自测6大误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人自测6大误区误区一:不定期到医院测血压。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自我监测与管理,首先要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情况症状、全身乏力与否,还要定期检查心脏的大小、节律,下肢情况,有无浮肿,眼底是否有问题,是否有皮肤溃疡等。一些化验指标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监测自己的情况,其中有些患者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如测血糖,这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浓度,可以帮助患者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判断疗效。病情比较稳定、血糖控制比较好的糖尿病患者,一个月可以监测5到7次,其中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夜间血糖,每次监测一种

2、血糖就可以了,如第一次监测空腹血糖,隔几天后再监测早餐后血糖,再隔几天监测午餐后血糖每个月共监测5到7次就可以了。血糖不容易控制的型糖尿病患者,或是胰岛素功能差的型糖尿病患者,则要增加监测次数,有的甚至需要每天监测4到8次,如在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睡前、夜间一两点钟。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一周测定4到8次。除了自我监测血糖外,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情况对于监测糖尿病是否对患者造成了更多损害也非常重要,因为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血压升高,进而对心血管、心脏造成损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常血压值为130/85毫米汞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血压计有一定误差,测量效果不如医院常用的水银柱

3、血压计,因此糖尿病患者也要定期到医院测量血压。误区二血糖高低仅用家用仪器家用血糖仪是在指尖采血,测的是毛细血糖。这种监测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当血糖超过13.3或低于1.1时,这种血糖仪就不能显示数字了,而是显示代表过高(“HIGH”)或过低(“LOW”),这个时候就不能用血糖仪测血糖了。尤其是当患者的血糖值过高甚至(家用)血糖仪不能读数时,情况就比较危险了,因此要尽快到医院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必要时还要查酮体,及时进行治疗。在血糖仪的使用上,首先要学会如何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浪费试纸。误区三早起测空腹血糖吃药专家指出,有的糖尿病患者平常坚持每天早起后在早餐前服用降糖药物,因此即使

4、要测空腹血糖,也习惯了早起按时吃药。然而这会影响血糖值,因此空腹测血糖前千万不要吃药。此外,糖尿病患者在复查血糖的日子里还要注意保持一贯的生活和服药习惯,不要故意少吃东西或不吃降糖药,这也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检测的前一天晚上10点后最好不吃不喝,晚餐也别吃太油腻的。糖尿病的控制关键是要“管住嘴、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习惯经常到餐馆饭店去“打打牙祭”。专家指出,餐馆的饮食其实很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一般餐馆做的菜,不但热量比较大,而且大多油、盐、糖比较多,这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大忌。 误区四不定期测糖化血化蛋白 冬季到来,很多糖尿病患者又会不知所措了。冬季应该怎么进行糖尿

5、病人的自测呢?糖尿病的自测有什么误区吗?这里,小编找到了6个容易进入的糖尿病自测误区。 除了血糖、血压这些糖尿病患者可以自行监测的项目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酮、尿微量蛋白、尿糖的监测也很重要,但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这些监测必须要到医院去做。其中,糖化血化蛋白可以稳定地反映人两三个月以来的血糖平均水平,反映体内葡萄糖代谢的情况。根据化验结果,医生能判断患者的保健方案是否有效,吃得是否合适,运动是否得当,血糖是否控制得好,是否需要给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还有些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的化验指标也只有医院才能做,如尿糖、尿酮、尿微量蛋白,虽然都有相应的试纸,在家就可以做,但效果很难做到准确。如尿微

6、量蛋白可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是否存在早期的轻微损害,一般1到3个月要检测一次,已经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监测频率要更高,这一指标精确的测定只有在医院化验室才能进行。尿酮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这一数值高了,糖尿病患者就很可能出现酸中毒导致昏迷。因此,在持续高血糖超过13.3时,就要到医院做尿酮体检测了。有的糖尿病患者看自己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比较正常,就不愿意测糖化血化蛋白,殊不知,每次测的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只能代表血糖当时的情况,而不能反映一段时间里人的总体血糖情况。因此,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还是非常重要的。 误区五患者不注意护脚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专家指出,在糖尿病患者中,足

7、坏疽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高17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即使是轻微的损伤,也有可能引起感染,发生坏疽甚至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足部保养,每天要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洗双脚,水温不要过高。还要注意保持足部及脚趾间的干燥;足部特别干燥的患者可用护肤品来涂抹脚部;洗脚后要及时修剪过长的趾甲,趾甲前端应剪平磨光,防止向内生长。如果脚上有茧子或鸡眼,千万不能用手抠或用小刀,也不要贴鸡眼膏等刺激性化学药物。另外,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能赤脚穿鞋,平常最好穿白色或者浅色的袜子,以及时观察脚部的健康情况。袜子的袜筒也不要太紧,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液循环就不好,太紧了不利于血液流通。糖尿病患者穿鞋也要注意,最

8、好穿圆头、平底、软牛皮的鞋子,还要注意鞋子里面有无异物,有无线头、接缝,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脚部磨损,新鞋最好撑松了、合脚了再穿。最后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脚部有感染、磨损、水泡等,要及时和医生联系及时处理。 误区六运动前不测血糖除了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也很重要,也就是“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每天要适当活动,却忽略了对运动前血糖的监测。事实上,血糖低是不宜运动的,否则可能晕倒。此外,运动中一旦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症状,也要立即停下来;必要时还要及时服用一些糖来使血糖达到正常值。一些公园里专门用鹅卵石等铺设了石子路,很多人喜欢在上面走以按摩脚底、促进血液循环,有的人甚

9、至喜欢赤脚走。不过这种保健方式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脚部保健,而走石子路会增加糖尿病患者脚部破损的几率,增加他们患上糖尿病足的危险。此外,运动时为防止脚部出汗太多,专家还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脚趾间夹上棉花等柔软、透气、有弹性的物品,防止过度摩擦或脚趾叠压。中药不能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主导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观点是:中药不论是单方制剂还是复方制剂,降糖作用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根治糖尿病。中药对于糖尿患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滋阴、活血、补肾等方法来改善症状和防治慢性并发症。因此,中药不能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主导药,只能是起辅助治疗作用。另外,近年有些不法分子或不法诊所,明明知道中药制剂

10、不能明显地降低血糖,但为了吸引患者,就往其所谓的“纯中药制剂”或保健食品中,添加价格低廉的西药降糖药成分,蒙骗患者。患者吃了这些药或保健食品,血糖虽然也可降低,但血糖降低的背后是什么?一是患者以昂贵的价格购买的“纯中药制剂”或保健食品,其所起到的效果,可能与以低廉的价格购买的降糖药所起的效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患者花了冤枉钱。二是存在极大的用药安全隐患,因为这些“纯中药制剂”或保健食品中的西药成分是非法添加,配制者、生产者当然不会把其含量等问题写在说明书上或告诉患者。这种情况下,患者根本不知道其中有降糖西药,更无法控制降糖药的用量。这样,要么会使血糖降得过低,出现严重低血糖;要么血糖降不下来,出

11、现酮症酸中毒等危险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西药或者胰岛素进行降血糖。糖尿病人运动调养最佳时间糖尿病治疗是需要采取综合治疗的一种慢性病症,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固然重要,糖尿病人的运动调养也是非常必要的,运动调养需要健身运动和康复运动相配合才能获得更好的祛病保健疗效。 每天最佳运动时间,一般来说,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可能在饭后12h参加运动,尤其是早餐后是健身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可能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候,选择这一时间运动往往不必加餐。 2.应提醒患者不要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的时候运动,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有些病人喜欢晨起服药后出去运动,而后再回家吃早餐,这是应

12、该尽量避免的。 3.健身运动时,注射过胰岛素的身体部位尽量不参与剧烈活动。如注射过胰岛素的大腿肌肉就不易进行踏步器的锻炼等. 4.有些人习惯于早饭前健身运动,可分为几种情况,分别对待。 如血糖6.6mmol/l,可进行健身运动; 如血糖在6.0mmol/l左右,应先进1015g碳水化合物,再健身运动; 如低于6.0mmol/l则要进食30g碳水化合物后方可健身运动.肉桂辅助治疗糖尿病肉桂性味辛温,具有补元阳、暖脾胃的作用。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肉桂可使血中胰岛素水平升高,对糖尿病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建议在烹调时加入1 3克 肉桂末,但肉桂辛热,不适宜阴虚型糖尿病患者。韭菜 糖尿病人多吃有益糖尿病

13、吃什么蔬菜好? 韭菜 糖尿病人多吃有益,韭菜味辛,性温。入肝、胃、肾经。具有理中行气、散血解毒之功效,适用于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是适合糖尿病人的饮食。吃什么能降低血糖?吃黄膳,黄膳味甘温,具有补五脏、填精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膳所含的黄腊素A和B两种物质,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人的饮食佳肴。我们的日常菜桌上也有“降糖药”,这是因为我们日常一些蔬菜中含有与降糖药同样疗效的成分。想知道有哪些吗?想知道糖尿病吃什么蔬菜好?一起来看看吧!一、苦瓜。苦瓜中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可以降低血糖。另外它还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可以延缓小肠对糖的吸收而使血糖下降。用鲜苦瓜作菜,每餐50100克,

14、每日23次,用苦瓜磨成粉剂,每次912克,每日3次。二、柚子。柚子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C、P及钙、铁、磷等营养素。其新鲜汁中含有胰岛素样成分。三、洋葱。含有维生素A、B1、B6、C等,并有杀菌作用,能抑制高脂餐引起的血浆胆固醇升高,同时,洋葱还含有与降糖药物甲磺丁脲相似的有机物,适于糖尿病合并动脉硬化者食用。四、空心菜。又名叫蕹菜。据测定,它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比西红柿高出许多倍。如维生素A高6倍,维生素B2高7倍,维生素C高2倍,蛋白质高4倍,钙高12倍。同时还含有胰岛素样成分,其丰富的纤维素和胰岛素样成分可治疗糖尿病。五、黄瓜。黄瓜中含有维生素C,可改善糖代谢,降低血糖。黄瓜所含的葡萄糖

15、、米糖、木糖,不参与通常的糖代谢,对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六、胡萝卜。健脾化滞、养肾壮阳,含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多种成分,以及一种无定形黄色成分。人体摄入后,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七、黄鳝。黄鳝含黄鳝素A和黄鳝素B,两者均有明显降低和调节血糖作用,日本营养学家正从黄鳝体内提取黄鳝素A、B,并以它为主要原料制成一种新的降血糖药糖尿清。八、苡米。含蛋白质、维生素B1及多种氨基酸,具有健脾、清热、化湿、止泻、抗利尿作用,而且可降压、降血糖,尤其适用于尿多为主要症状或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主食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不少糖尿病病友认为,得了糖尿病就是要“少吃饭,多吃菜”。常听病友说“我现在只吃青菜,不吃主食”,也有的说“我现在饭吃得很少,尽量多吃菜”等等。认为“糖尿病患者主食吃得越少越好”这种观点不但是错误的,还会带来不良后果。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可不能胡来。老百姓常说的“主食”,用营养学家的话来说就是淀粉类食物,即五谷根茎类食物,如米饭、面条、米粉、馒头、面包、饼干、油条、烧饼、红薯、土豆、绿豆、玉米等等。这类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类)。土豆、红薯、山药、莲藕、南瓜、芋头等是富含淀粉的根茎类食物,它们看起来是蔬菜,实际上是米面的替代品,也就是说吃了这些食物,就不用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