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分子和原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125264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1分子和原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题1分子和原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1分子和原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1分子和原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2、和方法。(三)发展目标: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教学重点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2、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教学难点化学变化的实质教学方法实验启发式与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仪器药品仪器:锥形瓶、烧杯、注射器、集气瓶、量筒、烧杯、小型喷雾器、胶头滴管等药品:氨水、水、醋酸(酸醋)、酚酞、品红、方糖、酒精等。其他教学用具:黄豆、芝麻、酚酞染过的小花、多媒

3、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激思,发现问题;(一)启发诱导,确立主题人类在认识世界,利用物质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少疑惑,如:牛顿发现苹果总是向下坠落,拉瓦锡发现红磷燃烧后总有部分气体剩余.。正是科学家没有放过这每一个小小的疑惑,不断地思索和探求,以至于今天我们能更清楚、更透彻地认识世界。小明和小丽和同学们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遇到不解之谜,我们怎么去面对困惑呢?flash动画小明和小丽的不解之谜1、“1+1=2”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等式?一杯水 + 一块糖 = ?2、夏日缘何飘“雪”?炎炎夏日,忽然风起云涌,雨点、冰粒从天而降3、水“跑”哪儿去了?水蒸发、电解水后液态水无踪无影地“跑”了。 (二

4、)提出研究主题我们用好奇的双眼去认识世界,却依然难以看透物质内部的奥秘,让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去探求和发现物质内部肉眼看不见的秘密吧。相信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能帮助我们揭开许多不解之谜。二、新课教学(一)、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读古诗,品自然,通过趣味实验切入学习:.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设疑:一汪“清水”,习习“微风”吹开了“桃花”的笑脸?激发:看来桃花并非只开在春风里。今天是桃花盛开日子,用你们智慧头脑,灵巧的双手,映红课堂这一片“桃花”。提供实验用品:棉签、水、氨水、酚酞、品红等引

5、导实验验证假设,做好学生活动可能性预测和应接准备追问: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激趣:氨有“无影脚”,“跑”到棉花上?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播放氨分子在从水中向空气扩散的微观过程)得出结论: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来源:学#科#网Z#X#X#K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向同学展示各种分子、原子的照片,进一步说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二)、活动与探究二:微粒的特征问题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 1、推论一: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10-26 kg一滴水中约有1.67 10

6、21个水分子类比说明:人们常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来比喻事物或物质的如芝麻之小。可是在微观世界里芝麻的小却无法与分子比拟的,芝麻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细胞由无数个分子组成,分子还有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50万到100万分子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成长队,也只有一根头发的直径长。问题讨论1、衣服晒在太阳下,变干了,为什么?2、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呼应:解开水为什么会“跑”的疑惑。2、推论二: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吗?投影实验内容: 来源:Zxxk.Com一杯水 + 一块糖 = ?1

7、00 mL水+100 mL酒精=200 mL液体正确吗?等式“1+1=2”会成立吗?A组实验:100 mL水+100 mL酒精 50 mL一杯黄豆 + 50 mL一杯芝麻B组实验: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高锰酸钾(或品红),观察现象。C组实验:下面一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上面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抽掉中间的玻璃片,观察现象。D组实验: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引导:通过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大家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新发现。建议:各小组以自己的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你们的发现和解释。3、推论三:分子等微粒间有间隔,气体物质粒子间隔

8、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小。知识迁移应用问题思考: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哪些知识来解释?新建马路时,为什么要分成许多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什么不一样宽?(三)活动与探究三:分子可分提出问题:1、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的情形与电解水时水“跑”走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2、一种分子是如何变成新分子的?以水的电解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讲解,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推论四: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三、巩固与提升 氢气(H2)是一种新型能源,用氢气(H2)和氧气(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水(H2O),试用图示表述其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微粒变化情况。反复利用几种物质氢气(H2)、氧气(O2)、水(H2O)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各种变化,刺激学生思维,使“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认识得到深化和升华。四、延伸性研究放飞思维:(可放在课后进行)演示flash动画“加水也奔驰”思考问题:氢气燃烧可释放能量。这样,汽车加油站能不能变成加水站?谈“加水也奔驰”的可行性及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