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同步小康中国梦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22641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同步小康中国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同步小康中国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同步小康中国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同步小康中国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同步小康中国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同步小康中国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同步小康中国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实现同步小康的贵州“中国梦” 关岭民族高级中学 蒋达鑫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而,笔者认为,只有改善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加快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实现同步小康的贵州“中国梦”。关键词 新农村 建设 实现 同步小康 贵州“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典型山区。其中,有66

2、.19%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而且大多都居住在交通不便,自然环境较恶厉的地区,虽然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生活仍然很贫困。因而,笔者认为,只有改善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加快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实现同步小康的贵州“中国梦”。一、当前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2、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3、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4、科技生产逐步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虽然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

3、一定差距,这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一)落后的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我省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更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设施不配套,效益衰减。二是耕地数量在逐年减少的同时,质量下降。农户经营规模小,地块细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三是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技

4、术集成度不足,成果转化率低。2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依然落后。一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很多村庄没有集中供水,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没有消防设施,垃圾随处丢放。二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容乐观。以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饮水安全的指标衡量,还有许多农村人口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三是农民生活燃料结构不合理。在农村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秸秆、薪柴所占比重仍然很高,而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还非常低。3农村经济服务设施亟待健全。一是农村道路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低,覆盖能力和技术状况都面临相当大的压力,成为制约

5、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农村公路晴通雨阻,抗灾能力低,路况差,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二是农产品安全生产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不强。三是有相当数量的农村电力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四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尚不能为广大农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二)劳动力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成为严重制约我省农村的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

6、拓进取精神。目前农村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科技知识落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二、如何加快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7、: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要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和要求,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把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和行为指南。正如赵克志书记所说: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焕发出像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那样一种发展热情,那样一种创新精神,那样一种工

8、作干劲,成为推动我省改革发展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当前解放思想要做到“十破十立”。一要突破信心不足的思想,树立敢于争先的意识;二要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三要突破自我满足的思想,树立追求卓越的意识;四要突破封闭保守的思想,树立包容合作的意识;五要突破消极等待的思想,树立抢抓机遇的意识;六要突破怕担责任的思想,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七要突破说多做少的思想,树立干字当头的意识;八要突破反应迟缓的思想,树立立说立行的意识;九要突破忽视产业的思想,树立工业强省的意识;十要突破不跑不要的思想,树立积极争取的意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在创新

9、中转变观念,在解放思想中加速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我省的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思想指导,全省人民只有加强对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的学习,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省人民上下一条心,才能为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指导。(二)要继续加强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体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这个“新”,突出表现在能够让农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城里人一同享受现代文明进步成果,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改进农民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来看,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建设好农村基础性设施。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

10、:农田水利工程、农业土地质量保持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优化。 其次要建设好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主要是直接服务于农民生活,改善农民生活现状和人居环境,美化村庄风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物质文明进步水平,促进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村庄安全建设、广播电视电话网络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建设。再次要建设好农村服务性基础设施。服务性基础设施主要是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条件、扩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社会覆盖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品质和综合实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服务性物质技术

11、条件。它主要包括:农村交通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农村电力电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等。(三)立足我省实际,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实践中,要不断围绕“山”的实际,壮大新产业,推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农村经济发展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核心在于找准增长点,其关键在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一,要壮大产业基础,形成特色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山区农村经济落后根源在于农业没有特色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要摆脱贫穷,加快发展,必须不断壮大产业基础,充分体现区域特色。要以特色促竞争,以竞争上规模,以规模求效益,逐步扩大

12、优势农产品市场份额。 第二,要用现代手段经营农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先要转变生产方式,努力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一是大力推动农机革命,用铁牛代替耕牛。二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三是突出发展重点产业,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培育中介销售组织,完善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此外,我们还要搞好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互动、城乡和谐;搞好农村深化改革,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要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革,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以及农村金融体制和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搞好农村公共

13、事业建设。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二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还要搞好新农民培育、提高农民素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三、加快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同步小康的贵州“中国梦”贡献力量。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就是六个“更加”:“

14、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农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中国全面小康的社会。党的十八大确立了2020年全面将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发达的农业作支撑。我国人民从缺吃少穿到温饱有余,实现总体小康,在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扶持引导下,农产品供给的全面增长、农业的巨大进步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要完成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加强,绝不能削弱。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没有全省人民的全面小康。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

15、仅关系推进我省农村改革发展全局,而且关系同步小康的贵州“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总抓手。 我们还应该看到,农村集中了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潜在的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的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讯等的建设和改造,既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又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是一种福音,对农村是重大变革,对农业是发展机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我们应该乘势扬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同步小康的贵州“中国梦”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4、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决定2013.5.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