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220748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的短文,借助注释,完成练习。狐假虎威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予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注释)荆宣王:楚国的国君楚宣王。北方:指我国当时中原一带的各个诸侯小国家。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江一:人名,

2、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长(zhng):长官,做首领的意思。然:就是这个样子,(回答)“对”的意思。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这段话的意思。“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_2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中“假”的意思是_。这个成语的本意是_,这个成语常用来比_。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狐假虎威战国策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长:做的首领。信:诚实。走

3、:逃跑。然:正确。畏:害怕。1“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的意思是( )A.要求B.请求C.寻找2下面句子中“之”代指的分别是什么?请选择序号填空。它们,代百兽。 它,代老虎。 它,代狐狸。(1)虎求百兽而食之(_) (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_)3对“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B.看看百兽见我不离开吗?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4下面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虎不知/兽畏/而走也B.虎不/知兽/畏/而走也5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中“假”的意思是_。想想,这个成语的本意是_。常用来比喻_。3

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扑倒)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1解释加点词语。昔孟子少时(_)乃去(_)继而迁于学宫之旁(_)遂居于此(_)2指出下列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居住之所近于墓。B.遂居于此。C.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D.继而迁于学宫之旁。3翻译下

5、列句子。此非所以居子也 译文:_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 译文:_4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从中悟出的道理。_4. 课外阅读。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ng)信度,无自信也。”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 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2解释“之”字在句中的意思。(1)反归取之。(_)(2)何不试之以足。(_)(3)至之市而忘操之。(_)(_

6、)3翻译下列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_(2)宁信度,无自信也。_4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绝”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请将对应意义的序号填入括号内。A断绝 B完全没有了,穷尽,净尽 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D气息中止,死亡 E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斩尽杀绝(_)悲痛欲绝(_)破琴绝弦(_)超群绝技(_)2用“”给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少 选 之 间 而 志

7、 在 流 水,钟 子 期 又 曰:“善 哉 乎 鼓 琴,汤 汤 乎 若 流 水 。”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_”,人们通常用“_”这一成语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翠鸟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注)避患:避免灾祸。及:等到。益:更加。遂:于是,就。1对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解释正确的两项是()A.而人遂得而取之矣(它,指小翠鸟)B.一人虽听之(他,指弈秋的教导)C.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上的鸿鹄)2

8、画线语句的意思是:_,就把巢筑在低一些的地方。3翠鸟一开始把巢筑在高处的原因是_;而后来把巢一次次筑低的原因是_;结果是_。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荀巨伯探病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友人语巨伯曰(_)子令吾去(_)(_)值胡贼攻郡(_)遂班军而还(_)(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宁以吾身代友

9、人命_吾辈无义之人_3下列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败义以求生。 译文:毁坏情义而求得保全性命。B.岂荀巨伯所行邪! 译文:难道 是(我)荀巨伯所做的吗?C.贼既至,谓巨伯曰 译文:不久,胡人闯进家来,(友人)对荀巨伯说。D.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译文主: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4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_5从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一文中,你看到荀巨伯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崇高的品格?_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株:砍掉树干剩下来的树根,即“树墩子”。耒:即“耒耜(s)”,古代

10、耕地用的农具。耜用来翻土,耒是耜的把。1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兔走触株古义:(_)今义:(_)而身为宋国笑古义:(_) 今义:(_)2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_9.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伯牙鼓琴:_(2)伯牙破琴绝弦:_(3)志在太山:_(4)汤汤乎若流水:_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句子的意思。_3伯牙为什么“终身不复鼓琴”?( )A.因为他已经把琴

11、摔了,无琴可弹。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弹琴的人了。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4“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体会伯牙琴艺的高超。_10. 文言文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注释:发鸠之山:山名。郭璞注曰在上党郡长子县。今属山西省。 柘(zh)木:常绿灌木,叶可饲蚕。自詨(xio):自叫其名。詨,叫。堙(yn):堵塞。1本文与夸父逐日一同选自_,是一篇神话传说。2请指出下列“其”字的用法。(1)其上多柘木。(_)(2)其状如乌。(_)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5精卫为什么要填海?这则神话有什么意义?_6有人说,“精卫”是永远也无法填平东海的,“夸父”也无法赶上太阳,你怎么看?请结合生活谈谈你的观点。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