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分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200517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分析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对企业传统的经营思想 和经营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网上银行使银 行业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网上银行”在为金融企业的发展带来前所 未有的商机的同时,也为众多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作为一种全 新的银行客户服务提交渠道,客户可以不必亲身去银行办理业务,只 要能够上网,无论在家里、办公室,还是在旅途中,都能够每天24小 时安全便捷地管理自己的资产,或者办理查询、转账、缴费等银行业 务。“网上银行”的优越性的确很明显。但是面对这一新兴的事物,人 们却有一个最大的疑惑:“网上银行”安全吗?人们有这种顾虑不无道理。银行业务网络与互

2、联网的连接,使得 网上银行容易成为非法入侵和恶意攻击的对象,加上目前网络秩序较 混乱,黑客攻击事件层出不穷,也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影响。一般来说,人们担心的网上银行安全问题主要是:1银行交易系统被非法入侵。2信息通过网络传输时被窃取或篡改。3.交易双方的身份识别;账户被他人盗用。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将承担比客户更多的风险。 因此,我国已开通“网上银行”业务的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 等,都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安全体系,包括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制度和 流程、安全技术措施、业务安全措施、内部安全监控和安全审计等, 以保证“网上银行”的安全运行。银行交易系统的安全性“网上银行”系统是银

3、行业务服务的延伸,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方 便地使用商业银行核心业务服务,完成各种非现金交易。但另一方面, 互联网是络,银行交易服务器是上银行系统也使银行内部网向互联网 敞开了大门。因此,如何保证网上银行交易系统的安全,关系到银行 内部整个金融网的安全,这是网上银行建设中最至关重要的问题,也 是银行保证客户资金安全的最根本的考虑。为防止交易服务器受到攻击,银行主要采取以下三方面的技术措 施:1. 设立防火墙,隔离相关网络。一般采用多重防火墙方案。其作用为:(1) 分隔互联网与交易服务器,防止互联网用户的非法入侵。(2) 用于交易服务器与银行内部网的分隔,有效保护银行内部 网,同时防止内部网对交易服

4、务器的入侵。2. 髙安全级的Web应用服务器服务器使用可信的专用操作系统,凭借其独特的体系结构和安全 检查,保证只有合法用户的交易请求能通过特定的代理程序送至应用 服务器进行后续处理。3. 24小时实时安全监控例如采用ISS网络动态监控产品,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实时入侵 检测。在2000年2月Yahoo等大网站遭到黑客入侵破坏时,使用ISS 安全产品的网站均幸免于难。身份识别和CA认证网上交易不是面对面的,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出请 求,传统的身份识别方法通常是靠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对用户的身份进 行认证。但是,用户的密码在登录时以明文的方式在网络上传输,很 容易被攻击者截获,进而可以假冒用

5、户的身份,身份认证机制就会被 攻破。在网上银行系统中,用户的身份认证依靠基于“RSA公钥密码体 制”的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和用户登录密码的多重保证。银行对 用户的数字签名和登录密码进行检验,全部通过后才能确认该用户的 身份。用户的惟一身份标识就是银行签发的数字证书”。用户的登录 密码以密文的方式进行传输,确保了身份认证的安全可靠性。数字证 书的引入,同时实现了用户对银行交易网站的身份认证,以保证访问 的是真实的银行网站,另外还确保了客户提交的交易指令的不可否认 性。由于数字证书的惟一性和重要性,各家银行为开展网上业务都成 立了 CA认证机构,专门负责签发和管理数字证书,并进行网上身份 审核。

6、2000年6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 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正式挂牌运营。这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进 入了银行安全支付的新阶段。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作为一个权威的、可 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信任机构,为今后实现跨行交易提供了身份认 证基础。网络通讯的安全性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客户在网上传输的敏感信息(如 密码、交易指令等)在通讯过程中存在被截获、被破译、被篡改的可能。 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发生,网上银行系统一般都采用加密传输交易信息 的措施,使用最广泛的是SSL数据加密协议。SSL协议是由Netscape首先研制开发出来的,其首要目的是在 两个通信间提供秘密而可靠的连接

7、,目前大部分Web服务器和浏览 器都支持此协议。用户登录并通过身份认证之后,用户和服务方之间 在网络上传输的所有数据全部用会话密钥加密,直到用户退出系统为 止。而且每次会话所使用的加密密钥都是随机产生的。这样,攻击者 就不可能从网络上的数据流中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同时,引入了数 字证书对传输数据进行签名,一旦数据被篡改,则必然与数字签名不 符。SSL协议的加密密钥长度与其加密强度有直接关系,一般是40 128位,可在IE浏览器的“帮助”“关于”中查到。目前,建设银行等已 经采用有效密钥长度128位的髙强度加密。客户的安全意识银行卡持有人的安全意识是影响网上银行安全性的不可忽视的 重要因素。目前

8、,我国银行卡持有人安全意识普遍较弱:不注意密码 保密,或将密码设为生日等易被猜测的数字。一旦卡号和密码被他人 窃取或猜出,用户账号就可能在网上被盗用,例如进行购物消费等, 从而造成损失,而银行技术手段对此却无能为力。因此一些银行规定: 客户必须持合法证件到银行柜台签约才能使用“网上银行”进行转账 支付,以此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另一种情况是,客户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可能会使 数字证书等机密资料落入他人之手,从而直接使网上身份识别系统被 攻破,网上账户被盗用。安全性作为网络银行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核心及基础,从一开 始就受到各家银行的极大重视,都采取了有效的技术和业务手段来确 保网上银行

9、安全。但安全性和方便性又是互相矛盾的,越安全就意味 着申请手续越烦琐,使用操作越复杂,影响了方便性,使客户使用起 来感到困难。因此,必须在安全性和方便性上进行权衡。到目前为止, 国内网上银行交易额已达数千亿元,银行方还未出现过安全问题,只 有个别客户由于保密意识不强而造成资金损失。总结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在美国有1500多万户家庭使用“网上银行” 服务,“网上银行”业务量占银行总业务量的10%,到2005年,这一比 例将接近50%。而我国网上银行业务量尚不足银行业务总量的1%,就 此点讲我国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我们有理由相信,随 着国民金融意识的增强,国家规范网上行为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将会 有更好的网上银行使用环境,能为客户提供“3A服务”(任何时间、任 何地点、任何方式)的“网上银行”一定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