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码头项目陆域形成工程软基处理监测、检测方案.doc1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200317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码头项目陆域形成工程软基处理监测、检测方案.doc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某码头项目陆域形成工程软基处理监测、检测方案.doc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某码头项目陆域形成工程软基处理监测、检测方案.doc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某码头项目陆域形成工程软基处理监测、检测方案.doc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某码头项目陆域形成工程软基处理监测、检测方案.doc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码头项目陆域形成工程软基处理监测、检测方案.doc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码头项目陆域形成工程软基处理监测、检测方案.doc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围海造陆软基处理工程监测、检测方案编 制:校 核:审 核:审 定:目 录1 概述21.1 工程概况21.2 工程地质31.3 监测及检测的目的31.4 工期42 监测、检测依据43 监测、检测内容与方案53.1 表层沉降监测53.2 孔隙水压力监测63.3 水位监测73.4 分层沉降监测73.5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93.6 边桩监测93.7 十字板剪切试验103.8 钻孔取土标贯试验123.9 载荷板试验124 监测测点统计145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效果的评价依据145.1 孔隙水压力分析145.2 地表沉降分析155.3 分层沉降分析155.4 现场十字板试验分析155.5 固结度分析16

2、6 资料处理与成果提交177 监测施工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187.1 监测工作程序187.2 质量保证措施187.3 进度保证措施197.4 安全监控措施207.5 主要管理人员配备情况表207.6 主要设备进场计划208 附图:21 1 概述1.1 工程概况本期工程内容包括:(1) 护岸长度约1558m,护岸工程分为东南护岸、西南护岸、东护岸、东北护岸、北护岸。东北护岸和北护岸K0+000K0+545.1为抛填袋装砂和充填大砂袋斜坡堤结构构,采用水下抛填袋装砂回填后方砂充填大砂袋,顶面标高6.3m。西南护岸、东南护岸、东护岸K0+545.1K1558段为抛石斜坡堤结构,采用陆上推进填筑,堤心石

3、为开山石。顶面标高+5.50m、5.70m等不等。(2) 陆域形成面积150032m,吹填疏浚土成陆,陆域形成包括A区、C区、D区:A区回填开山石,面积为75183m2。A2、A4区回填开山石分两层强夯,先回填至标高+4.0m,用4500kNm夯能进行强夯处理,然后A2区回填至+8.4m采用3000kNm夯能进行第二层强夯处理,A4区回填至9.3m进行第二层强夯处理;A1、A3区回填开山石分别至标高+9.8m和+8.4m,采用3000kNm夯能进行强夯处理;C区,第1层吹填30万吨港池疏浚土至标高0.7m;第2层吹填2万吨港池疏浚土至标高8.2m,面积为150032 m2;D区,待码头及棱体形

4、成后,回填D区中细砂。分段分区回填砂,施工标高为7. 85m,面积为56253 m2。(3)地基处理面积207208m。处理形式有强夯、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堆载预压+换填处理等。1.2 工程地质岛屿呈方型状,南北走向长约400m,东西走向长约350m,面积约10.5公顷,岛屿天然岸线长1.5km,海拔最高点69米。经纬度:北纬223941、东经1143830,在其西侧及南侧大小岛屿星罗棋布,主要岛屿有中央列岛及港口列岛。西距深圳市大鹏半岛虎头咀5.2公里,东距长沙湾约为8.5km。芒洲岛为一海上孤岛,处于天然状态,尚未开发。芒洲岛爆破平整填海造地后将形成 33.78万m3的油库建设用地,需按设计

5、的要求对该场地岸线进行保护,港池、航道疏浚土部分用于陆域形成,大部分外抛。芒洲岛地质处于第四系地层大致划分为四大层,概述如下:第四系海相沉积层:包含4个亚层。淤泥淤泥质土,流朔软塑状;砂混淤泥,松散;中粗砂,松散稍密;砂混粘性土,松散稍密。第四系冲洪积层:主要为杂色粘土,包含3个亚层。粘土粉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细砂仅局部钻孔揭露。第四系较早期海相沉积层:包含3个亚层。粘土粉质粘土呈透镜状局部揭露;粘土粉质粘土分布较连续;粘土粉质粘土呈透镜状局总揭露。第四系较早期冲洪积层:主要为杂色粘土,包含3个亚层。粘土粉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中砂砾砂。以下为白垩系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残积土和风化岩层。原状地

6、基主要压缩土层为流泥淤泥层。1.3 监测及检测的目的监测是软基处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监测工作,才能达到其检验软基处理理论计算正确性,检验处理最终效果。监测是工程安全负责的保障,通过监测控制施工速率,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和经济合理可靠,达到以下目的:第一,通过监测有效地控制施工速率,通过现场各阶段监测数据来了解地基沉降变形规律,正确指导现场施工。第二,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借助于反分析技术对加固土体的某些力学参数和土体有效应力进行估算,使未来的各种设计参数的选择更加趋于经济合理。通过检测结果,对地基加固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检验

7、加固效果和工程质量,以确保工程后期的安全运营。第三,利用监测及时反馈的信息对设计和施工进行修正,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同时利用监测成果控制施工速度,确保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和经济合理可靠,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信息化施工,控制施工加载期软土地基变形速率、加载速率、确保施工期间地基稳定及加固地基卸载时计算的工后沉降和固结度满足设计要求。现场监测项目主要包括地表沉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土体分层沉降监测、测斜、地下水位监测等,检测项目包括十字板强度、钻孔取土标贯试验、载荷板试验等。在软基加固过程中,通过对观测数据的计算分析,及时掌握软土地基在加固施工过程中地基土体的变形、应力转

8、换和稳定情况,实现对软土地基加固施工过程的动态监控,从而指导施工,确保施工质量。1.4 工期我方将按照设计文件或有关技术文件要求,按软基处理各分项施工进度安排我方的具体工作,确保不影响软基处理施工的进度计划。2 监测、检测依据(2)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5)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2007)(6)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7)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

9、99)(9)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技术规程(JTS147-2-2009)(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2)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13) 国家其它的现行行业规范、标准和规程3 监测、检测内容与方案3.1 表层沉降监测图1 沉降板构造图本工程共设计布置58个沉降观测点,通过表层沉降观测,可得到预压地基的地表总沉降及加载期间的表层土体日沉降速率,从而可分析地基的加固效果及加载期间地基的整体稳定性,确保地表沉降速率满足设计要求,沉降速率异常及时报警,达到信息化施工的目的。1)测量仪器及控制点校

10、核沉降监测主要采用SOKIAA DSZ3型水准仪或其它同精度水准仪进行测量,测量精度2mm/km。2)沉降标的制作沉降标的底板用厚度6mm的钢板,尺寸为5050cm,中心部位安装一个螺丝接头,沉降杆用40的镀锌钢管制作,两头制作螺纹接头,钢管与底板焊接,用四条10钢筋焊接牢固,钢管每条长度1.5m,如图1所示。3)布设方法具体步骤:在沉降标布置点处垫设无纺土工布,并用砂找平,然后把沉降标放置在土工布上,其上用砂包袋压实。布设时要求沉降标设置点地面平整,沉降杆不能晃动,并确保沉降杆的垂直度。4)测量方法及观测频率采用普通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如图1所示,要求在插板后、试抽真空之前埋设好沉降标并观测初

11、始读数,同时按30m30m网格,观测试抽真空前的膜面高程,并以此高程减去中粗砂垫层验收高程,以获得插板期沉降量。观测频率:真空加载期每天观测一次,以监控施工进度、控制加载速率;恒载预压期间每3天测量一次,特殊情况可加密观测。临近预压期结束时,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计算固结度,为真空卸载提供依据,因此测量频率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密。5)资料的整理提交每次观测所得的数据按有关规范和文件要求及时进行整理,每周提交一次沉降观测成果表,特殊(异常)情况或根据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可随时上报。3.2 孔隙水压力监测本工程共设计5组孔隙水压力计,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变化测试结果是了解加载状态和固结程度的重要参数,确保加

12、载期间加固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变化满足设计要求,以防预压加固过程中地基失稳,进而可以分析加固过程中土体的固结程度,为真空预压卸载提供依据。1)仪器设备采用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及专用的ZXY-型数字频率计进行观测,仪器精度1kPa。2)布点方法在插板后埋设孔隙水压力计,沿深度方向每向下3m埋设一个孔压计,也可根据实际土层分布情况,经监理工程师或有关单位批准后按24m埋设一个。每组埋设6个,不同土层深度的孔压计按不同量程需要确定,各个孔压计可分孔埋设或在同一孔内埋设,电缆线分别穿过密封膜,出膜后集中绑扎,便于测量和维护。观测仪器的埋设,按下列步骤进行:(1) 在安装孔隙水压力仪测头前,将其细节资料以及各

13、仪器的出厂规格及检验证书呈交监理工程师批准。(2) 按设计图标示的位置先进行钻孔埋设,沿深度每隔3m埋设一个,共埋设6个。(3) 为了消除空气的影响,测头埋设前将孔隙水压力测头上的透水石煮沸15分钟,将透水石内空气排出。埋设测头前,先在选定的位置钻孔到所需测量位置深度上方50 cm左右,安装时将孔隙水压力测头从水中提出,快速放入孔中埋设,然后将孔隙水压力计测头压入指定深度位置,并采用膨润粘土进行密封,膨润粘土的用量保证达到上下密封的效果。3)测量方法及频率将孔压计电缆线接上数字频率计,将测量所得的频率值记录并换算成孔隙水压力。抽真空加载期每天观测一次,在满载后的恒载期,则改为3天一测,特殊情况

14、可加密观测。4)资料的整理提交每次观测所得的数据按有关规范要求及时进行整理,每周提交一次观测成果表,特殊(异常)情况或监理工程师要求则可随时上报。3.3 水位监测本工程共设计5根水位观测管,每个真空预压分区布置一根。图2水位测量1)地下水位观测管的布置布设位置按设计图纸,如附图所示。2)地下水位测管埋设地下水位测管采用53mm PVC管加工成每节4m或2m的短管,管间用接头连接,水位管埋深12m,水位管下部4m为滤管且外围包无纺土工布,无纺土工布周围以砂滤料填充,钻孔直径为108mm。为防止水位测量过程中因管盖揭开使得真空度下降过大,对施工造成不利影响,水位管上部8m(地面以下)采用普通水位管

15、。水位管需穿过密封膜,出膜口时进行特殊的密封处理,以免漏气。3)测量方法及频率使用专用的水位观测仪进行观测,如图3所示。测头连接带导线的专用皮尺,测量时将测头逐步伸入水位管,测头遇水时会自动鸣叫,这时读取管口处皮尺的读数即为水位距管口距离,管口高程与水位距管口距离差值即为地下水位的高程。抽真空初期每天观测一次,在满载后的恒载期,改为3天一测,特殊情况可加密观测。4)资料的整理提交每次观测所得的数据按有关规范要求及时整理,可随时提交观测成果表。3.4 分层沉降监测本工程共设计布置5孔分层沉降管。目前土体深层(分层)沉降主要有3种观测方法,即深标点水准仪、磁环式沉降仪和不动杆法等;通过分析表明深标点水准仪适合于硬土层,如果是软基,一般采用磁环式沉降仪;从实际使用情况分析,磁环式沉降仪采用的磁环在软土中效果尚可,在硬土中效果欠佳,并且磁环式沉降仪目前在国内大量使用。由于本工程为大面积超软弱地基,因此本方案采用磁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