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整理译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119973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整理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整理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整理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整理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整理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整理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整理译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整理、译文4.烛之武退秦师【字音】 汜(fn)水 缒(zhu) 阙(qu)秦 逢(png)孙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 “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 “供”, 供给、供应。读gng)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 “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读yu)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 “智”,明智,聪明。读zh) 【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

2、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即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使成为疆界)6.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7.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8.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古今异义】 1.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例如:行李之往来。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如:共其乏困。今义:疲劳。 4.夫人 :古义:那人。例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一词多义】1.贰 “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

3、隐公元年) 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从属二主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准许。(同现代汉语) 答应,听从。(例:“许之。”、“许君焦、暇”) 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 qu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qu城楼 qu皇宫,引申为朝廷 qu通“缺”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ju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5.微 细小,轻微(同现义) 衰败国势衰微。 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幽微,精妙。微言大义(成语) 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如果没有。(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6.敝 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谦词敝人 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损害,衰败。因人之力以敝之。(本文) “说”“辞”见课后第三题。 7.以 以其

5、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8.而 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9.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之”的意义和用法见课后第三题。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

6、仁(否定判断) 2.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武”)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主“之”) 3.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2)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译文】晋国国王、秦国国王率军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理,并且存有贰心和楚国结交。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氾河南岸。佚狐对郑国国王说:“国家危险啊,如果派烛武拜见秦国国王,敌军必然退兵。”郑国国王按

7、照他的话做。烛武推辞道:“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老了,没有能力做事了啊!”郑国国王说:“我不能早点用您,如今紧急的时候才求您,是我的过错啊。但是郑国灭亡,对您也不利啊。”烛武答应了他。 夜晚用绳子吊下烛武出城。烛武拜见秦王说:“秦、晋围郑,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利,哪敢拿这件事麻烦您呢?越过晋国把边远的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样很难吗,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实力的加强,就是您的实力的削弱啊。如果您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使者往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就没什么害处啊。而且您曾经赐予晋国粮食,晋国许诺给您焦、瑕两邑,但他们

8、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设置筑城墙的板修筑城墙,这是您知道的啊。晋国,哪里有知足的啊?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便要在西边扩大延伸边境了。如果不使秦国的国土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损伤秦来让晋获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国国王很高兴,跟郑国人结盟。派杞子、逢孙、扬孙驻防,就撤回去了。 晋国的子犯请求攻击秦国军队。晋国国王说:“不可。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现在这个地步的。借用他的力量却又伤害他,不仁义;失去自己的盟友,不明智;用散乱换代替整齐,不合武德。我们还是回去吧。”晋也撤兵离去了。5.荆轲刺秦王【字音】淬(cu)火 忤(w) 徵(zh) 嗔目(chn) 拊(f)心 厚遗(wu)秦王宠

9、臣 陛(b) 卒(c)起不意 引其匕首提(d)秦王 揕(zhn) 箕踞(j j) 樊於(w)期 被八创(chung) 拜谒(y) 【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 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 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 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 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0、,显露) 【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 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 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

11、双方中的一方) 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 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 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读作d,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17诸郎中执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12、)18断其左股。(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 19左右既前(左右:古义:身边侍臣;今义:方位名词) 20荆轲废(废:古义:倒下;今义:残废) 21秦王复击轲(复:古义:又,再;今义:往复,重复,复习)【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名词作状语,早晚)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邑:名词作动词,封邑) 4樊龄期乃前曰(前: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6其人居远未来(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8皆白衣冠以送之(白:形容词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9士皆垂泪涕泣(涕:名词用作动词,哭) 10发尽上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1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13(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14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使:动词用作名词,使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 15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16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