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 毛南族傩舞形态考察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119908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格式] 毛南族傩舞形态考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word格式] 毛南族傩舞形态考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word格式] 毛南族傩舞形态考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word格式] 毛南族傩舞形态考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word格式] 毛南族傩舞形态考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格式] 毛南族傩舞形态考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格式] 毛南族傩舞形态考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南族傩舞形态考察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毛南族傩舞形态考察赖程程(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桂林541000)摘要:傩舞作为傩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核心表现形式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品格,是一个独立的文化生态学个体,对傩舞的独立研究将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广西环江毛南族的傩舞作为原始舞蹈文化当代遗存的活化石,保存着原始人们丰富的自然崇拜精神和原生态的肢体语言.通过进行毛南族傩舞的田野考察,并结合当地的民俗及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运用舞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提取毛南族傩舞的动作形态进行分析;立足本体但又不局限于本体,再根据舞蹈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研究方法,从多方位,多视角,全面地探究傩舞的动作形态,并概括起傩舞动作

2、的特征,进而探究傩舞形态的成因.关键词:毛南族;傩舞;傩舞形态本论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106020401M15傩舞作为傩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核心表现形式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品格,是一个独立的文化生态学个体,对傩舞的独立研究将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广西环江毛南族的傩舞作为原始舞蹈文化当代遗存的活化石,保存着原始人们丰富的自然崇拜精神和原生态的肢体语言,她的重要生存载体是傩仪.毛南人将傩舞一一傩仪”肥套”中跳神的舞蹈部分称为”条套”.毛南族的傩仪”肥套”于2006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为一l7.毛南族拥有自己的语言,但却没有本民族

3、的文字,有关毛南傩的历史文字记载很少.毛南人生活在群石围绕的石山缝隙中,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交通十分不便利,但是也恰恰因为如此,毛南族的傩文化被保存得相对原生态.经过田野考察发现,毛南人的祭祀逐疫的傩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有着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显示着古老农耕文化的特点.毛南傩”肥套”主要由师公主持,多在农历十一,十二月到需要还愿的主家进行,整场傩仪一般要进行三天三夜.傩仪中师公们面戴傩面,跳着”条套”扮演十多位神灵亲临凡问,为还愿主家逐疫驱邪,赐福赐予.一,毛南族傩舞形态考察一切舞蹈行为,皆可于舞蹈背后的深层动作结构中寻得根源.基于这样的理论构成,毛南族傩舞作为一种事物现象的结构意

4、义同样具备深刻的结构本质,而这本质的体现,必然会在其动态构成的基本元素中寻得具体的表达和诠释.因此要解读傩舞的成因,就必须从傩舞本体舞蹈动作形态这个关键点下手.什么是舞蹈形态?资华筠先生在舞蹈生态学一书中式这样界定:”舞蹈形态是舞蹈自身通过人体运动表现出来的外部形式.它是直观动感与视觉所能感知的,也是可以进行科学分析的.只有从舞蹈形态分析入手,才能真正准确地分析一个舞蹈,甚至一个舞种.那么如何进行舞蹈形态的分析才更加科学呢?从舞蹈形态的特征下手.”舞蹈的形态具有三大特征:第一,内在的韵律感和外在的节奏性.第_一,动态与稳态的交替并以稳态作为每一动作的起点与终点.第三,人体各部位运动配合的谐和性

5、.舞蹈生态学导论所归纳的舞蹈形态三大特征,第条是关于动作时间性的规定:第二条是关于运动过程如何做出准确判断的规定,即主要从动作起点和终点方面进行判断;第三条是关于动作力度,速度,幅度等方面的规定,而其中又以运动配合的谐和性作为主要指标.在这段话中,时间,运动过程,运动力量之配合成为舞蹈生态学里关于舞蹈动作本质研究中与众不同的判断和理论支点.”另,结合舞蹈生态学对遗存在民间的舞蹈研究的独特作用,可见,形态分析对毛南族傩舞的考察有效性.毛南族傩舞中有许多经典的舞段,如穿针舞,瑶王拣花踏桥,土地配三娘,鲁班伐木架桥等.下文将提取毛南傩舞中一个典型的舞蹈穿针舞为例进行形态分析,以求从多个微观现象把握基

6、础的宏观现象.【例】穿针舞穿针舞为毛南的经典傩舞之一,因舞者在场上不停地来回穿梭得名.主要表现众神不远万里来到丰家坛场帮助主家还愿的场景.舞者基本上为三元,社王,灶千,家仙4神表演.(见附表七)如上表分析,穿针舞风格古朴,风格独特,动作时而高低跌宕起伏,时而犹如行云流水.在自然状态的呼吸型里,舞者一拍一个节奏构成,两两交错穿梭.整个动作呈现上_l卜起伏的重心状态,胯为身体的底盘稳住身体一上下起伏的重心,盘桓交错的调度,双臂身体的旋转,构成了一种方与圆的格局,展示了传统的“天圆地方”的文化意蕴.2/4拍的非规整的八拍,一扪一动,冷静而平稳地体现了东方的宇宙观.另,跳傩时师公手持的道具一一简笏一面

7、刻着”乾坤艮巽震离坎兑”下面是符,一面刻着”景天教主张赵李天师三台华盖勒令”.简笏原为道教道士进行驱魔斩妖的道具,后被毛南傩所吸收融合.此时毛南师公们手执简笏而舞,用来驱邪纳吉,内涵乾坤,调和万物的期望.二,舞蹈形态特征概括以穿针舞为例,结合毛南族傩舞中的其他舞段,在此对毛南傩舞动作形态特征进行一个规律性的概括:(一)节奏构成毛南族傩舞动作形态的基本节奏型既有甲稳的节奏型,也有跳跃式的节奏型.一股情况下,大多数的神跳傩舞部采用2/4拍的Xj咚XiOlu2/4拍的咚X咚IX咚l咚XIj的这样两个平稳的节奏型.在此平稳的节奏型中,可以使神灵们的出场动作显得更为稳定和流畅,为制造神灵腾云驾雾,飘然而

8、至的神秘氛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舞蹈动作在此时多为按着节拍一拍一动,动作从容不迫,不慌不忙,可以将动作尽情地舒展.如穿针舞的前半部分的行礼,以及另外的舞段瑶王拣花踏桥等,都具有这样的规律,甚至可以说这两个节奏型几乎贯穿了傩舞的始终.可以说,这是相对比较早期的节奏形式,其复杂度和变化形式都十分简单,这恰恰体现了原始文化当代遗存的特性.跳跃式的节奏多用于表现较为轻快的舞蹈动作.其节奏型一般为3/4拍的xfX哒jI这个节奏用来快速地行进,变化动作,如穿针舞中的碎步吸腿跳.(二)步伐通过对毛南族傩舞的典型舞段的形态分析,发现了其步伐的几个特点:首先,舞蹈形态中的下肢步伐较丰富.如穿针舞中的起伏垫步,碎步

9、,碎步吸腿跳,瑶王拣花踏桥中的瑶王自转步,观花步,跳花步等.这些步伐既对立又统,通过肢体与身法的层层结合,环环相扣,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毛南族傩舞外部形态.其次,毛南傩舞的每一个步伐都是整体动态构成的具体表现.步伐不是孤_上的F肢动作,往往涉及到身体的含,拧动律,整体重心的在身体各个部位的转移,运动线条的大小等.总之,毛南傩舞的每一个步伐都是整个毛南傩舞形态构成的具体表现.最后,毛南傩舞的步伐带有较浓的东方审美特征.膝部的自然协动,轻柔的起伏,脚下的灵活连贯,使得步伐具有了含蓄,内敛的东方神韵.(三)呼吸呼吸是舞蹈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是赋予舞蹈血肉的关键.存民族民间文化研究舞蹈中有提,沉,屏,聚

10、等呼吸方法,或称气息控制的方法.舞蹈fJ的呼吸是舞者在表达舞蹈的动作和情感时的一个特殊的表达方式.或许,傩舞中的师公没有接受过专I的舞蹈训练,并不知道什么是舞蹈的呼吸,但是,他们最原始的认识和表现中却还是带有了一种朴质的舞蹈呼吸运用在舞蹈的起伏变化之中.如鲁班伐木架桥人多是表现劳动的舞蹈动作,它的提,沉,就足随着动作的起伏形成的最原始的舞蹈呼吸状态.又如穿针舞中,在吸腿跳这一动作所衣现的”屏”的呼吸方法.当然,毛南傩舞的呼吸型大1奉属于简单的类型,舞蹈形态相对古朴,原始意味浓厚.从这-N而正好也说明了它的历史十闩对完整,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卡文化价仇.(四)胯动律胯动律是毛南傩舞形态rr最为明显,

11、最具特色的动作,同时胯动律也是人体最为性感和神秘的_表现动律.存土地配三娘和瑶王拣花踏桥这两个舞段中,胯动律运剧得最为成功.舞段里面的顶胯,胯,扭胯和瑶l十玩花步,瑶士舰花步等都是以胯为表现的重点而形成的步伐动作,表现了含蓄的东方文化中内敛的狂野与性感的面.三,毛南族傩舞形态成因分析巾上分析,毛南傩舞舞蹈动作形态的成因如F:(一)宗教,信仰“天围地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学说的一种具体体现,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在汉时期,我国着名哲学家杨雄就在太玄?玄搞上提剑”圆则杌枧,方为吝商”,意思是说天圆引起运动变化,地方会收敛静止,这是我国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而阴阳说义一真是道教奉行和依赖的哲学

12、观点,因此受道教影响颇深的毛南傩舞中自然少不了道教元素.存穿针舞舞者舞蹈形态的”捌”与队形调度的”方”,就足”天圆地方”的最好体现.爿,道教文化中推崇”性”的性爱观,也深深地影响了毛南族的傩舞,使得毛南傩舞巾人量地出了舞动人体最性感的部位胯部的动作.女II抖胯,扣胯,摆胯,顶跨等胯部动作.()自然环境的影响毛南族属于山地民族,境内山路绵延,峰耸.山路和石桥狭窄陡险,出时都需要小心轻步.f加E山路崎岖不平,难免要颠簸,以及脚下在石头路上,一踮的习惯,于是起伏垫步,碎步等舞蹈形态运而牛.作为毛南族傩舞的土要存活之地傩仪ll,里面大部分角色都会用到起伏垫步,碎步这些木步伐,也正是从这一动作特征的文化

13、遗仃中,使我们更女地看清了其蕴含的文化内涌.(三)生产劳作方式毛南族以农耕为手要的物质牛,过程的这一生活)J惯也奠定了其民族艺术的特,给毛南族傩舞烙卜了深深的农耕稻作史化(表七)穿针舞舞蹈形态分析的印迹.人们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难免要遭受烈日之苫,于是,在鲁班架桥的舞段中,多次出现了一手遮阳,拧转身体仰望天空,屈膝等舞蹈形态.牛活生产中都是通过肩上挑着重扣,以步行来走出山问的凸平的石I上I路,十分不方侵,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身体受重压而自然形成的”前俯”,”含胸”的休态.四,结语毛南族傩舞的形态是仪式与舞蹈相互关联中彤成的.毛南傩舞的结构:卣接体现为环境与核心物的完美统一,透过舞蹈形态和

14、结构的完整性,毛南傩舞的文化气象得到了充分地表达,使人类巫摊意识中体现出的对自然和宁宙的感悟.另,毛南族傩舞是原始世界观遗留至今的再现.从遗存的人量象征符号可以推断,这些超乎自然界的神灵不仪是当时人们的某种精神支柱,更是他们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所以,当这种超乎自然界的神灵和世界观被慢慢融合到了某种象征符号中,并经过了千百年的洗礼后,这种超乎自然的精神文化成为了种历史的”真相”.注释:1资华筠等舞蹈生态学导论f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第12页2冯双白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羌姆舞蹈和R,N祭祀舞蹈研究DI.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3年第13页参考文献:1】蒙国荣着毛南族舞蹈_M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西卷编辑部编.1986年.【2】蒙国荣着广西省环江县毛南族的”还愿”仪式IM台湾:台北市施合郑基金会1994年sire克芬着中国舞蹈发展史Jl上海:上海AR,出版社,2004年4】罗雄岩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fM上海: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2()【】1.15】隆荫培,徐尔充着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54资华筠着舞蹈生态学导Ce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7中国民族民间舞集成ml中国1SBN中,32出版.【8J韩德明着与神共舞毛南族傩文化考察L;mIMI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