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I)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1189335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I)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6高一上六安月考) 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氛(fn)围作揖(y)百舸(g)玉玦(ju)骨髓(g shu)B . 颓圮(p)漫溯(s)阙(qu)秦嗔(chng)目给(j)予C . 仆(p)倒忸怩(n)遒劲(jn)参乘(shng)彳亍(chch)D . 攒(cun)射菲(fi)薄拊(f)心载(zi)重彷(png)徨2. (2分) (2017高一下兰州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洗漱 纳罕孽根祸胎懵懂顽童B . 寒喧踌躇揣揣

2、不安无与论比C . 残骇桅杆撒手人环咀嚼赏鉴D . 抚赝缭倒恬然自安地崩山摧3.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至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B . 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 , 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C . 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D . 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4. (2分)

3、 下列各组中,没有“语序不当”语病的一项是( )A . 现代自然科学,不是单单研究一个个现象,一个个事物,而是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B . 要是一篇作品里的观点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C . 我们通过赏析这篇散文,看到了老舍先生在他整个创作中,一贯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灵。D . 对于自己的路,我们在探索着,我们在判断着,我们在寻找着,我们在思考着。5. (2分) 阅读课文再别康桥,回答问题下列对诗歌46节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

4、。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B . 第五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C . 第六节诗,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诗情达到高潮。但这个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唯其如此,才表达了诗人对母校的离情。D . 从这几节诗可以看出,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无限的伤感,虽然诗歌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6. (2分)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

5、就是民歌的新发展,其中木兰辞叙事与抒情相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B . “花间派”词人以温庭筠、周邦彦为代表,在填词时往往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藻丽浓艳,细美婉约,构成“香而软”的风格。C .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D .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直接引领了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7. (2分) (2019高二下湖州月考) 下列成语不是语出论语的是( ) A . 有教无类B . 教学相长C . 升堂入室D . 诲人不倦8. (2分) 下列

6、划线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君子不齿(提及) 是故无贵无贱(无论)B . 渺渺兮予怀(心中的情思)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逝)C . 凌万顷之茫然(失意的样子) 金就砺则利(靠近)D . 居是州,恒惴栗(常常) 故为之文以志(记)9. (2分) (2019高二上辽宁月考) 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B .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 . 考之行事D .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10.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B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圣人之所

7、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C . 蚓无爪牙之利古之学者必有师D . 从师而问焉吾尝终日而思矣11. (2分) 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师不必贤于弟子B . 吾尝终日而思矣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C . 用心躁也欲人之无惑也难矣D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12. (2分)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一致的一句是( )例句: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A .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B . 今臣亡国贱俘C .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D . 纤歌凝而白云遏。二、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3

8、. (15分) (2017溧水模拟)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沉默梁实秋我有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有一回他来看我,二人默对,不交一语。等到茶尽三碗,烟罄半听,主人并未欠伸,客人兴起告辞,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这位朋友现在已归道山,这一回无言造访,我至今不忘。明张鼎思琅琊代醉编有一段记载:“刘器之待制对客多默坐,往往不交一谈,至于终日。客意甚倦,或谓去,辄不听,至留之再三。有问之者曰:人能终日危坐,而不欠伸欹侧,盖百无一二,其能之者必贵人也。以其言试之,人皆验。”可见对客默坐之事,过去亦不乏其例。不过所谓“主贵”之说,倒颇耐人寻味。所谓贵,一定要有一副高不可攀的神情,纵然不拒人千里之外,至少也

9、要令人生莫测高深之感,所以处大居贵之士多半有一种特殊的本领,两眼望天,面部无表情,纵然你问他一句话,他也能听若无闻,不置可否。这样的人如何能不贵?因为深沉的外貌,正好掩饰内部的空虚,这样的人最宜于摆在庙堂之上。謇谔之臣,骨鲠在喉,一吐为快,其实他是根本负有诤谏之责,并不是图一时之快。鸡鸣犬吠各有所司,若有言官而箝口结舌,宁不有愧于鸡犬?至于一般的仁人君子,没有不愤世忧时的,其中大部分悯默无言,但有间或也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人,这样的人可使当世的人为之感喟,为之击节,他不能全名养寿,他只能在将来历史上享受他应得的清誉罢了。在有“不发言的自由”的时候而甘愿放弃这一项自由,这也是个人的自由。在

10、如今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的一项自由。有道之士,对于尘劳烦恼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赏沉默的境界。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是根本没话可说 , 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寂然,惟迦叶破颜微笑,这会心微笑胜似千言万语。古人云:“二十年不开口说话,向后佛也奈何你不得。”二十年不开口说话,也要把口闷臭,但是语言道断之后,性水澄清,心珠自理,没有饶舌的必要。基督教Carthusian教派也是以沉默静居为修行法门,经常彼此不许说话。“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庄子说:“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现在想找真正懂得沉默的朋友,也不容易了。(有删改)(1) 文中第二

11、段引用张鼎思琅琊代醉编的记载有何作用?(2) 解释下列文中画线句的含义。在如今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的一项自由。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是根本没话可说。(3) 作者对于“沉默”有哪些主要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5分)14. (15分) (2017高三天津月考)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2) 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3) 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四、 默写 (共1题;共10分)15. (10分) (2016高二上河北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荀子在

12、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阿房宫赋中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_,_。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是:_,_。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是:_,_。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6. (7分) (2019高一上西安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煤的对话艾青你住在哪里

13、?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1) 下列对诗歌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B . 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C . 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我”要摧毁黑暗

14、,迎来光明。D . 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2) 这首诗作于1937年春天,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你能结合时代背景和煤的特点简单分析一下这煤和我们的民族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17. (5分) (2019高一下安溪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时代,要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理解中国,需要别人全面客观地看,更需要我们生动准确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请以“讲好中国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