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餐饮管理制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1175846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餐饮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留守儿童餐饮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留守儿童餐饮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留守儿童餐饮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餐饮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餐饮管理制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安县第六中学留守儿童餐饮管理制度为了营造关心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给留守儿童一个安全、舒心的就餐环境,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 食堂环境卫生要求 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饮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饮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二、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的卫生要求采购食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场所

2、,以保证其质量。 禁止采购以下食品:(一)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二)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三)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四)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应分柜存放。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

3、、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食堂炊事员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制作食品,不得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和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其原料。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不得向学生出售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食物。三、食堂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必须做到:1、 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2、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

4、发置于帽内;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四、 学生就餐要求1、 学生就餐时要严格按照要求按秩序排队,做到有顺序的打饭就餐。2、 打完餐后到规定的地点就餐,切勿哄、抢、推、拉及其他危险行为。3、 就完餐后应立即清洗就餐用具,保持餐具的干净卫生。4、 餐具要放在干净的地方,避免产生污染。5、 学生就餐前后都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五、管理与监督 学校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学校食堂不得开办;要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监督。学校食堂应当建立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相关的卫生管

5、理条款应在用餐场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监督。 要坚持食品的留样制度。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饮食卫生教育,进行科学引导。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1、 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 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3、 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 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5、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学校必须建立健全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正安县第六中学2015年9月1日本页为著作的封面,下载以后可以删除本页!【最新资料 Word版 可自由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