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xx小城镇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165429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92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xx小城镇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xx县xx小城镇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xx县xx小城镇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xx县xx小城镇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xx县xx小城镇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xx小城镇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xx小城镇建设项目可研报告(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概 论第一节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 目 名称: xx县xx小城镇建设项目可研报告二、项目主管单位: xx县人民政府三、项目建设单位: xx镇人民政府四、项 目 负 责人: xx(xx镇镇委书记)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1、结合西部大开发给xx镇带来的影响,抓住机遇,为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保证。2、从xx镇实际出发,结合镇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合理确定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城镇性质及规模,健全城镇基础功能条件,完善城镇设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立高效运转的城镇空间。3、重视对城镇及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尽可能充分利用城镇周边山体、水系、植被等地形地貌特征,使人

2、、环境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和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统一,形成xx城镇独有的特色。二、建设目标1、通过对xx镇所在地理位置及地区发展条件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明确xx镇在我省环湖旅游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通过对xx镇的近、远期规划的实施,逐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健全城镇功能,合理布局用地结构,将xx镇建设成为青藏高原牧区第一镇,成为我省牧区城镇建设的新起点、新样版。3、项目建设使该城镇建设走上正规化、系统化的道路,真正成为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农牧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切实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和带动当地生活方式和社会观念迅速转变。4、通过对xx镇的建设,可以改善xx镇的经济

3、发展布局,促进本地区“以牧为主,牧商结合,以商促牧,以牧兴商”目标的实现。对青南牧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5、项目的实施,对大力发展牧区商业经济、搞活商品流通创造较好的物质环境。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对吸引外商合作办厂、投资开发将产生积极影响。6、项目的实施,将使该镇的交通设施状况发生重大变化,使其真正成为海南、海西、海东的交通枢纽,为xx省的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7、通过项目的建设,使xx镇的国民生产总值、农牧民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第三节 项目编制的依据一、xx省石油局编制的xx镇城镇总体规划;二、xx县人民政府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和规划纲要。三、法规、技术依据1

4、中华人民xx国土地管理法;2 中华人民xx国环境保护法;3 中华人民xx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文件;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设计规范(GB5028298);7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8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9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10 城市电力规划设计规范(GB502931999)。第四节 项目编制的原则 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项目建设内容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增强项目区经济实力和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二、合理布局、体现特色。

5、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应符合长远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地区畜牧业和其它经济发展规划,注重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三、科学组织、严格管理、注重实效。为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应成立一个强有力的、符合现代运行机制的组织机构,保障项目建设和项目运作同步进行。四、项目建设要以发展牧区经济、优化农村经济格局、培养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目标,为牧区小城镇建设提供试点和示范。五、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全面规划的同时,集中物力财力,优先建设重点示范项目,以带动和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xx镇是xx县十二乡(镇)之一,位于xx湖东缘。北与XX县XX乡接壤,东与XX县

6、毗连,东南与XX县为邻,南与xx县XX乡相邻,西与本县XX乡、XX镇、XX乡及xx湖相邻。xx镇镇区所在地,位于北纬3625,东径10100,镇区海拔3280m,是xx省著名的高原小镇。远在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曾路过此地,是联结汉、藏人民团结的象征。xx因由东向西注入xx湖而得名。xx镇位于青藏公路和青康公路“Y”字交叉点,是海西、青南大部分地区通往省会西宁的咽喉要道,素有“进藏之窗口”、“海南之门户”、“xx之大门”的美称。该镇东距湟源县城50km,西南距xx县城24km。2、地貌xx镇境内有东西向的xx南山,西北至东南向的日月山(大板山)、野牛山、青阳山、西临xx湖,形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

7、湖滨倾斜草原,平均海拔3200-3510m。淌河镇周边范围地势平坦,由东南往西北倾斜,xx沿镇北由东向西缓缓流过,地域开阔。3、气候xx地区年平均气温-0.5,最暖月(7月)平均气温18.5,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22.3,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38mm,年蒸发量 1230 mm,绝对无霜期38天,平均日照时数2718小时,全年太阳辐射量168.9kcal/cm2。风向冬季多西北风,春夏多东南风,(因该地区无历年风向资料,故无法绘制风向玫瑰图)。xx镇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全年多大风。气候干燥,风沙和蒸发量大。4、水文xx,发源于索日格山(野牛山)西麓,从东向西流,全长42km,河床

8、宽4m左右,流径柔莫涌、黑科、东卫、蒙古、哈乙亥、黄科、甲乙等冬春草场,注入xx湖的耳海。该河流域面积220km2,多年平均流量0.224m3/S,每年11月底结冰,次年5月解冻。最深冻土层达1.2m。镇区地下水主要由日月山基岩山坡的侧向补给和xx地表迳流补给。xx地段第四系厚约80m,含水层厚度约70m,年天然资源量约为26.9104m3,地下水类型为HCO3-Ca.Na型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是良好的工业及生活饮用水。第二节 社会经济xx镇为xx县所属的十二个乡镇之一,2000年底,xx撤乡为镇,属建制镇,共管辖甲乙、元者、黄和、哈乙房亥、蒙古、黑和、东卫、次汉达哇、拉乙亥麻、措卡10个

9、牧民委员会,43个自然村,辖区总人口1.02 万人。1、农牧业经济概况畜牧业是xx镇的主导产业,九八年底存栏各类牲畜15.7万头(只),其中绵羊12.4万只,山羊1.1万只,牛2.1万头,马0.13万匹。各类牲畜中适龄母畜8.2万头(只),约占全部牲畜的52%。主要生产指标:繁活率56.3%,成畜损亡率2.1%,总值率33.7%,出栏率33.7%,商品率30%。主要畜产品年产量:羊毛156吨,牛羊肉800吨,牛奶960吨,牛羊皮4.3万张。九八年农牧业总收入约1000万元,其中畜牧业751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1563.71元。全区共有耕地15122亩,农业以青稞、油菜、燕麦为主。九八年粮食作物

10、总产586吨,油料作物总产593吨,年总产值250万元。2000年全镇农牧业总产值932.02万元,其中农业24.88万元,牧业907.14万元。2、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概况xx镇区现有个体工商户107家,从业人员148人,注册资金50.48万元,年营业收入280万元。其中制造业6户,从业人员9人,批发、零售、餐饮业88家,从业人员122人,社会服务业12户,从业人员16人。xx镇消费品综合集贸市场是全镇最大的物资和生活用品交易市场,年农畜产品总成交量877.4吨,其中粮食类114吨,肉类184.4吨,干鲜果类272吨,蔬菜类56吨,牛羊绒类251吨,年成交额168万元。工业消费品年成交额172

11、万元/年。2000年镇区工业总产值62万元,商业总产值174万元,交通运输业产值22.5万元,邮电通讯业产值2.50万元,其它行业产值12.5万元,金融保险业产值2.87万元,服务业产值9.5万元。3、土地资源xx全乡土地面积1301.98km2,合195.3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69.22万亩,占86.6%,耕地5659亩,占0.3%。4、旅游资源(1).民族、民俗xx地区历史上主要为藏族千卜录部落居住地,语言为藏语,牧区藏族男女均爱穿氆氇褐衫,农业区的藏族爱穿布袍或布制棉花袍。藏族人民热情好客,来客以“杜麻”茶、炒面、手抓羊肉和烟、酒、糖果款待。赠送“哈达”是藏族人民盛行的礼仪习俗。凡贵

12、客临门,向老人祝寿,去寺院朝拜等社会交往,都要送上一条不同色泽的“哈达”,以表敬意和祝贺。(2).名胜古迹xx:xx原本是一条东入黄河的外流河,后受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和日月山的隆起,河水被迫倒流,向西注入xx湖。xx镇作为青藏高原东部第一座草原新镇,每天路经xx的车辆数以千计,1国内外来xx湖的游客,都要在此作短暂逗留,或品尝这里的酸奶、手抓羊肉和湟鱼,或走家串帐了解藏族、蒙古族特异的风俗民情,或纵马驰骋饱览草原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日月山:位于xx以东10km处,海拨高度为3512m,是xx东部农业区和西部牧区的分界岭。日月山以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藏王途经此地而闻名于世。每当夏秋季节,登山远眺,东面农

13、田片片,流水潺潺,油菜耀金,青稞泛绿;西面浩瀚无垠,碧水连天,草原如茵,牛羊成群。在青藏公路通过的山口处,立有“日月山”三字石碑一块,新建的日亭和月亭相对而立,蜿蜒的公路象一条闪光的飘带,向西飘往拉萨,向东飘往西宁。xx湖意为“青色之海”,湖面海拔3196m,周长360km,面积4573约km2,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xx湖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省王牌旅游景点之一。湖畔尚有耳海、尕海两个子湖和三块石、鸟岛、海心山、海西山、沙岛五个岛屿。距xx50km处的“151”帐房宾馆更是游人驻足之地,可以骑马、骑骆驼、骑牦牛游览湖滨风光,可以乘船游览海心山和三块石,还可身着华

14、丽藏服,坐上仿古制轿车摄影留念。xx乡境内有不同年代古文化遗址10处。包括察汗城(清朝)、白城城堡(清朝)、将军城(唐朝)、湖东种羊场古城(年代不详)、那亥烈古城(年代不详)、哈后八仙古城堡(年代不详)、群科加后古城(汉代)、黑城子古堡(明朝)等。第三节 镇区现状xx镇镇区面积约30km2,其中建成区面积约29104m2,建筑面积24.74104m2,现有居民1260人,农牧业人口350人;流动人口数约160人,除有两条国道交叉贯穿外,其余街道还是乡村土路;镇区内除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为二至三层楼房外(总占地不足1500m2),其余建筑均为一层平房,且建筑布局零乱,建筑风格不一。目前,该

15、镇区内有省、州、县驻镇单位、镇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共29个,各单位均有各自办公院区,分布散乱,占地面积较大。镇区内现有消费品综合集贸市场及畜产品交易市场各一处,但基础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设施不配套,不便于管理,与xx镇经济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另外,镇区有各类商店百余家,以运输服务为主。经过两年的建设,目前镇区内基础设施已明显改善。供电、供水、电讯、电视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居民生活状况有了较大程度改观。但毕竞是刚刚起步,建设资金投入有限,城镇建设进展速度较缓慢。现状城镇用地平衡表序号分类代码用地名称现状2000年面积(ha)比例(%)人均(m2/人)1R居住建筑用地8.4829.1852.672C公共建筑用地14.4849.8389.94其中行政办公用地4.3514.9727.02教育用地2.9610.1918.39文体用地0.150.520.93医疗用地0.832.865.16商业金融用地5.5419.0634.41集贸市场用地0.652.244.043M生产建筑用地0.762.624.724W仓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