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商业街区的发展与演进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164454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商业街区的发展与演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开题】商业街区的发展与演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开题】商业街区的发展与演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开题】商业街区的发展与演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开题】商业街区的发展与演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题】商业街区的发展与演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商业街区的发展与演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论文)开题报告( 届)题目: 学院名称 指导教师专业名称 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年 月 日一、研究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可附页)通过文献查阅和资料整理,研究城市步行街的设计理论、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城市步行街景观特色的形成演变,研究民族风格在步行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景宁县畲族步行街总体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实例借鉴。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步行街”为城市道路系统中确定专供步行者使用,禁止或者限制车辆通行的街道1。自18世纪汽车出现以后,对活动于街道空间的人的安全、舒适、从容等产生了威胁,使人失去了“逛街”的兴趣。其结果不仅使沿街道两侧的商业经营

2、受到冲击,并直接影响了城市中心区的活力和内聚力。因此,西方国家首先研究并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如何激发城市中心商业区活力,并创造出为人们所认可并接受的安全、舒适的商业购物空间商业步行街由此产生,并迅速被世界各地所接受和认同2。畲族自称“山哈”,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等省丘陵山区。对于畲族族源,学术界尚未定论,但普遍认为广东潮州凤凰山是畲族在宋代以前时期的聚居地。浙江景宁畲族多为明初从福建迁来,景宁是畲族迁入浙江省的最早落脚点。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畲族自治县,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第五位,具有生态、民族两大后发优势。在当前世界经济进人后工业化时代,我国

3、经济发展进入重要发展机遇期,作为一个工业化进程缓慢的欠发达县,发展旅游业,是加快其经济发展的有利途径。而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是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建设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延续和发扬畲族的乡土景观,并且注重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发展。商业步行街,在城市中除具有商业购物功能外,还承担着多种社会职能,综合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建筑、宗教、民俗等,是城市的一个公共中心。从商业步行街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商业步行街形成演变的核心动力就是“以人为本”,以为“人”提供安全、舒适、从容的购物、休闲活动空间为最终目标。“以人为本”是设计师的出发点,也是设计原则;无论商业步行街将来

4、怎么发展,对人性的关怀将是其永葆活力的砝码,也是设计师争论的焦点。1 中国传统商业街的形成与演变1.1 “点”状的“市集”形式 我国早期的城市商业形式,主要是以“市集”和“墟场”为主,交易地点就是“广场”型的商市。据易经系辞中记载为:“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从魏晋洛阳城以至隋唐长安城中,其城市中的商业都是被安排在一个固定的街区中,分东西两市,而市场仅限于城市内某几个里坊里3。1.2 “线”状的“街市”到了宋代,商品经济和世俗生活的发展使城市开始冲破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约束,城市中逐渐取消了城市宵禁制度,陆续拆除坊墙,朱雀大街不再是宁静庄严的林荫大道,而是一派繁华

5、热闹的商业街景了,宋代的东京汴梁城出现如“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熙熙攘攘的商业大街,取代了唐长安城中集中设置的东西两市。据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的描写:说明了宋代城市的街道两侧已主要由商业建筑所构成,除各行各业的店铺外,全城几乎遍布酒楼、茶坊和食肆,甚至还有不少的妓院。沿街建筑大部分都是楼房,楼与楼之间用“飞桥”(天桥)相通连接。街道不仅白天热闹非凡,夜晚也是“灯烛晃耀”,街道的繁华景象以及建筑的独特格局被展现得淋漓尽至4。至此,在我国古代延续已久的里坊制城市那种固定的、作为点或面的集市宣告结束,演变成店铺沿街开设的线状的“街市”。1.3 小结 从传统步行街的演变来看,商品经济和世俗生活的发展是其

6、形态演变的内在动力。当今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世俗生活丰富多彩,传统步行街的形式对发展民族风格步行街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但是其功能及尺度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2 西方国家传统商业街的形成与演变2.1 “点”、“面”状的“广场”形式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其城市建制大都依从于自然环境条件,城市布局呈不规则的自由状态,建筑排列因地制宜,广场无定型,城市无轴线。商品交换的中心是城市公共广场,也多以“市集”为主,城市广场占据了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是群众集聚的重要场所,不仅有商业功能,更有行政、司法、娱乐、宗教和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到了古罗马时代,城市中的商业交易场所仍以点状或面状的公共广场为主5。2.2

7、 “线”状的“街市”直至中世纪,随着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城市网络状街道边出现了与住宅相结合的商铺,底层或沿街建筑为店铺,上层或后院为住所或作坊,以街道为主的生活方式及商业布局形态逐步形成。2.3 小结西方国家的商业形态起源于广场,伴随工商业的发展,商业形态逐渐向街道转化。这种商铺结合住宅,以街道为主的生活方式,对于现代步行街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3 中国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现状国内的商业步行街兴起于上世纪80,9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大量的建成实例。每个建成实例根据其所属的地理位置不同,有不同的历史、社会、经济、人文和宗教文化背景,所以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步行街。下面以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实例,从商

8、业步行街的设计、功能、形态、建筑等层面综观步行街的发展现状。3.1 城市设计特点北京王府井商业街6(1)在规划理念上,以现代城市规划理念为指导,可以概括为把握空间尺度、强化场所精神、营造独特环境。(2)在空间尺度上,弱化大体量建筑带来的不利影响,强化原有建筑及空间形态,延续历史文脉的作用。(3)在历史文化特征把握上,有效的挖掘历史形成的特点7。以南入口出的牌匾、新东安市场附近的写实雕像及施工中发现的“井”,展示出王府井商业街厚实的历史文化底蕴,用具象的环境要素表达商业街特有的深层次的特征,强化了场所精神。(4)在环境特征上,以现代而典雅的环境特征去适应大尺度的空间,与首都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和地

9、位相称。而街道两侧的建筑及街道内的各类小品设施既高雅又不乏市井民俗,营造出王府井商业街独特的环境氛围。(5)在工作方法上,作了一些新的尝试。首先以概念规划的方法,提出整治规划的主要原则与要求,以此来统一思想,形成规划共识。其次,将城市设计理论贯穿于工作之中,在确定街道立面、景观组织、小品设施等方面力求创意新颖,统一协调,最终营造出完整而特色鲜明的城市街道景观。最后,针对以往城市规划设计与实施脱节的问题,规划人员参与了整治工程的全过程,与各设计专业配合,将规划设计与实施紧密联系起来。3.2 区域功能南京东路商业街8南京东路商业布局由东向西形成4个不同特色的区段:(1)外滩至河南路,以外滩金融贸易

10、区为背景,形成提供高档优质的文化、餐饮、旅游服务为主的区段,突出一个“优”字。(2)河南路至浙江路,以一系列中、大规模的专业,特色商厦为主,功能齐全的区段,突出一个“专”字。(3)浙江路至西藏路,依托历史上形成的“四大公司”,以及新建的“新世界城”、“万象国际广场”等,形成以大型百货商厦为主,中国乃至世界上百货店最集中货物品种最齐全的区段,突出一个“全”字。(4)西藏路至黄河路,以一系列的旅游、餐厅、文化设施,结合人民公园、人民广场等构成较强旅游文化功能区段,突出一个“游”字。(5) 由东向西,分别在河南路、浙江路、西藏路形成三个商业活动的高潮,并以若干座大型百货商厦形成吸引中心(如引进国际著

11、名的百货公司)。使南京东路成为具有综合功能的商业步行街。3.3 街中街北京前门大街规划设计 出于交通、安全和中轴线整体关系的考虑, 前门大街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2125, 规划两侧建筑高度为 612, 高度与宽度比约为 1:21:4, 是相对有一定开敞性的线性空间。据调查研究, 一般商业街高宽比在 1:11:2 之间更能够创造出商业的亲和气氛9。在本次设计中, 采用了街中街的方法来划分横向空间, 增加街道层次, 使街道尺度更加人性化。街中街由现状树木、特色前门街灯、休息组团、售货商亭、老北京景墙、京味雕塑、装饰性花木等组成, 尺度亲切宜人, 并具有浓郁的北京特色。 休息服务设施根据两侧商业经营项

12、目和现状树木情况, 或布置于街的中心, 或布置于街的一侧, 形成了适于慢行和休息的又一个空间层次。在相对开阔处可以进行京味民间艺术表演, 如京剧清唱、拉洋片、皮影戏、三弦、京韵大鼓、杂技等小型演出活动,游人可以在两侧的休息组团内观看表演。各项目间以花坛和公共设施分隔和过渡, 闹而不乱, 多而不杂, 增加的多种植物同时也可以起到吸声降噪的作用10。3.4 建筑形式与风格泉州东街片区改造设计11泉州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之中,以其独特历史、地理位置,广大海外侨胞带来广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形成独具风格的建筑艺术形式。在建筑形式与风格上设计包括以下几点:(1)采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沿街骑楼形式。(2

13、)使步行街设计既要满足上述功能需要,又要创造古色古香泉州地方民俗风格,把处理重点放在底层、2层及局部3层,以底层建筑中一些处理传统大厝和手巾寮的处理方法,突出地道泉州本土风格,使步行街成为泉州古民风民俗的再现之地,并溶入建筑整体中,成为一个有机联系体,这也是东街建筑风格的特殊性。(3)形成建筑群体风格时注意使其在建筑形式上单体有个性而群体有共性,即变化中求统一、整体协调中求变化。(4)建筑细部处理及材料运用,正确选择建筑色彩、恰当应用,真正体现其建筑风格的地方性。3.5 小结我国的现代步行街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在民族风格与现代功能相结合方面做了很多探索、研究。这些成果是我们设计

14、的源泉和起点,但在实际应用中问题还很多。尤其象景宁这样的县城,功能多样还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领域,在具体设计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4 西方商业步行街的发展现状汽车的出现,使得城市中心区的活力日益下降,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非常难受,高呼把街道空间还给他们,恢复城市中心区的活力,于是商业步行街应运而生12。4.1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尼可莱特步行街1950年代,明尼阿波利斯市与其它美国城市一样经济日衰,许多商业与店铺迁往郊区,即便是市中心多年的老字号也在考虑迁址。城市当局意识到这将打击市中心社会与经济,迫切需要扭转这种趋势,于是在1962年对尼可莱特大街进行改建。改建后的街道禁止汽车通行,只允许公共交通穿越;

15、将街道由直线改为曲线,加入较宽的步行林荫道;降低街灯,使之具有人的尺度;增加人性化的小品,如候车亭、站牌、路灯、钟等。这些小品和公共汽车的造型,以及植物的配置都经过精心设计,使步行街成了舒适惬意的商业环境,人们非常愿意在其中逗留购物。这条街在建成开放的第一年里,两旁商店的销售额就增加了20%13。设计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再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了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是美国第一个获得成功的步行街,成为后来美国步行街中竞相仿效的佳作14!4.2 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 香榭丽舍大街取自希腊神话“神话中的仙境”之意,是西方巴洛克设计风格的代表。20世纪90年代,香榭丽舍又经过了3年多的精心设计和改造,更加成为城市干道景观环境设计的典范。这次改造的重点是靠近凯旋门的闹市区,将原来道路两侧的平行侧道全部改为人行道,并且铺上了浅色的花岗岩,使两侧的人行步道宽度增加了近一倍。并通过修建地下停车库,大大缓解了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