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发展新优势 提升核心竞争力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1162086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发展新优势 提升核心竞争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打造发展新优势 提升核心竞争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打造发展新优势 提升核心竞争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打造发展新优势 提升核心竞争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打造发展新优势 提升核心竞争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造发展新优势 提升核心竞争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发展新优势 提升核心竞争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造发展新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四平,2011继往开来,“十二五”强势开局,深入推进“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 略,开启了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5年;四平,2012承前启后,中国共产党四 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月7日胜利闭幕,四平将从新的起点再上征程。本次党 代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 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造发展新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 得更加美好。历史五年亮点纷呈科学特色发展成就辉煌四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自身优势,确定了独具四平特色的科学发展 路径,科学发展开创新局、经济建设提质增速、改革开放实现突破、

2、惠民工程扎 实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社会建设步伐坚实、执政水平不断提升。四平成就 辉煌,功绩卓著。思路为先,科学发展开创新局。制定并实施了“一核三带”富民优先发展战略, 走上了具有四平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全 民行动,发展特色经济,建设特色城市,打造特色文化,推进“南接北融”,加快 赶超隆起,“一核三带”正逐步成为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先导 区。确定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城乡面貌大改观,到“十二五”末,综合实力进入全省 第一方队的“两步走”战略目标。项目为重,经济建设提质增速。预计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000亿元, 年均增长超过20%。财政收支

3、能力明显增强,全口径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达到 73亿元;市本级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两年翻番,总量由全省第8位跃升到第4位; 一般预算财政支出是5年前的3倍。项目成为带动经济提质增速的强大动力,项 目数量质量、建设速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业立市成效明显,增幅保持全省领 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润预计分别达到1460亿元、440亿元、50 亿元,是5年前的6.1倍、5.2倍、9.4倍。工业经济总量位次不断跃升,向全省第 三位靠近。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加速向千亿级迈进,换热器、汽车零 部件等10大特色产业园区累计入驻企业435户。创新为魂,改革开放实现突破。对外开放理念不断创新,“南

4、接北融”开辟区 域合作新路径,分别与长春、沈阳两地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签署了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速推进项目、产业、要素、规划对接。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累计引进项目2885个。对接央企,引进战略投资者,中国国电等13家央企和日 本住友等世界500强进驻四平。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红嘴开发区晋升为国家 级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民生为本,惠民工程扎实推进。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预计分别达到17800元 和7200元,实现5年翻番。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标准逐年提高。就业形势 稳定,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7.6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6个县

5、 (市)区全部纳入国家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率 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新农合参合 率保持省内领先水平。规划为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东南生态新城建设全面启动,紫气大路、接 融大街即将全线贯通,旭日立交桥、四平东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展览馆开工建设, 新政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始启动。资金瓶颈有效破解, 13亿元城投债券成功发行,2.5亿元保障房项目贷款及时到账。城市路网骨架不断 拓展,新建改造主次干路138条、桥梁4座。紫昕广场、西湖水上公园等6处新 建公园广场全面竣工。“一核三带”节点村镇人居环境建设全面铺开,一批样

6、板村 镇集中涌现。统筹为要,社会建设步伐坚实。人大、政协履职尽责,政府扎实干事, 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确立并大力弘扬新四平精神,涌现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集体20个。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连续五年举办“九月鲜花”广场文艺展演周活动,连续两年举办元宵灯会和“叶赫风情”大型文艺晚会。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效,在全国率先推 出“社区行动计划”,社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服务群众能力显著增强。党建为纲,执政水平不断提升。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营造有利于各级优秀干 部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氛围。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大批脚踏实地 干事的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开

7、选拔任用一批优 秀干部,形成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换届纪律满意度测评全省第一。创先争 优活动扎实有效,农村党建“三项工程”成效明显,广泛开展“三走进、三帮扶、三 提升”活动,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未来五年目标高远再造四平全面振兴黄金期四平刚刚走过的5年收获颇丰,开创了四平发展的新局面,掀起了四平全面 振兴的高潮;下一个5年,四平将着力打造发展的新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面 临战略机遇期,处于攻坚关键期,再造一个全面振兴黄金期。今后五年工作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 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统领,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保

8、障,纵深推进 “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坚持四动”并举,推进三化”统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推进项目大建设、产业大集聚、城乡大改观、文化大 繁荣、民生大改善,全力打造区域中心城、新型工业城、特色文化城、现代宜居 城、富裕文明城,加快在哈大经济大动脉上的强势隆起,实现四平全面振兴!围绕“五城联创”,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一个跨越、五个提升。一个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全口径和 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财政支出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30%,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城乡居民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综合经济实力 跨入全省第

9、一方队。五个提升: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0%,高新 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到15%,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3%, 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3: 50: 37;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人口及城区规模迅速扩 大,产业支撑显著增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舒适优美;文化实力明显 提升,学习型社会加快推进,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高;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城乡居民生活 更加殷实,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群众活动丰富多彩;领导能力明显提升,科 学发展观深入落实,经济管理更加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

10、 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取得实质进展,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未来五年路径清晰围绕“五城”联创提高“五度”着力提高产业丰厚度、经济外向度、城市美誉度、群众满意度、发展和谐度, 不断增强四平发展的“硬支撑”和“软实力”,加快赶超隆起,实现“五城”联创的最终 目标。坚持特色引领,着力提高产业丰厚度加快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突出工业战略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 摇,着力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积极争取成 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重点城市,把四平打造成国内富有竞争力的新 型工业城。装备制造、农业产品加工和能源三个主导产业主动对接国家、省产业 振兴规划,

11、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完整度,推进协作配套提升关联度,发展产业集群 提升集中度,引进、研发、生产高端上下游产品,打造中国换热器城、北方专用 车基地、一汽零部件配套中心、东北“糖都”和绿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区。大力发 展风电产业,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光伏产业尽快形成纵向产业链条。5 年内,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200户以上,培育产值5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5-10户, 100亿元以上的领军型企业集团3-5户;换热器、整车及专用车、汽车零部件产值 均破500亿元,光伏产业、化工园区产值达到200亿元。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粮食高产示范区 引领带动,粮食产量稳定在150亿斤阶段

12、性水平。推进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发 展现代牧业。推进棚膜园区建设,打造东北重要蔬菜生产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 重点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牵动作用大、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配套建设一 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构建新兴服务业体系。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措施,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 业,推进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率先突破,对新型业态等服 务业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做强做活商贸物流,着力打造 辐射全国的高效物流平台。增添发展活力,着力提高经济外向度加大改革力度。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的执 行力和公信力。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

13、土地、林地流转市场体系,增 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保障民生事业发展。提升开放水平。加快“南接北融”步伐,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主动承接长春、 沈阳外溢产业、转型项目、科技成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锁定东三省、环渤海、 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盯住国内外500强、央企和大型民企,力争5年引进15家以 上战略投资者。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深度谋划、包装、储备一批重点项目, 每年建设10个左右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到2016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 破10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6亿美元以上。做强发展载体。支持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率先发展、跨越发展,打造改革创 新先行区、特色产业集聚区

14、、转型升级示范区。坚持扩容与提质并重、基础建设 与功能开发并行,提高投资强度,清理闲置土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增强 综合承载能力。到2016年,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工业增加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占 全市比重达到60%以上。注重宜居宜业,着力提高城市美誉度优化城乡空间品质。加快发展核心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建设高品质新城 区,筑起现代大城市骨架,打造百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县城建设, 推进新城建设,打造一批次级中心城市,把公主岭建成中等城市。彰显城市独特魅力。加快开发新城区,全面完成东南生态新城建设,启动北 部新城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陆续入驻,政务中心、“八馆一中心”投入使用。 加强生

15、态建设,综合开发“两河四岸四湖”,加快建设西湖湿地,实现“清水润城”。 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加快“三网融合”,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数字化、信息化。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完善给排水、供电、供热、燃气等公用设施,集中供热 普及率由80%达到95%,管道燃气气化率由63%达到80%。推进城市道路通达工 程建设,打造畅通便捷的“中”字型环路,建设简易立交桥或返回式环岛,提高交 通流量和运行速度。5年内城市道路面积新增20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10 平方米。突出富民优先,着力提高群众满意度推进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推动全民创业,通过发展民营经济促增收。实行积 极就业政策,通过扩大就业促增收。强农惠农,发展

16、多种经营促增收。逐步实现 城乡居民收入5年倍增目标。完善社会保障安民体系。深入开展“社区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打造1000米生活服务圈。抓好保障安居工程,加快廉租房、 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面完成“暖房子”和棚户区改造,建设廉租住房150万平方米、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120万平方米。实施社会事业惠民工程。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促进 教育公平,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开展“百姓健康大行动”, 建成覆盖城乡的标准化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创建文明城市,着力提高发展和谐度建设特色文化强市。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县都有文化馆、乡乡都 有文化站、村村都有文化活动室。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继续举办叶赫风情大 型文艺演出、四平元宵灯会、“英雄广场之夏”等活动。挖掘红色文化、创业文化、 工业文化、农耕文化、满族民俗文化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