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154801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的誓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地的誓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土地的誓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土地的誓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土地的誓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地的誓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的誓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土地的誓言 教学设计课题土地的誓言执教者覃泽金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学情分析学生由于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相互的感情,也有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之前,务必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是: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法与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

2、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让最形象的画面最直接最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然后再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深入感染学生。让学生 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己的感受,创设情境。 屏气凝神听誓言:“九一八事变”,东北沦亡,日本帝国猖狂入侵,广袤肥沃的东北大地沦落于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一时,民生凋敝,四野荒芜,流亡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内心撕裂般的疼痛成了他们对那段时日唯一的记忆。让我们走进土地的誓言,再回首那段痛楚的记忆。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三十年代的东北作家群与端木蕻良(吴福辉) 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

3、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形成于30年代中期。他们有的加入了“左联”,有的未正式加入“左联”,但其创作实际上构成“左联”文学的一部分。正是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梁,搅成一团,展现出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东北作家群里,憎恨集的作者端木蕻良(生于1912年),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

4、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从1936年至1938年,他在上海和武汉等地从事抗战文学活动,创作亦走向成熟与多产,计有长篇小说大地的海,以及遥远的风沙等一系列风格独异的短篇小说。他还善于用抗日的题材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都有磅礴的气势,民族意识通过地方的粗犷性格表露得淋漓尽致。他注重方言的运用,又自觉地吸收电影剪接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抗战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2、2、背景资料1931年9月18日,正当中国发生大面积的水灾之时,日本关东军按照预谋将沈阳北部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一段炸毁,并诬为中国军队所为,以

5、此为借口挑起事端。当夜10点20分,日军突袭北营中国驻军。在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下,中国驻军撤退到东山嘴子。日军占据北大营。而后日本侵略军分别从南市场、北市场、大、小西门三路向沈阳城进攻。凌晨6时30分,沈阳城沦陷。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们东三省,“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九一八事变”过去整整十周年时写的,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3、字音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 (ln)_语默(q)_白(hu)_树田(ln)_ 泛(ln)_浆(y)_阻(y)_ 给出加黑字注音,并

6、解释词义。 炽痛()_斑斓()_ 嗥鸣()_怪诞()_ 亘古()_污秽()_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其余同学评价。 明确: 谰契桦垄滥液抑 ch热烈而深切 ln灿烂多彩 ho(野兽)大声嚎叫 dn荒诞离奇 n远古 hu肮脏的东西4、请标出你有疑问的字词和语句,标出你喜欢和深受感动的语句,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诵你喜欢的句子。创设意境品誓言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要求)a.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b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1、本文只有两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

7、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2、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文字在内容结构上有何异同?明确:结构相同:都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抒胸臆。内容上的相同点:都要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绘。内容上的不同点:两段回忆所取景物不同。(前者选取东北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排比的运用,加强了感情的冲击力。后者选取春秋两季景物,抒情较舒缓,在深情怀念中暗含忧伤、愤怒。)3、作者对土地发出了哪些誓言?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a“

8、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为了他,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甚至我的坟前,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表达了热爱故乡和祖国之情b“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抒发了作者失去故乡的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坚定信念。4、从这些誓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感受到了东北人民十分热爱他们的家乡;我感受到了东北人民十分希望重返故园(鼓励学生表达)(二)深层探究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2、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

9、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满腔激情读誓言:(三)语言品析1、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找出文中最富有感情和最精彩的语句,联系文章的背景,理解、揣摩这些句子。(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

10、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2)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使我不得不回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爱,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4)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洗去她的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及甘愿为故乡解放而奉献一切的决心。(5)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6)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7)“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 “埋葬”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

11、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8)那亘古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句话里“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含义: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2、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明确: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

12、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3、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教师总结:人称的变化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文章正是运用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共鸣,这一点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四)写法探究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

13、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4人小组讨论)A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还通过多次反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发学生产生共鸣。B选取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C运用排比、比喻修

14、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增强气势。(“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五)拓展练习:对我们饱经沧桑的,伟大的祖国,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你给她说一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六)教师小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我们听到激昂的国歌时,当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我知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脚下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是孕育我们成长的家园,“狐死守丘,人何以堪?”同学们,让我们齐诵艾青先生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唱出我们的心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七)布置作业“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一声声歌唱,凝聚了人们对土地的多少深情厚意!土地,母亲般亲切的名字,每次唤起你,就像母亲用那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我们,用那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我们一样;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