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智能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114336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中智能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伤寒论中智能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伤寒论中智能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伤寒论中智能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伤寒论中智能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论中智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中智能(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寒论中的智慧仲景写的书叫伤寒杂病论,一共16卷,其中伤寒病10卷、杂病6卷。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205年以前,此时仲景已50多岁了。仲景在世时,伤寒杂病论保存完整,而在他逝世后的几年间,即开场散乱,但并没有丧失。因竹简容易散乱,不易保存。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根底上改造了纸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但由于造纸技术及产量的限制,纸使用并不普遍。在伤寒杂病论散乱四、五年之后,由晋的一个太医令叫王叔和的人,对仲景遗著的伤寒局部进展撰次整理,改名为伤寒论,后又流落到民间。至北宋时,经国家校正医书局的校正,整理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伤寒论,史称宋版伤寒论。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2、1总结了我国汉代以前医药成就,将医经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2创立了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是中医的一个主要辨证方法的理论体系,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形式论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3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先河,使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在中医临床医学上确立下来,并且作为中医特色之一沿用至今。4创制与保存了诸多精当灵验的方剂及剂型。有汤、丸、散、含咽、灌肠、肛门栓剂等不同剂型,共有112方。总之,伤寒论的问世为中医临床医学树立了里程碑,同时也是中医方剂学、中医药剂学、中医护理学等多学科开展的根底。什么是伤寒和六经伤寒伤,是感受的意思;寒,统指外邪,也就是一切外来的邪气统可称为寒,当然也包括外来

3、的寒邪本身。所以伤寒就是感邪的意思。伤寒论就是论述感受邪气后所发的疾病及其并发的疾病,比方我们通常得的感冒,在伤寒论中称作太阳病,如果太阳病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就有可能转化为心脏病、肾脏病、脾胃病等诸多疾病,这些都是伤寒论中所论述的容。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所说的伤寒与西医所说的伤寒、副伤寒传染病不是一个概念。六经六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统称,每一经又分手、足二经,所以实际上是十二条经脉,称为十二正经。六经辨证就是根据六经以及它们所配属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特点,来对临床上所出现的疾病进展定位、定性的过程,从而判断出*种疾病是属于哪一经、哪一脏或哪一腑,从而

4、采取相应的治法和方药。值得一提的是,伤寒论的六经是经脉、脏腑、气化的统一体,既包括十二经脉,又涵十二脏腑。所谓的六经病,既有十二经脉经气不利的病症,也包含十二脏腑生理功能失常所出现的病症。1、阴阳升降与小柴胡汤上阴阳升降消长理论与小柴胡汤黄帝经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转,形成了阴阳二气的升降与消长,所以阴阳的升降与消长是自然界的固有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与死亡,皆本于此规律。由此,一年之中就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换,一日之中就有昼夜晨昏的变化。也就是说,阴阳的升降与消长,明显地表现有年节律、日节律等。一年之中,冬至一阳生,到了夏至,阳气升发到达顶点,而一阴即生,一直到冬至,阴气到达顶点,进入下一个轮

5、回。一天之中也是如此,子时一阳生,到了午时阳气最盛,此时,阴气渐生,一直到子时最盛。人生活在自然界里,天人相应,体的阴阳二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阳的升降而升降、消长而消长,以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假设违背了这个规律,如作息不规律、熬夜、疲劳等,就会导致阴阳的升降紊乱,发生许多疾病,而这些疾病,又往往具有定时发作的时间性的特点,最常见于阴阳二气交接的时间,如午时、子时等最多。中医治疗疾病就要顺接阴阳,顺接阴阳关键在于枢机。原来,人体的阴阳、气机的升降出入,有一个枢纽或像门轴一样的东西掌管,叫做枢机,它的位置在少阳经,阳气的外出,阴气的入,由少阳来主管。少阳的枢机不利,就会像门轴坏了一样,使得这个门或

6、打不开,或关不上,这就是阴阳不顺接,因此少阳和解、顺畅了,阴阳二气就顺接了,所以有一种治法叫和解少阳。中医方剂里和解少阳的首选方剂就是伤寒论的小柴胡汤。在伤寒论里,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少阳病的特点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而最具代表性的病症,或具有标志性的病症有三个,一个是口苦,代表着少阳的胆火上炎。口苦代表着胆有热,在中医临床上治疗口苦也多从清胆热着手,往往收到很好疗效。第二个标志性病症是往来寒热,就是发热与恶寒交替着出现,因为少阳经就像一个门轴,主管门的开和关,中医称之为枢机。同时少阳属小阳,少者,小也,抗邪力量比拟弱。因此,邪气侵袭少阳,由于枢机

7、运转的作用,往往导致正气与邪气的分庭抗战,表现为拉锯战,伤寒论里称作正邪分争。当正气能抗邪时,由于正邪的交争就会发热;而当正气无力抗邪时,邪进正不争,就会恶寒,于是就会见到病人寒热交替出现。寒热往来不但见于外感疾病,也见于疟疾、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所以这些疾病都可用小柴胡汤治疗。第三个标志性病症就是胸胁苦满,就是胸胁发胀,这是病在少阳经的典型表现,因为手、足少阳经都走胸胁,所以胸胁苦满是定病位在少阳的眼目。由于胆与肝相表里,肝经也走胸胁,所以一旦见到病人有胸胁苦满,就可以首先考虑肝胆疾患。通过上述病症我们可概括出少阳病两个最根本的病机,也就是两个根本的病理状况,一个是枢机不利,也就是门轴坏了,

8、使大门开阖不利;再一个就是胆火上炎,少阳病多有炽热的表现。所以小柴胡汤除了和解枢机,解郁以外,还可以清胆热。此外,小柴胡汤的解表祛邪作用也很强。总之,此方具有调理阴阳、和解枢机、清解胆热、解表祛邪等多种成效,特别是调理枢机的作用,使得小柴胡汤临床用途非常广泛。清朝医家平伯特别喜欢使用小柴胡汤,他把小柴胡汤加减变化出2000多个方子,几乎方方不离柴胡一味,所以后世叫他柴胡。现代也有不少医生包括许多名家喜欢使用小柴胡汤,这说明小柴胡汤的使用围很广。当然,中医强调的是辨证论治,如果使用小柴胡汤一方到底,就不符合中医的道理了。疏达阴阳枢机是小柴胡汤的作用特色,据此临床上用于治疗定时发作的疾病非常有效,

9、不但是子、午时晕厥,像子时胃脘痛、胁痛、哮喘,夜半恶心,晨起出汗,午时牙痛等。我还曾用小柴胡汤治愈过半夜磨牙病例,用小柴胡汤加石膏、知母等清阳明胃热的药物,因为牙齿属于阳明经主管,上牙属足阳明,下牙属手阳明,阳明有热,尤其是胃中有热,就会循经上攻,表现为磨牙。再用一些缓急解痉的药物如白附子、僵蚕、地龙,服了三周,又稳固一周就痊愈了。我加了石膏、知母,是因为此患经常上火,脸上都起许多疖子,否则,也不能贸然使用清热之药。通过这些病例证明了一点,小柴胡汤治疗有时间性特点的疾病有良效,这主要是借助于小柴胡汤和解枢机、调理阴阳气机的作用。小柴胡汤药物组成小柴胡汤由七味药物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可用

10、党参代替,生,大枣,炙甘草。柴胡味辛、苦,性微寒,主入肝、胆经。它有三大功能:一是解热作用,主要靠它的辛散之性,所以多被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尤其是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时;二是解郁作用,柴胡辛散,又入肝胆经,肝胆主管疏通人体的气机,所以柴胡自然能治肝胆气郁之证;三是升阳作用,柴胡为伞形科植物,伞形科植物大多具有轻清上升的特性,能够升提人的阳气,所以小量的柴胡可以治疗阳气的缺乏或下陷的病症,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等。黄芩味苦性寒,主要入胆与肺经,所以善于清胆热和肺热,性质下沉入里。柴胡与黄芩是小柴胡汤的灵魂药,二者一个性升,一个性降;一个喜外散,一个喜入;一个喜动,一个喜静。所以二者相配,升降相因

11、,出入相济,动静相合,从而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外邪入侵少阳的寒热往来。剩下的五味药物,是作用于脾胃系统的,其中半夏、生主降,可以和胃止呕;人参、甘草、大枣,主升,可以补益脾气,也是有升有降,合在一起,就可以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则,肝胆病为什么要调理脾胃呢.这是由肝胆与脾胃的密切关系所决定的,肝胆在五行属于木,脾胃在五行属于土,木容易克土,所以肝胆病就容易导致脾胃病,有时肝胆病最先出现的却是脾胃消化系统的病症,往往因脾胃病症的出现而确诊为肝胆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肝癌等就是如此。所以治疗肝胆病,无论有无消化系统的病症,都要加调理脾胃的药物,从而斩断病邪传变的通道,防患于未然,仲景对此

12、总结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领先实脾。这也是小柴胡汤被大量使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所在。2、阴阳升降与小柴胡汤下小柴胡汤调理气机解诸疾小柴胡汤调理气机主要表达在解郁作用上。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饮食、起居不规律,如饮食不节制,过食生冷或煎炒油炸之品,熬夜甚至通宵达旦,白天睡觉,因而患气机郁滞的比拟多,气机不行走了,阴阳不转动了,于是就爱发脾气,急躁易怒,失眠,盗汗,五心烦热,口苦,或是神情冷淡,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干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经常躲在家里或没人的地方哭,严重的导致了抑郁症的发生。或者是气聚成痰,痰聚成核,发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结节等病。又因少阳经行于人体两侧,少阳气机不利

13、,易出现人体两侧的疾病,如淋巴结、甲状腺肿及一些耳疾、偏头痛、胁痛等,用小柴胡汤治疗,都有很好的疗效。治偏头痛头之两侧,属少阳经,风火或风痰阻塞少阳,常常导致偏头痛。偏头痛一般表现比拟剧烈,并且疼痛处多有跳动、胀裂的感觉,情绪多易急躁,是少阳风火窜扰所致。可用小柴胡汤去掉温补的人参、炙甘草、大枣,加川芎、白芥子等活络祛痰祛风之品。小柴胡汤治偏头痛疗效肯定,我所治疗的偏头痛至少有上百例,最长的一个偏头痛30多年,最后也是用小柴胡汤收功。治耳鸣、耳聋、耳堵耳鸣耳聋属顽固症、难治病。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相当一局部耳鸣耳聋通过补肾,确实取得良效。但同时,耳窍与少阳也关系密切,手少阳三焦经一个分支从锁

14、骨上窝经过颈部上走耳后,绕耳上角,另一分支则从耳后进入耳中,从耳前出来;足少阳胆经分支也是绕行耳之前后外。所以,少阳有炽热,就会循经上攻于耳,导致耳鸣耳聋,尤其是单侧耳鸣耳聋耳堵,更是邪气阻塞少阳的表现,用小柴胡汤治疗确为对证之方。少阳炽热的耳鸣耳聋属实证,多有耳中堵闷,像坐在飞机中的感觉。可在小柴胡汤中参加石菖蒲、远志、路路通、通草等透窍之品。此外,小柴胡汤治中耳炎耳流脓、疖肿效果也很好,可在方中加夏枯草、连翘、川牛膝、车前子、通草等清利肝胆湿热药物。治白障可用小柴胡汤加木贼、蝉衣。这是一个老中医的经历,他认为,木贼草这个植物,手摸上去有砂纸的涩感,可用擦抹铜、铁等金属生的锈,一擦就掉,很好

15、使。用于白障,就相当于让它擦除眼球所生的锈。而蝉衣就是金蝉脱掉的皮,这个过程叫做金蝉脱壳。中医取类比象,蝉衣是金蝉脱掉的一层皮,所以用它就可以脱掉白障这层皮。不管怎样理解,小柴胡汤加木贼、蝉衣这种经历用到临床上确实灵验,我治过一些白障,用此方再加上密蒙花,大局部都有效。治飞蚊症可用小柴胡汤合杞菊地黄丸、磁朱丸等。飞蚊症因表现为眼前见黑点飞舞,犹如飞蚊而得名。飞蚊症一般上是由玻璃体变性引起的,随着年纪老化,玻璃体会液化,产生一些混浊物。飞蚊症相当于西医的玻璃体混沌或称玻璃体浮物。飞蚊症虽不影响视力,经过检查也没有眼部器质性病变,但其眼部的障碍感常使病人坐卧不安。中医认为,眼睛为肝之窍,而胆与肝相

16、表里,飞蚊症不是肝血缺乏,就是肝胆有热。小柴胡汤去肝胆之热,杞菊地黄丸滋养肝肾之阴血,常是治飞蚊症的选择方剂。另外,磁朱丸也是治飞蚊症的良药。这个方子由三味药物组成,磁石、朱砂、神曲,其中朱砂含水银,有毒,现代临床运用多有忌讳,其实如果照古法炮制,用量上控制在平安围,再配一些补肾助排泄的药物,是不会引起体蓄积的。中医认为,飞蚊症属肝功能失调,乃肝之精华由其目窍飞越于外的表现,磁石、朱砂有很强的镇慑收敛作用,可收摄精华回归于肝,加上二药的镇静安眠作用,保证充足的睡眠,使血液充分回流肝脏,以更好的养目。配合小柴胡汤使用,可谓药到病除。治鼻渊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渊表现为鼻塞不通,流浊涕,甚至嗅觉失敏,不闻香臭。经曰:胆热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