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股骨颈骨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114301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股骨颈骨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三节 股骨颈骨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三节 股骨颈骨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三节 股骨颈骨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三节 股骨颈骨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 股骨颈骨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股骨颈骨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占全部骨折总数的 3.5 8%,它常发生于老年人,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 率日渐增高。其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合(1 5%左右)和股骨头缺血坏死(20%-30%)两 个主要问题。至今,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及结果等多方面仍遗留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一、应用解剖(一)股骨颈股骨颈为锥桶状结构是连接股骨头与股骨干的桥梁。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2 个重要 的角度:颈干角与前倾角。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的角度,正常为 110-140, 平均 127,颈干角的存在使粗隆部及股骨干远离髋臼,使髋关节可以大幅度活动。前倾角 下肢中立位时股骨头与股骨干在冠状面上形成角度,由于颈干角

2、与前倾角的存在使股骨颈内 侧产生压应力,在股骨颈外侧产生较小的张应力,另外使股骨颈还承受一定剪力。将股骨头颈沿冠状面剖开后可见有两种不同排列的骨小梁系统(图 22-12)。 一系统起自股骨干上端内侧骨皮质,向股骨颈上侧呈放射状分布,最后终于股骨头外上方 1/4 的软骨下方,此为承受压力的内侧骨小梁系统;另一系统起自股骨颈外侧皮质,沿股骨 颈外侧上行与内侧骨小梁系统交叉,止于股骨头内下方1/4 处软骨下方,此为承受张力的外 侧骨小梁系统。在上述两种骨小梁系统在股骨颈交叉的中心区形成一个三角形脆弱区域,即 Ward三角区。在老年入骨质稀疏时,该处仅有脂肪充填其间,更加脆弱。从股骨干后面粗 线上端内

3、侧的骨密质起,由很多骨小,粱结合成相当致密的一片骨板,向上通过小粗隆前 方,向 外侧放散至大粗隆,向上与股骨颈后方皮质融合,向内侧与股骨头后内方骨质融合, 以加强干颈之间连接与支持力,称为股骨矩(femoralcalcar)。大粗隆下方股骨干外侧皮质薄, 向下逐渐增厚,故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物所处的部位与其固定强度有密切关系,如正位于般 骨颈中的Ward三角区,且尾端正在大粗隆下股骨干皮质最薄处,就不能起到良好固定作用。 如内固定物,从大粗隆下方沿骨皮质厚处,与股骨干纵轴成30左右的方向,紧贴于股骨矩 处钉人,此内固定物正在牢固致密的内侧骨小梁系统中与髋关节负重力线相平行(图22-13)。 图

4、22-13 髋负重力线R.髋负重力线;M.外展肌力;V.体位中轴线此位置所受剪力小,内固定物尾端嵌在较厚的骨皮质中,可起到较坚强的固定作用,所 以有人称股骨矩为“真性股骨颈”。有它存在,不仅增强了颈干连接部对应力的承受能力, 而且它还明显加强了抗压力与抗张力两组骨小梁最大受力处的连接,在股骨上段形成一个完 整合理的负重系统。股骨矩在股骨颈发病机制及治疗中,以及股骨头假体的置换技术方面, 均具有重要意义。(二)股骨头及颈的血供 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来自旋股内动脉主干之终末支外骺动脉(上支持带动脉),此动脉约 26小支由股骨头颈交界之外上部进入股骨头,供给股骨头之外侧2/33/4;其次是旋股 外动脉发

5、出的下骺动脉(下支动脉),此动脉有12支在股骨头软骨内下缘处进入头部,供 给头内下 1/4-1/2;圆韧带动脉(内骺动脉)发自闭孔内动脉,一般供给股骨头凹窝部分; 来自股骨上端之骨髓内动脉无独立分支达头部。以上各动脉在股骨头内可互相吻合(图 22-14)。图 22-14 股骨颈的血液供应 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可遭受损害。据动物实验所见,头下骨折后股 骨头血流可减少8 3%,颈中骨折则减少5 2%,骨折后股骨头坏死与否主要与其残存血供和 代偿能力有关。因此股骨颈骨折应早期复位及内固定手术,以利于使扭曲受压与痉挛的血管 尽早恢复。另外选择内固定物,应以对血供损伤小,固定牢固类型为佳。二、

6、伤因、分类与诊断【伤因】 造成老年人发生骨折有两个基本因素,内因骨强度下降,多由于骨质 疏松;双量子密度仪证实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最后压力骨小梁数 目也减少加之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据20 0 根成人股骨颈上区观察测量平均14.6 0.22 个标准差为3.1),均可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另外,因老年人髋 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应力较大(体重2 6 倍),局部应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 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骨折。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往往由于严重 损伤

7、如车祸或高处跌落致伤,偶有因过度过久负重劳动或行走,逐渐发生骨折者,称之为疲 劳骨折。【分类】 骨折进行分类可以反映骨折移位程度,稳定性,推测暴力大小,也可估 计预后,并指导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常用以下几种分类:1按骨折部位分类 见图 22-15(1) 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与股骨颈的交界处。骨折后由于股骨头完全游离,可 以在髋臼和关节囊中自由旋转移动,同时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大部中断,即使圆韧带内的小 凹动脉存在,也只能供应圆韧带凹周围股骨头的血运;如果小凹动脉闭塞,则股骨头完全失 去血运,因此此类骨折愈合困难,股骨头易发生缺血坏死。(2) 股骨颈头颈部骨折:骨折线由股骨颈上缘股骨头下开始

8、,向下至股骨颈中部,骨折 线与股骨纵轴线的交角很小,甚至消失,这类骨折由于剪力大,骨折不稳,远折端往往向上 移位,骨折移位和它所造成的关节囊,滑膜被牵拉、扭曲等改变,常导致供给股骨头的血管 损伤,使骨折不易愈合和易造成股骨头坏死。(3) 股骨颈中部骨折:骨折线通过股骨颈中段,由于保存了旋股内侧动脉分支,骺外侧 动脉,干骺端上及下侧动脉,经关节囊的滑膜下进入股骨头,供应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因此 骨折尚能愈合。(4) 股骨颈基底部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转子之间,由于骨折两端的血液循环良 好,骨折容易愈合。2按骨折线的方向分类 见图 22-16图 22-16 股骨颈骨折按骨折线的方向分类(1) 股

9、骨颈外展骨折:在跌倒时下肢常处于外展位。两折端之间呈外展关系,压力骨 小梁折断向内成角,颈干角加大,骨端嵌插,位置稳定,骨折线的Pauwell角300或者I_inton 角3 0 0 0这种骨折端的剪力小,骨折比较稳定,同时由于髋周围肌肉张力和收缩力,促使 骨折端靠拢并施以一定压力,有利骨折愈合。(2) 股骨颈内收骨折:在跌倒时下肢常处在内收位。股骨头呈内收,骨折远端向上 错位,骨折线的Pauwell角500,或骨折线的Linton角500,此种骨折端极少嵌插,骨折线 之间剪力大,骨折不稳定,多有移位远端因肌肉牵拉而上升,又因下肢重量而外旋,关节囊 血运破坏较大,因而愈合率比前者低,股骨头坏死

10、率高。这种分类由于股骨头的移位和旋转, 往往使骨折线走行难以判断。3按骨折移位程度分类完全骨折与否和移位情况分为四型;I 型:骨折没有通过整个股部分骨质连接,股骨颈有部分骨质连接,骨折无移位,近折 端保持一定血运,这种骨折容易愈合。II型:完全骨折无移位,股骨颈虽然完全断裂,但对位良好,如系股骨头下骨折。 仍有可能愈合,但股骨头坏死变形常有发生。如为股骨颈中部或基底骨折,骨折容易愈合, 股骨头血运良好。III型:为部分移位骨折,股并有部分移位,多为远折端向上移位或远折端的下角 嵌插在近折端的断面内,形成股骨头旋转移位,颈干角变小。w型:股骨颈骨折完全移位,两侧的骨折端完全分离,近折端可以产生旋

11、转,远折 端多向后上移位,关节囊及滑膜有严重损伤,因此经关节囊和滑膜供给股骨头的血管也容易 损伤,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Garden的分类型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但在Frandsen 等研究中,多个观察者能对股骨颈骨折的 G a r d e n 分型达成完全一致意见的仅占病例的 2 2%,有移位的和无移位的骨折之间的区别非常一致。Nieminen比较分类法,认为Garden 分类法对估计预后较为合理。【临床表现】1、症状 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应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2、体征 (1)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2) 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移动患肢时疼痛更为明显

12、。在患肢足跟 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常有压痛。(3) 肿胀: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外丰厚肌群的包围, 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4) 功能障碍:移位骨折病人在伤后就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 或 嵌插骨折病例,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 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 使无移位稳定骨折变成移位的不稳定骨折。患肢短缩,在移位骨折,远端受肌群牵引而向上 移位,因而患肢变短。(5) 患侧大粗隆升高,表现在:大粗隆在髂一坐骨绪节联线(Nelaton线)之上;大 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缩短,短于健侧。【检查】 最后

13、确诊需要髋正侧位x线检 查,尤其对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更为重要。 x 线检查作为骨折的分类和治疗上的参考也不可缺少。应提起注意的是有些无移位的骨折在 伤后立即拍摄的x线片上可以看不见骨折线,当时可行CT.MRI检查,或者等23周后, 因骨折处部分骨质发生吸收现象,骨折线才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凡在临床上怀疑股骨颈 骨折的,虽x线片上暂时未见骨折线,仍应按嵌插骨折处理,3周后再拍片复查.另一种易 漏诊的情况是多发损伤,此时常发生于青年人,由于股骨干骨折等一些明显损伤掩盖了股骨 颈骨折,因此对于这种病人一定要注意髋部检查。三、治 疗股骨颈骨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内固定,只要有满意复位.大多数内固定

14、方 法均可获得 80%-90%的愈合率,不愈合病例日后需手术处理亦仅5%10%.即使发生股骨 头坏死,亦仅1/3 病例需手术治疗。因此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应是:早期无创伤复位,合 理多枚钉固定早期康复。人工关节置换术只适应于6 5岁以上,GardenIII、W型骨折且能耐 受手术麻醉及创伤的干扰者。(一)复位内固定 复位内固定方法的结果,除与骨折损伤程度,如移位程度、粉碎程度和血运破坏 与否有关外,主要与复位正确与否,固定正确与否,术后康复情况有关。1、闭合复位内固定(1) 适应症:适于所有各种类型骨折,包括无移位或者有移位。(2) 治疗时机:早期治疗,有利于尽快恢复骨折后血管扭曲、受压或痉挛

15、。在移位骨折 中,外骺动脉(股骨头主要血供来源)受损,股骨头的血供主要由残留圆韧带动脉、下干骺 动脉及周围相连软组织和骨折断端的再生血管供养。据动物实验,兔的股骨头完全缺血6h, 就已造成成骨细胞不可逆的损伤。缺血股骨头成骨细胞坏死,组织学上一般需lOd左右才能 观察到,所以有人提出股骨颈骨应属于急症手术(24-36H以内),不超过2周仍可为新鲜(3) 麻醉:以局麻为主,个别采用硬膜外麻醉。用0.5%普鲁卡因50lOOml,做粗隆外侧浸润麻醉直达骨膜下,再向股骨颈骨折间隙和关节内注射。(4) 骨折复位:准确良好的复位是内固定成功的重要条件。骨折内固定后,应力山 U 砖% 由宣至生垭酲内固定且承

16、受瘗力的 25%。 复位方法:Whitman法,牵引患肢,同时在大腿根部加反牵引,待肢体原长度恢 复后,行内旋外展复位oLeadbetter改良了 Whitman法.主要是屈髋屈膝9 0 0彳眭牵引;Flynln 则住删髋屈膝超过9 0 0位牵引。有人比较以卜i_种复位手法后认为,三种手法的疗效并尤 差别,日前许多学者圭篮焦用堡堰型这牵引或骨牵引数日,往曼挹复值后再手睐“骷址刻整 以笾可小些。我们多采用病人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健肢固定于足板上。患肢固定于另一足 板上,在外旋位,外展患肢20 0,给予足够牵引,使之达到稍超过正常长度,然后内旋患肢, 直至股骨内旋200- 3000复位堡丝适c五氇芰圣型进蹦姿视下进行。爸登手法只要操作得当, 即星爱蟹堑迫及应旋乏色大部分J嬖近要茎良好复位,复位好坏与预后密切相关。如果手法 仍不能复位时,应考虑近侧骨折端可能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