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师源性心理伤害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09770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师源性心理伤害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师源性心理伤害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师源性心理伤害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师源性心理伤害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师源性心理伤害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师源性心理伤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师源性心理伤害(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师源性心理伤害 摘要: 幼儿教师是幼儿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幼儿自信、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品质培养;相反,不良的心理环境,会使幼儿感到处处受压抑,情绪低落,养成消极的思想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了使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必须重视对幼儿教师行为的研究,尽量去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师源对幼儿心理的伤害,使得幼儿健康成长,保证幼儿教育目标的实现。关键词: 幼儿教育;心理健康;师源性心理伤害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是幼儿最经常、最直接、最具权威性的榜样,言行举止和心理素质都是直接影响幼儿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如果幼儿教

2、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健康的心理和科学的方法,那么他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否则,将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严重时会直接导致对幼儿的心理伤害。 美国心理学家艾吉兰教授指出:“ 在心理上受过伤害的儿童,在其成长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滞,甚至比在肉体上受过伤害的儿童更大。因为心理上的伤害是对儿童自尊心的破坏。” 因此,为了使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必须重视对幼儿教师行为的研究, 尽量去减少教育过程中师源对幼儿心理的伤害,使得幼儿健康成长,保证幼儿教育目标的实现。一、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所谓师源性心理伤害,是指教师有意或无意的不当言行和错误教育方法对幼儿造成

3、的暂时或永久性的精神性伤害。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这种伤害更多的是由于幼儿教师的无意识行为引起的,与身体伤害相比,它具有无意识性、内隐性,但是其后果常常是严重的,并可能具有长期性。因此,对产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这些不当行为进行剖析并指明其弊处,将有助于教师认识到自己行为所造成的一切可能性的后果,有利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可能导致幼儿心理伤害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对幼儿的无意伤害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如果教师不注意它的适应性,很可能就会出现:某些教学内容对大多数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而对少数或者某个幼儿来说则是有害的。例如,从教学内容的难度来看,如果教学

4、内容难度过大,有的幼儿在课堂学习中经常失败(很少学会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这不单单意味着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失去相应的认知基础,同时还意味着其对今后的学习失去了内在动力,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在学习上经常失败的孩子会对自己完全失去信心,他们会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这将会成为其在今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再比如,教师在教幼儿学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可能就会刺痛那些因种种原因而失去妈妈的幼儿,使那些“没妈的孩子象根草”的失落心态进一步加强。所以,教师要提高心理卫生保健意识,在为幼儿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到它对班级所有幼儿的影响,不能让它在促进了绝大多数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而伤害到其他少数的幼儿。

5、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除了要考虑它是否符合有关的教学原则外,还要考虑它是否能够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二) 教育过程中教师言行对幼儿的无意伤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在很多时候会无意中伤害到幼儿,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察到。其主要表现在:1. 教师权威的利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权威角色来组织和管理幼儿这是很正常的。教师为了让幼儿少一些违纪行为,经常会使用一些命令性的语言,如:“马上给我安静!”“坐好,不许再动了!”“快把玩具收起来!”等等。在教师的命令下,幼儿一般都会变得顺从,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教师权威的利用会在心理方面给幼儿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幼儿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的紧张状态,这

6、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幼儿,让幼儿从内心产生尊敬和信服。怎样建立威信,怎样得到幼儿的爱戴和尊重,是值得每位幼儿教师深思的问题。2. 教师言行的恫吓某些教师在面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时,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有时会采取恐吓的手段。比如,幼儿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某些幼儿不听话,教师为了制止幼儿的行为,便喝道:“再不听话,一会儿进行的游戏你就不要参加了!”“再不听话,就罚你站到墙角那儿去!”某些幼儿爱哭,教师为了制止幼儿的哭泣,便吓唬:“再哭,老师就不让你妈妈来接你!”“再哭,老师就把你送到别的班级去,不要你了!”虽然这些教师的主观愿望只是想通过此手段让幼儿不

7、再捣乱和停止哭泣,但实际上,如果经常使用这种恐吓的手段,就会在无意识中让幼儿产生心理负重感,对幼儿造成心理阴影和伤害。3. 教师的不公平对待幼儿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异难免会使教师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情感偏向。教师的这种偏爱就导致了教师在对待不同幼儿时有着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教育行为,而这些又会影响到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教师眼中的好孩子,会得到与众不同的关爱和机会:与教师的互动次数多,游戏中是主角,外出比赛是代表等,这些受宠幼儿就会认为自己比其他幼儿强;而在教师眼中那些调皮不听话的幼儿则形成了一错百错的思维定势,在这种定势的支配下,会认为“坏孩子”处处坏,处处不顺眼,这种厌恶溢于言表;而那些孤僻、退缩

8、、不善于交际的内向型幼儿则几乎得不到教师的关注,成了被教师忽视甚至是遗忘的群体,教师对他们最大的伤害就是忽略、漠视。可以说,这种不公平的对待对所有幼儿的心理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幼儿,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4. 教师 滥用或误用批评和惩罚批评和惩罚是为禁止和纠正幼儿的某些不当行为而采用的教育措施。运用得当它会对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是如果批评和惩罚用得不当,则会导致幼儿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有些教师过多过滥地使用批评教育,这样会使这些幼儿丧失自信心;有些教师喜欢在公开场合惩罚幼儿,让幼儿当众出丑,这样会使这些幼儿丧失自尊心;有些

9、教师甚至使用挖苦、嘲笑、讽刺的语言进行批评,如果是内向型的幼儿 他们会将委屈憋在心里, 就可能会产生抑郁、自卑的心理,如果是外向型的幼儿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表现出消极对抗。因此,教师如若滥用或误用批评和惩罚,出口伤人,会使幼儿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如果教师幽默豁达、情绪稳定,那么幼儿自然也会变得宽容、随和、心胸开朗。5. 教师的 不良情绪状态幼儿是敏感的,喜怒哀乐都会写在他们的脸上,而教师的喜怒哀乐、情绪变化也很难逃过幼儿的眼睛。如今,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期望,家长对教师的高要求,岗位的竞争以及教师在当前社会中的经济地位不高等诸多的压力,有些教师会不由自主地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如对幼儿的提问

10、不予理睬,神情淡漠,甚至对幼儿莫名其妙地发火、呵斥等,这种种行为都会伤害到幼儿稚嫩的心灵,其结果就是在对幼儿的评判、认识过程中易出现偏差,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为;有些教师自身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特定环境下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有可能做出一些伤害幼儿心理的行为。教师的情绪,会对幼儿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有相对稳定的情绪,同时对自己的情绪能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二、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不当言行会对幼儿产生暂时或永久性的心理伤害。在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认为,偶尔说出不当的话或做出不当的行为是无关紧要的,这不会伤害到幼儿的心理健康

11、,因为幼儿年龄小,忘性大,不懂事,更没有自尊心,所以一点儿小事不会记在心里,即使有暂时的伤害,几天后也就没事了。其实,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是幼儿教师情绪自我调控能力薄弱的外在表现,是幼儿教师偏颇的幼儿教育观和错误的儿童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幼儿教师职业压力大的反应。从这个角度上看,改变教师的观念,规范教师的行为,是减少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产生的根本途径。因此,为了减少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调节心理状态,培养健康心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幼儿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某种意义上,教师的人格、心理健康水准比他的专业知识水平

12、更重要。”研究也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内心脆弱,情绪不稳定,富有极强的依赖性、模仿性,特别是对所尊重、崇拜的教师极其依赖和模仿,甚至连教师的声调、语气、动作、表情,以及情绪情感、待人态度和行为习惯等都会进行观察、学习、模仿,这种表现是潜移默化的。因此,作为幼儿模仿对象的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应注意提高自身修养,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行为,消除不良情绪。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善待幼儿、善待家人、善待自己,学会对幼儿微笑,学会赞美同事达到改善人际关系,改善心理状态和健康水平的目的。(二)端正教育思想,确立正确观念科学的教育观念是形成正确教育

13、行为的前提。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和儿童观,以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教育行为。教师要重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习,增强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自己教学活动之中的能力。幼儿的地位、价值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但偏重于灌输知识技能,喜欢老实听话的幼儿,习惯于对幼儿发号施令的教师仍不乏其人。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虽然他们年龄小,但是已有独立的人格尊严和独特的个性品质,有被关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民主而又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引导所有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轻松愉快、活泼开

14、朗、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教师要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个幼儿, 充分认识到心理伤害的严重后果 。(三)注重强化素质,规范教育行为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在教育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减少不当的言行,尽量用适宜的言行来对幼儿施加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 善于因材施教教师所追求的就是要实现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个人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承认幼儿是有差异的,顺应幼儿的个性发展和认知需要,因人施教,因势利导,给予幼儿发展最适宜的引导与教育,让每一个幼儿在其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促

15、进其个性品质的形成。每个幼儿都有他的闪光点,有时候幼儿的见解很独特,教师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可以激发灵感、获得知识、取长补短,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到幼儿活动的各个领域和他们的内心世界,捕捉并利用每一个时机进行教育。2. 善于把握处理问题的艺术性恰当地使用表扬奖励和批评惩罚的手段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赞赏是对一个人最好的肯定。实验心理学对赞赏和惩罚所做的研究表明,受到赞赏后的行为要比挨训后的行为更为合理、有效。在和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掘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点燃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之火,使他们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好心”的批评中,不要侮辱到幼儿的人

16、格,否则,带给幼儿心灵上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作为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多给幼儿以鼓励吧!3. 善于调控和约束自己的情绪教师要善于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时刻意识到积极的情绪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首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理制情”。第二,要提高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支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第三,要正确对待心理压力,积极寻找自我疏导和宣泄的有效方式。主要的方法有:自我放松、转移注意、适当宣泄、学会放弃。第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接纳与赞许他人。最后,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用意志克服各种困难和压力。(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教师和幼儿的关系应该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基础上,只有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教师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新型的师幼关系,要求教师与幼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往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教师在新型师幼关系中的角色应是同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