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平面图形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1097415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平面图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本平面图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本平面图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本平面图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本平面图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本平面图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平面图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值得拥有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角的比较河南省焦作市人民中学数学组杨燕利一、学生状况分析本节课是在经历了比较线段和度量角等数学活动后,又一节探索几何图形性的基础课,它的内容对学生认识空间与图形具有重要的作用。进入数学新课程后,因教师理念的更新、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以及受年龄特征和所用教材特点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础水平与以往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活跃大胆,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借助计算机演示和学生动手画图、度量、折叠,拼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三种角的比较方法。二、教学任务分析1. 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大小比较和线段长短比较方法的一致性。2. 会比较角的大小,

2、能估计一个角大小。3.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由四个教学环节组成,回顾引入,类比学习,观察思考应用举例,理解概念 随堂练习,归纳拓展。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第一环节 回顾引入,类比学习1、回顾角的定义;2、通过动态的定义,我们复习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3、眼睛观察不出大小的角我们又应该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呢?引入课题:角的比较。(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回顾,由对锐角、钝角、直角三种角的大小的比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一般角的比较。 )(课堂实录:学生们通过复习,能够很好掌握角这个基本的几何图形。)第二环节实践演练、观察思考1、

3、多媒体:首先回忆我们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请一位同学回答。学生:测量法和叠合法。1 / 7精品文档,值得拥有(设计意图:回忆线段比较大小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探索得到角的比较方法。)(课堂实录:通过类比,学生很容易总结出角的比较有两种方法:一是测量法(利用量角器),一是叠合法。)2、利用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老师在大屏幕上演示测量角的全过程,接下来同桌两人各自画一个角,请对方测量,然后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然后,大屏幕显示角的比较的第一种方法:多媒体: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再进行比较。例如 , AOB=30 ,CDE=35,则 AOB CDE(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复习量角器的使用。

4、当然也有学生提出观察法。例如,有时两个角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那就可以使用观察法了。对学生的这种想法,应给予鼓励。)3、两个角的叠合又是如何操作的呢?想一想线段的叠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类比线段的叠合法,尝试把两个角叠合在一起。课堂实录:学生们交流后开始动手操作,边讨论,边纠正,探索氛围十分浓厚,在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角的叠合过程就呼之欲出了。)4、利用教学工具 -电子白板,老师在大屏幕上演示角的叠合的全过程,使同学们对角的叠合更清晰,由此引入又一种比较角的方法。多媒体:叠合法:将两个角的顶点及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放在重合边的同侧即可。角的大小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5、如图:AA( C )B( D )O( O)CBOOD图 1图 22 / 7精品文档,值得拥有ACOBOD如图 1: AOB 和 CO D 相等图 3记作 AOB= CO D如图 2: AOB 大于 CO D记作 AOB CO D如图 3: AOB 小于 CO D,记作 AOB CO D(设计意图:通过动画使学生更加清楚的观察到两个角的叠合过程, 并感受几何语言的书写,为今后的图形题做铺垫。 )(课堂实录: 孩子们仔细观察, 并独立总结两角叠合的要求, 请一名同学组织语言, 叙述叠合法的法则。)5、通过同学们的观察,请独立思考,举手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使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必须注意哪些细节

6、?( 2)角的大小与两边画出部分的长短是否相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加强对基础几何图形的辨析。 )(课堂实录:学生总结,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需注意三点:一是顶点要重合,一是一条边要重合,一是另一条边要在重合边的同侧。还有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第三环节应用举例,理解概念1、应用我们所学的角的大小的方法,打开课本,阅读书上119 页第一个做一做,小组交流你们的结果。( 5 分钟)多媒体:根据右图,求解下列问题:AB( 1)比较 AOB 、 AOC、 AOD 、 AOE 的大小,并指出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OC3 / 7DE精品文档,值得拥有( 2)试比较 BOC 和 D

7、OE 的大小,( 3)通过折叠的方法,使 OD 与 OC 重合, OE 落在 BOC 的内部,所以 BOC 大于 DOE,你能理解这种做法吗?( 4)请在图中画出小亮折叠的折痕 OF, DOF 与 COF 有什么大小关系?(设计意图:适时的练习,巩固了上面的所学,并为下面学习内容的展开作了铺垫。 )(课堂实录:课堂上学生做的都很好,尤其第问的答案很全面,这是老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通过学生自己完成例题,一方面说明了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另一方面做第问的答案很全面说明凭借直觉完全可以理解角的和差。但是,几何的作图过程,孩子们动手能力较差,折痕 OF 位置做的不准确,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小组的交流,学生们才

8、做出了角平分线。)2、由例题 AOC 与 COE 的关系,和相应的动画演示,引入角的平分线概念。角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 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 OC 是 AOB 的角平分线,则 AOB =2 AOC =2COB 或1AOC =COB=AOB2根据定义请学生任意画一个角,并设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借助已经发现的 AOB 2AOC 引导学生认识 OC 的特殊。通过对图形的直观感受, 尝试让学生自己叙述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目的在于应用类比的方法获得数学猜想和规范数学语言。)(课堂实录:学生叙述角平分线的定义

9、,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接下来安排学生活动::任意画一个角,并设法找出这个角的平分线。学生纷纷动手画图、度量、折叠,即调节课堂气氛, 又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并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对于画角平分线的活动, 老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 并留心观察学生中出现的个别特例。一学生4 / 7精品文档,值得拥有在折叠过程中出现了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此时,老师先让学生展开讨论,再由其他学生直观演示帮助修改。 课堂上的独立思考后与合作学习形成有机的结合,课堂气氛因此显得格外轻松。)ABABDCEFEFDC即 : 沿着经过顶点的直线EF 对折第四环节:随堂练习,归纳拓展1、应用这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完成如下练

10、习题:( 1)如图,在方格纸上有三个角,试确定每个角的大小及各角之间的等量关系 .( 2)比较大小: 32.5 32 5(填 “”、“=”或“ ”)( 3)在 AOB 的内部任取一点 C,作射线 OC,则一定存在()A 、 AOB AOCB、 AOB BOCC、 BOC AOCD、 AOC BOC( 4)如图,已知 AOC=90, COB= , OD平分 AOB ,则 COD等于多少度?(用含 的式子表示)(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加强同学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也让学生感受几何题的思路是理解图形,并发展孩子们的几何直觉。 )(课堂实录: 第二题需要把 0.5度转换成分, 这样统一单位才能

11、比较大小, 同学们不好理解,做起来有些困难,经过小组的交流,他们形成了共识,只要比较大小,必须统一形式。其他的题同学们都做得很好,我对第四题做了板书,引导学生们注意几何语言的书写。)2、试一试:一副三角板由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含30o 角的直角三角形组成。利用这副三角板你能拼成一个含15o 角吗?小组交流后请派出代表在黑板上画出两种不同构成的示意图,并在图上作出必要的标注,不写作法。(设计意图:这样一道题的给出旨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有创新思维的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在5 / 7精品文档,值得拥有数学发展方面的需要。)(课堂实录:学生都能很快独立完成试一试,并能用角的叠合画出45 30 1

12、5的角,还有同学画出了60 45 15的角, 并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用一副三角板还可以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请同学们动手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两分钟后展示。( 75,90, 120, 105)课堂上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做了想一想,由这些同学的引导,其他同学也很快反应过来,跟着都会利用角的和差拼角了。 )第五环节:课时小结:1、请同学们合上课本,闭上眼睛回忆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2、举手发言,各抒己见,总结你掌握的知识,师生共评。(设计意图:师生交流、归纳小结,其目的是让学生准确全面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及时归纳知识的习惯,并为今天的学习做一收尾工作,更有利于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课堂实录:课堂上,学生发言非常积极,而且能够准确全面的表述:候嘉怡:这节课我掌握了角的比较的方法有测量法和叠合法,还认识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程扬:还可以用观察法比较角的大小,例如钝角大于锐角,平角大于钝角等等,对于角的大小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就行,不需要测量和叠合;老师:注意,对于几何题,我们做题的前提必须有图形,几何语言要规范。)第六环节:布置作业:1、必做: P120 知识技能第 2 题;2、选做: P121 问题解决第 4 题( 1)(2)(设计意图:必做题是对全体同学来说必须掌握的,有利于对本节课知识的记忆,选做题是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来说的,他们希望得到更进一步对知识的挖掘,使得会做各种类型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人文/社科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