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养老模式研究汇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1043411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区养老模式研究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区养老模式研究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区养老模式研究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区养老模式研究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区养老模式研究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区养老模式研究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区养老模式研究汇报(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区养老模式研究汇报 篇一:小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汇报东街小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汇报一、引言中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伴随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法已不适应当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深入,全方面推行企机关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未来城市小区将负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担。怎样找到一条愈加适合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小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阳光雨家政服务中心对长治市东街小区的居家养老相关调查做以总结和论述。二、东街小区老

2、年人口现实状况东街小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小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小区总人数的26.79%,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3.54%。伴随社会的发展,大家生活水平的不停提升、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进和大家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原因的影响,以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三、现在小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一)居住方法。一是老人(或和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和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

3、市。三是老人(或和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全部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和配偶)单独居住,无儿女。五是老人(或和配偶)和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二)生活。老年人生活关键有以下几个方法: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儿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个情况中,靠儿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四、现在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伴随老年人年纪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她们不得不依靠她人的帮助才能生活。依据调查了解和分析,现在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关键困难有以下多个方面。(一)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

4、年人日常生活。伴随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开始出现头脑不清楚、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听力有障碍、手抖、腿脚不方便、咀嚼困难和其它健康问题。这种机能衰退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她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且有相当百分比的老人存在两种以上的症状,这损害了她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将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尤其是在高龄老人中这种现象愈加普遍。(二)多种老年人日常生活辅助设备缺乏。多种老年机能问题的发生在不一样程度上妨碍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很多老年人不得不借助多种辅助设备,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多种活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对提升视力、助行类、听力辅助、居室无障碍设施等多种辅助设备需求。在调查中了解听力有问题和行走不便的

5、高龄老人人数是最高的,因此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提供提升视力和助行类设施将成为首要考虑的对象。但因为现在市场上相关老年人生活辅助设备不丰富,老年人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三)多数老年人经济能力有限,无法进行有偿服务。在调查中了解,多数生活在小区的老年人全部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关键靠儿女接济,而儿女本身并不富裕,给老年人的生活费相当的少,只够生存最基础的需要。因此用在健康、医疗等上的开支极少,对小区提供的有偿服务根本不敢接收。(四).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关键困难。在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调查中,就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来讲,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关键困难是进食、烧菜做饭、打扫卫生、买菜购物、洗衣洗被、洗澡、起床、穿衣

6、服、上厕所、外出活动共十项内容。在十项详细日常活动内容中,烧菜做饭、打扫卫生、外出活动、买菜购物和洗衣洗被成为关键的困难。五、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我们在调查中得悉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和精神文化服务上面的要求是最多的。在以上三项需求中医疗健康排在第一位,老人对精神文化服务的需求相对较低。(一)老年人对小区日常照料服务需求。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在居家养老服务中,日常生活照料关键还是儿女。但因为老年父母对儿女照料的依靠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儿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照料成本很大。这让儿女和老人全部很为难,相反,对由小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需求愈加强烈,假如有其它适宜的照料人选,情况就会得到大改善。

7、在调查中老年人期望小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有:小时工上门服务、小区日间照料室日托、上门做饭、日常登门巡视、代理购物、帮助洗澡、修理指甲及修脚、剪发、家庭修理、修电器、送货上门、邮寄等。(二)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小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老年人就医的首要选择。上门服务或居家护理是老年人接收卫生健康服务的另外一个方法。在走访中得悉绝大部分的老年人愿意接收小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服务或居家护理。老年人中慢性病较为普遍,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一样程度的健康问题。将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分为陪同看病、家庭病床、专业护理、找办取药、抢救、康复、健康讲座和指导等内容。在老年人汇报的最关键的健康服务需求中,对健康讲座和陪同看病

8、服务的需求最高,其次为专业健康护理和抢救服务。绝大多数老年人在不一样程度上存在对小区健康服务的需求,而且超出二分之一的老人有多个需求。因此发展小区健康服务有宽广的前景。(三)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对小区居家养老服务要求的主要内容。有超出半数的老年人存在多种内容的小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包含:文体娱乐、演出展示、绘画、法律咨询、心理咨询、读书读报篇二: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现实状况调查汇报有关对安定区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现实状况调查汇报甘肃电大定西分校13秋行政管理本科赵平一、调查目标关键从现在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状况及老人所存在的需求入手对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现实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

9、合问卷法、语访谈法从对居家养老的了解程度、日常生活照料情况、医疗卫生需求和精神慰藉四大方面进行了困境分析,并以社会工作的视角从政府、小区和社会三方面提出了有关推进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提议。二、调查时间、地点和方法1、调查时间:2021年3月2、调查地点:安定区永定路街道西河小区3、调查方法:实地走访和查阅资料相结合三、调查结果一、问题的提出及综述多年来,伴随人口老龄化的不停加剧,老龄问题日益成为众多国家关注的焦点,而中国也提前进入老龄社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未富先老”的国家。据调查截止2021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430人,占总人口的8.65%。, 面对如此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养老日渐成为

10、中国社会的一大难题。现在,社会上展现出三种养老方法: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家庭养老是最为普遍也是最为老年人所接收的养老方法,而正是这种最为普遍的养老方法却日益遭受严峻的考验。自计划生育实施以来,家庭结构日益关键化,养老对于儿女来说负担越来越重;而且儿女的养老敬老意识日渐淡薄,老年人处于不利境地。而机构养老因为成本较高、缺乏家庭温暖、社会隔离等原因无法得到老年人的亲睐。对此,政府部门提出了“居家养老”的新模式,即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的家中,同时享受小区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是一个以上门服务和小区日托为关键形式,以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为内容,并为老年人处理日常生活困难的养老服务模式。

11、这种养老模式能让老年人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并接收小区的各项专业化服务,使老人充足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能充足利用小区资源和家庭资源处理养老问题,减轻政府负担。现在该种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老年人和社会的欢迎。三、现实状况和需求(一)了解路径经过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76%的老人对于居家养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真正了解居家养老的老人仅占18%。而老年人对于居家养老的了解路径,关键是经过小区宣传、报刊书籍、电视广播、亲戚好友和邻居,其中经过小区了解的老人最多,占到了28.7%。可见居家养老对于宣传居家养老知识的主要性,但现在大部分的小区对于宣传的重视度不够,宣传方法仅限于在小区的

12、橱窗里张贴出相关的文件或报刊文章的相关章节等,但因为不少老年人行动不便或文化程度较低,她们不太能够关注到这些信息。(二)日常生活照料方面2021年,政府出台的老龄日间照料中心,该项政策普遍受到了老年人群体的欢迎,但在实施过程中却碰到种种困境。首先因为受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政府购置服务对象的数量极其有限,很多迫切需要该项服务的老人因不满足条件而被拒之门外。其次,现在大多数小区所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只是限于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相对简单的上门服务,像更高一级的服务诸如家电维修、代购、水电维修、上门剪发、送餐服务提供的却极少,而这些服务却是老年人十分需要但自己又无法提供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困境,需要的服务

13、没有些人提供,而提供的服务又不是老人最需要的。最终因为老年人大多比较保守,对于外人的戒备心比较高,她们往往不会让家政服务人员在家中逗留太长时间,完成部分基础的打扫工作后就让她们离开了,通常全部没有达成政府购置的服务时数,这就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三)医疗卫生需求方面为了迎合广大小区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处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困境,现在每个小区全部设置了小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我们所接触的调查对象中,有46%的老年人所在小区设有医疗卫生服务站,小区医院因其距离近,就医便利,能够省去大量排队等候的时间,价格实惠和服务人性化等优势而被大家称为“家门口的医院”。但据我们的调查,享受过小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老人中

14、仅有37.6%对本小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站采取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态度。不少老人反应这些服务站的设备比较陈旧、药品的数量也较少、工作人员的态度也不是很友善,可见,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医疗卫生服务站即使路很近,但心却很远。所谓“未雨绸缪”,疾病预防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也是十分主要的,但大多数老年人缺乏基础的医疗常识。无偿体检、上门诊疗、举行安全知识讲座、派发医疗保健手册、赠予无偿医疗品等方法对于疾病的预防起着主要的作用,但小区在这一块的服务却几乎空白。据调查,在提供无偿体检这一项服务上有44.7%的老年人享受过,而其他的四项包含上门诊疗、举行安全知识讲座、派发医疗保健手册、赠予无偿医疗品等服务,分别有1

15、6.8%、18.0%、15.3%、6.7%的老年人享受过。(四)精神慰藉方面伴随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这就使得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成为一个主要课题。据调查显示,61.3%的老人表示不期望有些人上门陪她们聊天,22%的老人有这种意愿。究其原因,关键是因为上门陪聊的服务人员或志愿者大多和老人比较生疏,她们缺乏共同的话题,老人对于她们的信任度也比较有限。所以,有活动能力的老人更喜爱“走出去”和同辈群体沟通交流,类似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令她们之间的交流更轻松自然。在服务设施方面, 72.7%老人所在的小区设有老年人活动室, 36%设有老年人阅览室。但这些活动室大全部比较陈旧、狭小、阴暗,空气不流通、浑浊,而且大部分活动室已成了变相棋牌室;而老年人阅览室里的书籍、报刊、杂志大全部比较陈旧,难以老年人的需求。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显著落后,关键表现为:一是数量不足,小区重视度不够;二是质量不高,突出表现在设计落后,观念保守,不能很好地表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造成了现有设施实际利用率不高;更有部分设施是小区为了应付上级的检验而设,并无实际意义,服务流于形式。在小区活动的开展方面,有47.7%的老年人明确表示期望小区多举行部分适合老年人的活动。但实际上,我们经过调查发觉,极少有小区开展过外出旅游的活动, 开展过文艺演出的小区少之又少。 能够说,现在小区所提供的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