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核武人生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009770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敏核武人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于敏核武人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于敏核武人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于敏核武人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于敏核武人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于敏核武人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敏核武人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于敏核武人生 1月9日上午,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评比成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内出名核物理学家于敏荣获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为她颁发了获奖证书并合影留念。颁奖典礼结束后,面对殊荣,于敏淡定而谦逊地说:“这个奖更应当属于我们的集体,没有同事们,我个人是难以获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的!”寥寥数语,尽显人们风范。 寒门之子发奋苦读,业精于勤学有所成 于敏1926年8月出生在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一户一般人家,爸爸是一位小职工,全家靠爸爸的微薄收入度日。于敏自幼聪慧,深受父母爱慕。 1944年,于敏以优秀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上学不久于敏发现,由于学的是工科,教师教

2、学的重点重要放在教学生如何实际操作上,理论知识讲的相对较少。这种状况让于敏有些苦恼,由于自上学起,她始终喜欢理论探寻,高中开始特别对物理学情有独钟,于是通过一番努力,两年后于敏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开始理论物理的学习。俗话说“爱好是最佳的教师”,发自内心的喜欢,让于敏在理论学习和研究方面的天赋不久呈现出来,赢得教师们的欣赏,成为本专业的佼佼者。读书期间,除了认真学习专业课外,于敏还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图书馆里常常是闭馆那一刻最后离开的学生之一,久而久之同窗们送给她一种“老夫子”的雅号。 1949年于敏顺利完毕本科学业考上研究生,师从国内出名物理学家张宗遂专家,后张专家身体欠安,于敏又在国

3、内出名理论物理学家胡宁专家指引下学习。经两位专家精心指引和自己的刻苦努力,1951年于敏随着着新中国初生的朝阳以骄人的成绩毕业。不久,在两位导师的赞扬中,出名科学家钱三强、彭桓武懂得了于敏,一番理解,慧眼识才的二人坚决将她调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当时这个研究所刚成立一年,钱三强任所长,王淦昌与彭桓武任副所长,正需要有才干的年轻科研人员,从此于敏开始了自己的科研人生。 进入研究所后,于敏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每每领导交给的课题不仅能圆满完毕,在某些问题上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独到之处,迅速在同期入所的年轻科研人员中脱颖而出,受到领导和前辈科学家青睐。 国之需我之责,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

4、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国家高层领导决定,国内开始摸索、研究氢弹理论。当时国内第一颗原子弹还在研制中,之因此要启动氢弹研制,是由于氢弹是运用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氘、氚等轻核的自持聚变反映,瞬间释放巨大能量,其威力要比原子弹大得多。提前研究,就可以在原子弹研制成功后,迅速研制出氢弹。 1961年1月的一天,一场大雪后的北京,银装素裹。正在忙碌的于敏,忽然接届时任主管原子能工业的“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办公室告知,钱三强要找她谈话。于敏立即放下手头工作来到钱三强办公室,简朴寒暄几句后,钱三强神情严肃地对她说:“国内要开始氢弹研制,经组织研究,上级批准,决定成立一种科研小组,由你任副组长,领导

5、并参与氢弹原理研究,今天想听听你的意见!”钱三强的话让于敏有些意外,但她不久镇定下来,她心里清晰,自己始终从事原子核基本理论研究,并且已经获得一定成绩,此时转向氢弹研究,等于放弃光明的学术前程,一切从头开始,同步她也清晰,氢弹此类核武器研究,不仅任务艰巨,集体性强,还需要严格保密,长年隐姓埋名在外奔波,非常辛苦。但她更清晰国家的需要,于是毫不犹疑地表了态:“我服从组织安排,一定尽全力完毕好任务!”就这样,年轻的于敏踏上了氢弹研制之路。 不久,在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的领导下,以于敏等为主建立起了新中国第一种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悄悄开始了氢弹技术理论研究。 研究工作几乎由零开始。当时国内面临西方

6、国家的重重封锁,能查到的国外资料很少,国内也很少有人熟悉原子能理论,于敏懂得,唯一的措施只有靠自己努力,在艰难中不断摸索。于是她拼命学习有关理论,千方百计收集国外信息。研究工作需要大量极为复杂的计算,而当时国内只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且95%时间安排给原子弹研制的计算,面对这种现状,于敏急中生智,想了个土措施,带领全构成员,每人手拿一把计算尺人工计算,她每天废寝忘食的工作,一干就是10几种小时,常常人们下班了,她还在忙碌,同事们看她太累,纷纷劝她注意身体,可她总是微笑着回答:“为了国家需要,我个人累点没关系,不算啥!”那种急国家所急的心态溢于言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人们共同努力下,不

7、久,一份份浸满智慧与心血的研究报告相继出炉,一种又一种未知领域被攻克,通过4年的努力,于敏和她带领的科研人员们对氢弹原理有了基本而深刻的结识,为氢弹研制成功奠定了坚实基本。 于敏曾经的领导、国内“两弹一星”功勋彭桓武院士生前回忆说:“于敏研究氢弹完全是靠自己,她没有教师,由于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她的工作是开创性的。” 不辱使命力克难关,氢弹“爆炸”世界瞩目 1964年10月16日,国内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轰动。两个多月后,毛泽东主席听取国家计委有关问题报告时提出:我们有了原子弹,氢弹也要快。此后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下达批示:氢弹的理论研究要放在核研究首位。不久,于

8、敏和科研小构成员一起调到“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集中力量攻克氢弹。 国家领导的高度注重,为氢弹研究增长了动力,也发明了条件。1965年9月,于敏带领一支小分队达到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运用那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开始攻坚。当时计算机性能不是很稳定,使用时间又很珍贵,于敏便每天泡在计算机房里,一摞摞计算数据出来后,她伏案、有时甚至趴在地上认真查看,仔细分析成果,分析不完,就带回宿舍稍事休息,继续揣摩。从0到9,这10个阿拉伯数字在诸多人眼里是十分枯燥的,但在于敏眼里却像战场上奔腾的千军万马,她俨然是一位在演算纸上指挥这“千军万马”的将军,夜以继日的在浩如烟海的数字中计算、推演,寻找最佳方案,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诸多时候,别人从计算成果中看不出来的东西,经她抽丝剥茧一分析,就成了活知识。最后几经努力,于敏终于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核心,解决了氢弹原理方面的重要课题,带领团队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