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环艺专业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100938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环艺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环艺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环艺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环艺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环艺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环艺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调研报告环艺专业(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退二进三”的战略转变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建筑被废弃、闲置。如何看待和再利用这些城市“遗产”,是目前众多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从生态学的角度,探析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生态、社会文化及其经济价值。旧建筑的再生利用是可持续建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建筑再利用不仅有良好的经济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城市复兴的价值,而且它对现有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和节能方面的优势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结束语从微观层面来看,旧工业建筑往往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牢固的主体结构,高大的建筑空间,简捷的外观,改造建设周期短,

2、投资风险小、见效快等经济价值。从宏观层面来看,旧工业建筑的再生利用不仅利于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在自然资源有限且不可再生的情况下, “再利用”工程无疑显示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意义。因此,对待旧建筑,尤其是旧工业建筑,应考虑其全生命周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不应只从短期的经济效益去决定旧建筑的“生与死”。旧建筑的再生利用不仅仅是建筑师的任务,其中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以及开发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和参与。关键词: 旧工业建筑 :再生利用 :生态 :价值:目 录1 绪论 (3)1.1项目背景 (4)1.1.1区位概况(4)1.1.2设计的技术条件(4)1.2现状分析(图文并茂) (4)1.2

3、.1西安第一印染厂西南边 (4)1.2.2现场情况 (5)1.3西安第一印染厂现状分析 (9)1.3.1分析的目的 (9)1.3.2分析的意义 (10)1.3.3分析的内容 (10)2.1旧工厂的创意改造方法 (10)2.1.1旧工业建筑的特点 (11)2.1.2旧工业建筑保护再利用的意义 (11)2.2旧厂房再利用的操作改造策划(12)2.3改造设计 (12)2.3.1艺术层面的改造方法 (12)2.3.2空间调整 (13)2.4艺术园区 (14)2.4.1艺术的本质 (14)2.4.2艺术的分类 (14)3 结论 (14)参考文献 (15) 1. 绪论调研目的:1全面分析和了解现场现状。2

4、.分析现场和周边环境及建筑之间布置的协调性和各自的独特性。3分析西安第一印染厂对周边居民的互动或者影响。4以西安第一印染厂为主要中心,结合旧建筑再生利用的生态价值;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社会文化价值;旧工业建筑潜在的经济价值思考如何将其本元素和现代生态景观理念相结合,将其改造成综合性室内外环境及建筑。调研内容:1. 什么是艺术园区2. 西安第一印染厂的现状3. 周边环境(建筑)4. 周边人们的状况,出勤方式调研过程:1查找有关资料,初步认识艺术园区和旧工业建筑景观空间再生利用。2以小组为单位,在下公交车起沿路记录西安第一印染厂周边的道路走向;周边建筑和环境氛围,并以照片记录下来。3.综合所有调研

5、结果,总结旧工厂改造要和周边环境相融合的必要性。4.反思如何较好地将旧工厂改造成艺术园区使文化与生态景观理念相结合。1.1项目背景:“创意也是生产力”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创意产业”在英国被定义和执行之后,整个世界都在通过创意产业来重构产业结构,北京的798、上海M50成为中国实践创意产业的成功案例。西安东郊的纺织城,作为纺织的中心早已结束了它的辉煌期。但是闲置的厂房,低廉的租金,丰富的空间,沉稳的结构仍然是它值得开采的资源。 “艺术在城市中的作用”就是在从上到下都在密切关注纺织城命运的时候召开的一次学术论坛,希望跟政府、市民、专家一起共商纺织城的未来。当纺织机的轰鸣沉寂多年后,突然有一天,前苏

6、联援华时盖的老厂房陆续搬进了一群服饰时髦的男女,打破了纺织城原有的平静。11月3日“纺织城艺术区”成立以来首次正式对外开放。本次课程设计希望通过设计策划、景观整合与建筑室内外改造介入这个自发形成的艺术工厂,促进其生态、文态、商态的共生,并作为试点,并对霸桥区其他厂区的改造形成有益启示。1.1.1区位概况:西北第一印染厂位于在西安市东南,占地面积约7.8公顷,距半坡博物馆约1公里,南距纺织城公园约2公里,北距霸桥区政府约3公里,是西安霸桥新区的一部分,也是是未来霸桥发展的重点区域1.1.2设计的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冬季最低气温10C,夏季最高气温38C。地形特征:场地平坦,高差变化平缓。现状环境

7、:有部分建成的绿化及休闲环境,但各项设施老化,缺乏,生机和活力。场地内建筑多为苏联援建厂房,结构设施尚好。1.2现状分析(图文并茂):1.2.1西安第一印染厂西南边:(1): 西安半坡博物馆 周边建筑(2): 现场西南周边的路况区位和建筑环境。1.2.2现场情况:(1)现场施工状况: 有些旧的厂房和仓库没拆掉,需要后期改造。有些道路和小景施工现场能看出改造效果。(2):改造建设方的改造效果图方案。上面四张照片改造方案的鸟瞰图。上面这八张照片是改造方案的局部空间效果图(3):上面这张照片是现场所在街道上面这六张照片是现场的入口现状(4):上面是现场门口的街道,环境,建筑现场马路对面的住宅建筑环境

8、(5):上面四张照片是现场的东南周边的环境建筑,道路区位。还有纺织公园。1.3西安第一印染厂现状分析:1.3.1分析的目的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旧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改造问题。随着我国对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意识的加深,出现了大量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功能空间类型,其中不乏成功改造的优秀案例,像北京的798,上海的八号桥、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等。但不可否认存在着改造类型的盲目性,像现在很多地区将旧工业建筑改造成为创意产业园,但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对现有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功能空间类型进行,改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潜能作用。1.3.2分析的意义对

9、工业建筑功能空间的改造与再利用,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传承工业建筑的文化、保护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1)经济效益旧工业建筑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坚固的主体结构,与新建项目相比。改造建设周期短,资金投入大大减少,投资资本的回收也比较快,具有建造成本低,见效快,投资风险小的优点。同时一些具有创意的改造设计,又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这是其显性的经济效益;而改造好的旧建筑同时会促进地块内部和周边的经济,甚至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复苏,起着隐性的经济效益。(2)文化意义许多旧工业建筑虽然自身历史价值不太高,但反映了一定的城市发展过程,是城市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见证。对一些废弃的旧工业建筑进行保护再利用,

10、是保留了工业时代的痕迹,同时也保留了城市的记忆。把工业废弃地进行更新再利用,赋予其新的功能,让其存在的更有意义,不仅缓解了城市发展的用地紧张,同时也增加了用地的可识别性。(3)环境意义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不仅能避免因拆毁重建所造成的无谓浪费(有的建筑一旦拆了就无法复原),也减少了垃圾及粉尘污染,对周边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同时,通过改造,使建筑焕发出新的活力,又会对周边环境质量进一步地提升。1.3.3分析的内容一般旧工业建筑的跨度、柱距较大,布置规整,同时其结构承载力往往较高、结构坚固,为内部空间的改造再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具备以上先天优势,旧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改造往往比较灵活自由,建筑设

11、计的阻力相对较小,同时旧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具有的完整性和可塑性,以及其独特的工业美学价值等特点,使得旧工业建筑空间的改造再利用充满了无限创造和创新的可能性。因此,其改造也是多向性的,包括改造成居住、商业、办公、文化、教育、创意产业园、开放空间等,用以弥补“逆工业化”所带来的城市中心区功能的不足。 2.1旧工厂的创意改造方法目前,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国内外的许多城市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而一些发达城市普遍存在着结构布局混乱、交通堵塞、居住环境恶劣、城市特色逐渐消失等问题,仅仅依靠继续扩展城市规模和新建建筑,已经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逐渐把目光转向了城市更新,提出了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理想

12、城市模型。对城市旧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是城市更新具体方式之一。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不断拓展和完善下,以合理的更新、改建旧建筑,替代大量的拆除重建的方式,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性选择。这里要强调的是,旧建筑改扩建不是指在简单复原的基础上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而是指利用创新的方法赋予建筑新的生命。只有赋予满足当代社会需求的新功能,才能让丧失原有用途的老建筑重现生机。对于某些改扩建项目,实际上就是处理落后的旧建筑和不断发展的时代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积极保护来焕发旧建筑的生命力是一种基于新旧对话基础之上的更广意义、更深层的创新。近几年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中出现的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即称之为“LOF

13、T”的一些旧厂房改造项目,应该说是在一定意义上为城市旧建筑改造性利用提供了较为成功的范本。2.1.1旧工业建筑的特点:(1)建筑历史时间短,易于操作。工业建筑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距今不过150多年,与古代建筑相比,存在的时间并不久远,我国大部分的工业建筑是在70、80年代建造的,距今不过几十年,因此在修复及改造过程中,房屋的安全质量较高,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这些工业建筑结构完整并原理简单易识别,修复材料容易获得,多为钢材、混凝土、玻璃和砌砖,大大减少了准备工作量,便于改造。(2)建筑形式具有自身特点,可识别性高。旧工业多为一些大型的制造厂、冶炼厂、仓库、机械厂等遗留下来的建筑群体,其结构和形式,留有很多的工业痕迹,如废旧的铁皮、钢架结构等等,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因此在对其进行保留和改建后,能够形成很强烈的场所感,形成一种可识别性的建筑群体。有很多旧工业厂房改造后成为了地标性的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