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语气与情态英译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099445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中的语气与情态英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中的语气与情态英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诗中的语气与情态英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诗中的语气与情态英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中的语气与情态英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中的语气与情态英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中的语气与情态英译古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英译,可使不同国家了解中国的民族意识与思维方式。本文试从语气与情态方面探究古诗英译,初步探讨古诗原文与译文如何在语气与情态方面达到等效,从而为翻译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与帮助。标签:古诗英译;语气;情态;等效1. 引言20世纪上半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古诗英译的热潮,像小畑熏良(ShigeyoshiObata)的李白诗集庞德的华夏集、蔡廷斡的千家诗等相继问世。针对古诗英译的批评几乎是同古诗英译的实践同步进行的,特别是1921年由美国诗人爱米洛威尔(AmyLowell)翻译的中国古诗英译集松花笺曾一度成为议论的中心。在二十世纪四十

2、年代,已故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编辑收录了这一时期的英译古诗,编纂了中诗英译笔录。对古诗英译的实践做了详尽而且经典的总结并且指出了再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国内的翁显良、林语堂、许渊冲等都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做过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近几年,国内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框架,对古诗英译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其中的语言的纯理功能,被广泛的应用到了诗歌英译的分析中。黄国文的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以古诗词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学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效。本文主要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从语气与情态方面分析古诗英译。话语的人际意义主要是通过情态系统和语气系统来体现的。语气与

3、情态不是平行的,但本文不把此作为重点,而是认为两者在古诗英译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在讨论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的文献中,一般都能见到关于语气和情态之间关系的论述。因为二者都涉及说话人对事件在可能世界中位置的态度和观点(彭利贞,2007:62)。本文作者认为语气与情态的翻译对整个古诗的翻译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语气与古诗英译在翻译古诗的过程中,对诗句的翻译采用何种语气,关系到整首古诗意义与意境的表达。2.1语气理论概述在功能语法中,语气被作为人际意义的主要成分。当我们观察英语中的陈述和提问及其反应时,我们会发现,它们通常是由某种特殊的语法变化来表达的。这一变化只发生在小

4、句的一部分上,其他部分不受影响,而这一特殊部分在交流中往往颠来倒去,这个特殊成分就是语气。(胡壮麟,2005:121)。在功能语法中,英语小句语气结构由语气和剩余部分两大功能成分组成,语气成分由两部分组成:主语(subject)和限定成分(finiteelement)。比如:“Iwillgotoschool.”,在这个句子中,主语是“I”,限定成分是“will”。在语气系统中,可以有三种选择: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在直陈句中,主语在前,限定成分在后,体现陈述语气,表示小句是用来提供信息的;限定成分在前,主语在后,体现是非疑问语气,表示疑问;在表示特殊疑问语气时,如果特指成分做主语,主语

5、位于限定成分之前,其他成分做主语时,主语位于限定成分之后。在英语中,感叹句属于直陈句的范围。陈述、提问、提供、命令四种言语功能与语气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在翻译过程中,通过语气系统体现言语功能,最终达到功能对等是我们翻译的目的。但言语功能与语气系统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般来说,陈述功能由陈述句来体现,提问由疑问句来体现,但并不总是如此。命令常常由祈使句来体现,但也可以由含有意态的疑问句或者是由陈述句来体现,至于用哪一种形式,我们必须根据语境以及古诗整个的大背景来决定,这样才不至于产生歧义。2.2古诗英译中语气的翻译技巧与方法我们在翻译一首古诗时,首先要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然后把古诗

6、翻译为现代汉语,这个过程可以在脑海里完成,翻译为现代汉语的目的是为了使汉语转化为英语的过程更简洁,准确。在翻译古诗中的语气时,有几方面的内容有必要也有可能转化:首先要理解言语交际中的“给予”和“需求”两种角色以及货物和劳务、信息两种交换物。其次是提供、命令、声明、问题四种言语功能以及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四种功能语气。以及语气词和小句的语义功能。我们在翻译语气的过程中,要使译文与原文的语气达到等效,首先我们需要先划分小句,然后判断原文小句的角色、言语功能和语气,判断诗人充当的角色是“给予”还是“需求”,给予读者的是信息还是劳务或劳动,言语功能是什么,然后判断原文的语气是什么,一般来说,陈述句体

7、现陈述语气,陈述功能,但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古文与现代文的差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也就是根据语境以及对上下文的理解,以及说话人或作者的目的,来判断语气的实现方式。在了解了小句、角色、言语功能和语气之后,我们还应考虑语气转换的问题,在翻译时,我们先要确定汉语小句属于何种句式,有无语气词以及它的程度如何,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转换。在翻译语气词时,要充分考虑到汉英两种语言在此方面的差异,把汉语中的语气助词根据原文语气词的程度翻译为英语中的附加语、情态以及评价语等,从而保持原文与译文在语义功能方面的等效。另外,在转换复合语气时,也应根据作者的角色和言语功能来进行分析判断。总之,我们要根据原诗

8、先划分小句,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原文小句的角色、言语功能和语气的类型、语气词的程度以及语义功能,然后将原文语气转换为主语、限定成分和语气附加语。3. 情态与古诗英译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情态是体现人际意义的语气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体现人际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直接反映了说话人对所说语篇内容的态度和看法,因此,在古诗翻译中,情态的翻译至关重要。3.1情态理论概述McCarthy(1991)认为,情态是话语产生的一个基本条件,所有的信息都选择一定程度的情态,哪怕中性的直陈也是一种选择。Givon(1995)认为,情态是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功能领域,以其独特的方式挑战着功能主义理论

9、。人际意义中的情态系统进一步体现了交际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发话者通过情态系统表达自己的态度,并影响受话者的态度和行为。我们要高度重视情态的翻译,不重视情态的翻译必然会造成意义潜势的偏离,偏高或偏低都会造成情态的翻译达不到等效。要达到情态的等效翻译,首先要对情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它的类型、取向、量值和归一性。HaHiday把情态分为情态和意态两种,情态指可能性和通常性,意态指职责性(道义性)和倾向性(意愿性)。情态的取向分为主观和客观,显性和隐形。情态的量值分为高值、中值和低值。了解了情态意义的参数,参照语境,就可以对情态进行翻译了。3.2古诗英译中情态的翻译技巧与方法要做到译文与原诗在情态方

10、面达到等效,首先,我们要准确分析原诗中的情态意义,然后结合原诗的语境,再选择合适的目标语进行表达。语境与情态动词关系密切,对情态动词的意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境的确定可以排除歧义、消除含糊,确定所指及完善省略意义;还可以延伸意义,可以赋予语言以言外之意,引发联想,甚至产生语境歧义或产生相反的意义;还可以取舍语义,舍去语言的原始意义或采取约定俗成的意义。一个情态动词可能有两个或多个意义,这些意义的选择由语境决定。因此,我们可以说语境对古诗中情态的翻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了解了原诗的创作背景以及语境,才能使情态的翻译更准确。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首先判断古诗的小句中是否含有情态意义,而且我们不

11、应该只局限于观察情态助动词,也应该认识到情态也存在于实意动词、副词、形容词、名词,还可能是情态表达式、条件句、虚拟句、否定以及时态等。在我们确定诗句中含有情态意义以后,首先确定情态的类型,是情态还是意态,即可能性、通常性、职责性和倾向性;其次确定情态的取向,是主观还是客观,显性还是隐性。我们不能将主观转化为客观,显性转化为隐性,否则其人际意义就会发生偏离。我们应该在文化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力保留原文想传达的意义;再次是情态意义转换中的情态量值,这一点要求译者应该对原语和译语运用地比较熟练,只有对原诗的情态量值把握地比较精准了,才能从译语里选择具有合适情态量值的表达方式来翻译原诗;然后我们还应注意

12、归一性的翻译,特别是否定形式的翻译问题,因为一个情态词的归一性发生了变化,其情态量值也会随之而变化。总之,这几个方面构成了情态的统一体,我们在翻译时应该了解情态的各种表达形式,从而决定原诗中情态的类型、取向、情态量值以及情态归一性,最后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转换。4. 结论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语气与情态在古诗中的翻译,探讨如何翻译才能更好的体现作者想传递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等效翻译的。因此本文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一方面,证明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进行古诗英译的分析是可行的。另一方面,从情态与语气方面对诗歌及其英译文进行分析,可使译文更好的体现原诗,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使更多的人

13、了解中国文化。参考文献1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London:EdwardArnold,2000.2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3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 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 李基安.情态意义研究J.外国语,1998(3):57-60.6 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7彭利贞.现代汉语情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