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0993007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六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六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六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六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1、何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有哪些统计特性?2、什么叫多余观测,多余观测有什么实际意义?3、衡量精度的指标有哪些?用中误差来衡量观测值的精度有什么特点?在一组等精度观测 中,中误差与真误差有何区别?4、何谓绝对误差,何谓相对误差,各在什么条件下被应用来描述观测值的精度?5、什么叫容许误差,容许误差等于2 倍或 3 倍中误差的理论根据是什么?6、 在等精度观测中,已知三角形内角和之闭合差为:-2,-5,2,0,3,-1,求三角 形内角和之中误差。7、有一个四等水准网,各闭合环的闭合差和相应环线长如下表所示,试评价该水准网的观 测质量,并说明理由。闭合环环线长度环

2、线闭合差闭合环环线长度环线闭合差编号(km)(mm)编号(km)(mm)15.03278.22826.01287.74833.82094.82444.215106.33855.622114.21765.38128.0308、何谓误差传播定律,试述应用它求函数中误差的步骤及其注意事项有那些?9、用同一台全站仪在相同的条件下测量两条直线,一条长550.00m,另一条长350.00m,它 们的中误差都为 10.0m m,问这两条直线丈量的精度是否相同,为什么?10、在支水准路线水准测量中,每站观测高差的中误差均为3.0m m,若从已知点推算待定 点的高程,要求中误差不大于2cm,问最多设多少站?11

3、、用钢尺丈量一段距离4次,求得平均值的中误差为土5.0mm,若欲使平均值的精度提高 一倍,需丈量几次?12、测得一长方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15.02m和20.66m,它们的中误差分别为土3.0mm和土 4.0mm,求该长方形面积及其中误差。13、等精度观测一个三角形的内角A、B、C,已知测角中误差为20,求三角形角度闭 合差的中误差,若将闭合差平均分配到三个角上,求经改正后的三角形各内角的中误差?14、用钢尺对某段距离进行6 次等精度丈量,其结果为: 346.535m, 346.548m , 346.520m, 346.546m, 346.550m, 346.573m。请计算该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4、观测值中误差及算术平均 值中误差。15、何谓单位权?精度?权与精度的关系如何?16、在观测值不同精度的直接平差中,选择不同的单位权对计算所得的最可靠值及其中误差 是否有影响?为什么?17、L, L2, L3为独立观测值,其中误差分别为m,m,m,求函数f的中误差mf。123123f(1) f =t 2(2) f 二i + L(3) f 二 L2 + 2sin L xcosL2 + -LL 1121 L3 2 318、对大致相等的几段距离进行了往返观测,观测数据见下表所示,求(: 1)观测值的中误 差;(2)每段距离最可靠值的中误差。编号往测(m)返测(m)编号往测(m)返测(m)1500.43

5、8500.4354500.016500.0012500.236500.2425499.998500.0103499.988499.9806500.030500.01819、对一条三等附合水准路线进行观测,各测段往返观测高差值如下表所示,求(:1)每公里观测高差的中误差;(2)各测段观测高差段的中误差;(3)各测段最或然值的中误差;(4)该水准路线往测高差之和的中误差;(5)该水准路线观测高差之和最或然值的中误差。20、如图6-1所示,观测数据见下表,令X公里(X大小按照自己的学号选取)观测高差为单位权观测值,求:(1)单位权中误差;(2) BM点高程的最或然值及其中误差;(3)每公线路 编号路

6、线长(km)已知点高程(m)观测咼差(m)12.5H=149.8602.35624.0H=147.3464.88435.0BH=155.015-2.79842.0CH=152.689-0.45351.0DH=157.598 E1-5.355里观测高差的中误差。图6-121、设10Km水准路线的权为单位权,其单位权中误差为 =16.0mm,求1Km水准测量 的中误差及其权。22、在三、四等水准测量时,设一次读数误差为土 0.5mm;求一测站内因读数误差引起的 高差误差是多少?23、在相同条件下,对一测段高差共观测了 4次,得其平均值之中误差为2.0mm,若使高 差平均值中误差不大于1.0m m,

7、则至少应观测多少次?24、如图6-1 所示为一个四等水准网,各测段观测高差如下表所示,水准网起算点的高程为 斗贵60.1、i2=53.305m,求:(1)W01、W02、W03、W04水准点的高程平差值;(2)W03点高程的权及其中误差;(3)第六测段高差平差值的高差中误差。Rfl.测段编号距离(km)观测咼差(m)测段编号距离(km)观测咼差(m)Z12.06.821Z53.61.876Z23.2-3.216Z64.00.290Z33.010.416Z72.23.318Z42.68.268图 6-1图 6-225、如图 6-2 水准网,各测段观测数据和路线长已标注在图上,已知高程点点高程分别

8、为:Hn1 = 100.370; Hn2=131.912, Hn3 = 89.024,求:(1) P、Q 两点的高程;(2)最弱点高程 的中误差。26、如图6-3所示,从已知点A、B、C、D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测定M、N两点的高程, 设每公里观测高差的中误差为土 5.0m m,在不顾及已知点高差的误差的情况下,试计算M、 N两点的高程中误差。图 6-3图 6-427、如图6-4所示,在已知高程的A、B两点间施测一条单一水准路线,Sl=2.0Km, S2=6.0Km, S3=4.0Km,设每公里观测高差的中误差为为土3.0mm,设A、B两点高程无误差,试写出:(1) 将闭合差按距离改正后A-BM1的高差Ha BMW中误差;(2) 平差后BM2点的高程及其中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