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名医妙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0972063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胃炎名医妙方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慢性胃炎名医妙方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慢性胃炎名医妙方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慢性胃炎名医妙方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慢性胃炎名医妙方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慢性胃炎名医妙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胃炎名医妙方(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5)慢性胃炎名医妙方(一)慢性胃炎名医妙方(一)董建华泻心汤加味【方药】 黄芩,黄连,酒大黄,全瓜蒌,枳壳,竹茹,石斛,香橼皮,佛手,白芍,甘草。【用法】水煎服,日剂,早晚各服。【功效】通泻腑滞,滋养胃阴。【案例】 梁某,男,岁。胃镜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隐痛缠绵不休,胃酸甚低,纳食衰少,食则作胀,形体削瘦,面色萎黄,近日胃中灼热,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此乃胃痛日久,气滞化火,阴津内伤。先拟通泻腑滞以祛邪,再予滋养胃阴以治本,津液来复,胃气下行,自有效验。上方进剂,腑气已通,痛势亦缓,口渴大减,胃口觉舒,纳食渐增,舌质红、少苔。胃火已挫,津液未充。继以养阴通降为

2、治。石斛,沙参,麦门冬,乌梅,甘草,天花粉,芦根,香附,枳壳,酒大黄,香橼皮。上方加减进剂,胃中灼热感解除,痛胀亦平,仍感口干、 口苦,大便时常干结, 多食即觉胃中不适。守方加减调治个月,胃痛未作,口味和,纳食增加,面色转润,体渐丰盈。【按语】 本例主要采用通腑泄热之法, 此法对于胃中积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者,效果最佳。通过采用本治法,可给邪火以出路,取效最捷。对胃阴不足者,董建华拟加减益胃汤,药用北沙参,麦门冬,丹参,玉竹,白芍,佛手,苏梗,香橼皮,荷梗,香附,陈皮,半枝莲,三七粉(冲服) 。以养阴益胃,通降和中。朱良春滋阴和胃方【方药】 北沙参,麦门冬,炒白芍,徐长卿,生麦芽,绿萼梅,凤

3、凰衣,失笑散,乌梅肉,生甘草。【用法】水煎服,日剂。【功效】疏肝理气,滋阴和胃。【案例】 刘某,女,岁。宿有胃痛病史,刻下头眩胸闷,脘腹胀满,神疲无力,口干欲饮,时时脘中嘈杂。苔薄、舌质偏红,脉细弦。证属肝郁气滞,胃阴不足。胃镜示:浅表性萎缩性胃炎。治宜疏肝和胃。拟处上方,剂后脘部不适消除,苔脉同前,上方又服剂告愈,胃镜复查未见异常。【按语】 朱良春认为, 脾胃为病, 见木横乘土, 中宫受病,然土有阴阳之别, 当分而论治。 若肝木浊阴郁气, 致伤脾土,仲景垂训在先: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若肝木之厥阳逆气侵犯胃土,则叶天士立说于后: “滋养胃阴,以制木横”,殆脱胎于仲景之说。本例

4、即属后者。方中用乌梅肉、炒白芍、北沙参、麦门冬,其酸甘化阴,以制肝木,乃为妙法。亦即阴柔清养之法。另对中虚淤阻者,朱良春拟补气运中方,药用:生黄芪,太子参,合欢皮,鸡内金,绿萼梅,刺猬皮,莪术,玉蝴蝶,参三七末(冲分份) ,以补气运中,兼化痰淤。朱良春还拟有调气和中方,药用:生黄芪,莪术, 凤凰衣, 炒白术, 玉蝴蝶,甘松,鸡内金,徐长卿,失笑散(包),刺猬,以益气化淤、调气和中。路志正清化湿热方【方药】 藿、荷梗各,杏仁,生薏苡仁,怀山药,佛手,谷、麦芽各,绿萼梅,茯苓,预知子(打) ,白芍,甘草。【用法】水煎服,日剂。【功效】清化湿热,柔肝养阴。【案例】 陈某,女,岁,年月日初诊。据述胃病

5、已有年之久,经多方治疗不愈而不堪甚苦,遂来广安门医院就诊。患者形体消瘦,两胁攻胀,烦躁易怒,胃脘部隐痛,有灼热感,嘈杂胀满,纳呆欠馨,若强食则胃脘胀满更甚,尤以晨时诸症明显加重,神疲肢倦,酸软无力。 无嗳气、 泛酸,无呕血、 便血史, 大便溏薄, 每一行。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肝胃阴虚,湿热蕴结,肝用有余。治宜清化湿热为先,柔肝养阴辅之。药拟上方。进上方剂后,胃部灼热感已失,嘈杂减轻,唯纳呆,时有头晕,舌质暗滞,苔薄白微腻,脉濡数。湿热基本已去,病有好转之势,法宜益气养阴、柔肝和胃。药用:白干参,麦门冬,玉竹,白扁豆,怀山药,白芍,绿萼梅,香橼皮,乌梅,谷、麦芽各,

6、甘草。进上方剂,胃脘隐痛消失,偶有食后脘胀,纳谷见增,嘈杂未作,大便仍不成形,但能每日行,苔白腻,脉细弱。既已见效,依上方去玉竹,加藿梗,剂。后迭经诊,诸证均消。为巩固疗效,守方不更,更进剂,日服。年后随访,未见复发。【按语】 本例属脾胃虚弱, 胃阴不足, 湿蕴久化热。 其中,湿热之邪为标, 脾胃虚弱为本, 故当先祛湿邪, 湿祛则热疏,继则柔肝养阴,甘凉濡润,益胃阴以增强胃之腐熟功能。故以宣化、渗利、疏理三法合用,渗湿选怀山药、茯苓、生薏苡仁平淡之品;宣化则用杏仁、藿荷梗宣发肺气,升发脾胃清阳,清化湿邪;疏肝以佛手、预知子、绿萼梅,而不用香燥走窜之品, 以防劫伤胃津; 辅以白芍、 甘草等以酸甘

7、化阴。在湿热得蠲、升降复常之后,立即顾本治以益气生津,叶天士说:“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故益气生津以白干参、太子参、怀山药、白扁豆、玉竹、麦门冬等为主,始终用白芍、乌梅、甘草以酸甘化阴,谷、麦芽助胃消食。经月余治疗,脾胃纳化正常,沉疴得平。刘松庵温通疏肝和胃汤【方药】 荜澄茄, 荜拨, 木香, 砂仁,枳壳,柴胡,白芍,沉香,丹参,白蔻, 陈皮, 半夏, 厚朴花,玫瑰花,玳玳花,甘草。【用法】群药用冷水浸泡,文火煎煮, 去渣取汁, 再注水,文火煎煮,去渣取汁,第煎和第煎相混,早晚各温服,每日剂。【功效】温通和胃,疏肝理气。【案例】 葛某,女,岁,病案号。胃脘痛数年,伴纳呆,

8、脘腹胀闷,大便溏软,日行。经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胃镜检查病理学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已年之久,多方医治效果不明显。胃脘痛绵绵不休,入夜尤甚,脘腹胀满,甚时连及两胁。诊其脉沉细而弦,舌质淡红、苔薄腻。 证属中焦枢机不利, 气机逆乱, 脾胃失于和畅,胃络阻遏不通之故。 予温通疏肝和胃汤加制附片, 剂。复诊时诉痛减,又予剂。三诊时痛止,诸症基本消失,去利附片,原方剂调理,并嘱配丸药剂,并禁食生冷、辛辣食物。数月后访之,无复发。【按语】刘松庵,天津市人,主任医师。世纪年代从师施今墨, 在施今墨医寓伴随左右, 耳濡目染历时年,深得施今墨谛传。刘松庵认为,中焦是五脏六腑的枢机,脾喜升,胃喜降,同喜温暖而恶

9、寒凉,脾胃功能纳运协调,中焦气机升降相因,才能脾健胃安。荜澄茄、荜拨温暖脾胃,和胃下气,散寒止痛,乃温而通之;柴胡、白芍、枳壳、甘草疏肝解郁,护阴柔肝止痛,升降气机,意在使气机调达和顺,亦通之意;砂仁、白蔻、陈皮、半夏温健脾胃,化湿降逆,意在温化中焦痰湿之邪,除满消痞,仍为通的法则;木香、沉香、丹参行气活血,祛淤和络,意在使阻遏不通之胃络通顺达畅,理气勿忘活血,气血双调,枢机才能畅利;厚朴花、玫瑰花、玳玳花芳香化湿,活血散淤,疏肝理气,取其芳香而悦胃醒脾,脾胃萎顿之气自然恢复,不用开胃之药而胃气自开, 饮食自调, 此巧通之法。 全方贯穿了温通灵动、醒脾悦胃的止痛主线,温暖脾胃、疏肝理气、调和胃

10、络的副线,共奏温通疏肝和胃之功。本方是刘松庵治疗胃脘痛颇为有效之方剂。凡胃病而成胃脘痛者,均可在本方的基础上化裁使用。赵清理一贯煎加味【方药】 辽沙参,生地黄,麦门冬,枸杞子,太子参,焦山楂,乌梅肉,鸡内金,广木香,甘草。【用法】 水煎服,日再服,早晚各次。【功效】甘寒养阴,和中益胃。【案例】杨某,男,岁, 年月日就诊。患者胃脘疼痛年余。形体消瘦,胃脘痞满不舒,时时嗳气干呕,食后胃脘疼痛,先后次做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经常服用中西药,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诊时见胃脘部灼痛隐隐,嘈杂干呕,不思饮食,食后胃脘痞满胀痛,口燥咽干,体倦乏力。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无力。证属胃阴不足,胃体失濡;治疗

11、甘寒养阴,和中益胃;方用一贯煎加味,方药同上,水煎剂。服药剂,胃脘疼痛大减,但仍纳谷不馨, 照上方加炒麦芽、 神曲, 又服剂,以上诸症均减,又在原方基础上略做加减连服剂,胃脘疼痛消失,饮食正常,随访年未见复发。【按语】 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体失濡,脉络拘急而胃痛隐隐,阴虚津少,无以上承,故口干嘈杂等。赵清理根据“酸甘化阴”之理,取太子参、生地黄、枸杞子、焦山楂、乌梅肉、甘草之酸甘以化阴,助辽沙参、麦门冬滋阴生津之力;鸡内金补胃体固后天;广木香理气以防酸甘之滞、助生生之机。以上诸药合用,益胃阴、养胃体,故对胃阴亏虚之证,取效甚速。许芝泉养阴护胃汤【方药】 北沙参,麦门冬,

12、玄参,石斛,玉竹,甘草,乌梅肉,木瓜。【用法】水煎服,每日剂。【功效】养阴护胃。【案例】程某,女,岁,干部,年月日初诊。 患萎缩性胃炎多年,近半年来, 脘腹闷胀灼痛加剧,嗳气频频,纳谷日减,形体日瘦,精神恐惧不安(恐癌变) ,夜不安寐,心悸烦躁,头昏,口干。脉细数而弦,舌红、少苔。证属胃阴不足、胃失和降,治拟养阴益胃。处以:北沙参,麦门冬,石斛 0,生白芍,生甘草,乌梅肉,生麦芽,浮小麦,大枣枚。前方服剂后,胃脘灼痛显减,嗳气尚未尽辞,夜寐仍差,原方加苏罗子、茯神。再服药剂,胃痛已祛,夜寐亦安,纳谷见思,每日中餐能食烂饭小碗,再方善后。北沙参,麦门冬,石斛,玉竹,浮小麦,甘草,大枣枚,白芍,乌梅肉,茯神,生谷芽,凤凰衣。该患者先后诊治次,服药剂,诸症悉愈,嗣后停药观察,体力恢复,上班工作。【按语】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顽固的一种,它是由于胃之腺体萎缩、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甚至完全无游离酸,这与中医胃阴不足、 津液缺乏相类似。 由于胃阴不足、譬如“釜中无水,不能熟物” ,故症见不思饮食,胃脘灼痛,口干苦,大便秘结,舌红苔少乏津,脉弦细或细数。此证如用通便之承气汤则越通越结,用消导之平胃散则越导越胀,用活淤止痛之金铃子散、失笑散则越止越痛,用健脾之六君子汤则越健越不思食。能养阴益胃,使阴气复,津液生则诸症悉除。本方是由仲景的麦门冬汤、叶天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