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不调证病例分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091979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脾不调证病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肝脾不调证病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脾不调证病例分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脾不调证病例分析10 级中药本 2班 杨静玉 10110906010李某,女,67 岁,退休工人。2006 年 9 月 2 日诊。多年来身体虚弱,稍有 饮食不节即胃脘不适、精神不振。常因忧思恼怒而诱发。2 天前,因和家人吵架 生气,出现腹胀腹痛,故来门诊求治。诉脘腹和胸胁胀满闷痛,嗳气频发,善太 息。小腹腹胀肠鸣,矢气频多,大便多有溏泻。舌质淡红、苔薄,脉小弦。 一、分析病例肝脾不调证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常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 犯脾,或劳倦伤脾侮肝所引起。临床的主要表现是胸胁胀闷窜痛,善太息,情志 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大便溏结不调或腹痛欲泻, 泄后痛减

2、,舌苔白或腻,脉弦。根据李某的表现(因和家人吵架生气导致脘腹和 胸胁胀满闷痛,嗳气频发,善太息。小腹腹胀肠鸣,矢气频多,大便多有溏泻。 舌质淡红、苔薄,脉小弦。)可以判断李某患肝脾不调证。李某患病的主要病因是内伤病因的七情内伤。由于她经常忧思恼怒,伤及内 脏 思虑过度伤及心脾,暗耗心血,损伤脾气,郁怒不解则伤肝,肝的疏泄气机 功能失常,导致气机郁滞或上逆,可见胁肋胀痛善太息。肝脾不调证的主要病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疏泄气机并分泌胆汁,有 助于脾之运化;脾之健运,气血化源充足。肝体得以滋养而有助于肝之疏泄。若 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则易导致脾失健运,形成精神抑郁,或急躁易怒、胸闷太 息、两胁胀

3、痛、纳少腹胀、便溏等肝脾不调之候,称为肝脾不调。而脾主运化, 消化、吸收、转输水谷精微,为胃继续受纳腐熟提供了条件和能源,没有脾的运 化,胃就不能继续受纳。脾虚运化失常、胃失和降均可导致纳少脘痞、腹胀、便 溏、泄泻、嗳气、呕吐等脾胃纳运失调等症。所以可以推论此病人的主要病症就 是肝脾不调,兼有脾胃失和。辩证:肝脾不调证,脾胃不和。治则:运用调整阴阳的方法,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使肝之疏泄,脾之健运。 治法:运用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是以疏肝平肝佐以健脾治疗肝旺脾虚的 一种方法,可疏肝理气,调和肝脾。二、体会启发通过几个月的中医学基础的学习我有很深的体会,我可以运用中医学基础中 学习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比如阴阳学说给我的启发就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在面临问题时要从两个方面去分析。而五行学说告诉我事情之间都有各自的联 系,做任何事都有因有果,做事时要想到可能导致的后果。同时,学习中医学基 础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够简单的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学会了 一些平时的保健方法,这都是对我们健康有好处的。最后,我觉得中医是博大精 深的,我们应该将中医发扬光大,不能让我们中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得不到传承。 同时我认为应加强对中医的宣传,解除人们对中医的种种误解,使中医更容易让 人们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