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乞讨人员调查的描述性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091799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浪乞讨人员调查的描述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流浪乞讨人员调查的描述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流浪乞讨人员调查的描述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流浪乞讨人员调查的描述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流浪乞讨人员调查的描述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浪乞讨人员调查的描述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浪乞讨人员调查的描述性报告(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关于流浪乞讨人员调查的描述性报告2012级社工2班组名:七彩葫芦娃组长:李 超成员:周宇霞、包文娟、荣 钰塔 娜、张 博、刘 锋目 录关于流浪乞讨人员调查的描述性报告3(一)城市乞讨人员的基本现状3(二)方法41.调查对象:42.样本设计4调查总体4抽样框:4样本:4抽样方案43.资料收集方法54.资料整理与分析55.小组分工情况6(三)统计分析6(四)流浪者个人经历8(五)讨论14(六)小结15(七)参考文献16(八)调查感受16李超:16张博:17刘锋:18荣钰:20塔娜:21包文娟:23周宇霞:23(九)建议24(十)附录27附件1:流浪乞讨人员调查问卷27

2、附录2:流浪乞讨人员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29关于流浪乞讨人员调查的描述性报告(一)城市乞讨人员的基本现状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城市中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他们居无定所,靠沿街乞讨的方式获取钱物来生存。流浪乞讨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此外,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市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大改善城市环境力度,现在已被正式提上日程。然而近两年,在城市周边随处可见流浪乞讨人员的身影,据了解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多半属于职业乞讨人员,多聚集在闹市区。多半是由一位大人带着一、两个未成年人沿街乞讨,大人乞讨未果,一般会另寻目标;未成年人一般会使用“抱腿、拉衣

3、服”而路人也不好意思拒绝,都会丢下几角钱以此摆脱纠缠,而这无形中助长了乞讨人员的“气焰”。大部分流浪乞讨人员乞讨的原因主要是本人好逸恶劳或本人患精神病被家庭遗弃,随着城市乞讨人员的增加乞讨已向职业化方向发展这些职业乞讨人员一般是通过骗取社会慈善人士的爱心,达到使自己富裕的目的。乞讨方式和乞讨行为纷繁复杂且有违法犯罪的倾向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因此,我们总结在新环境下流浪乞讨人员有3种,(1)家庭确实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找政府救济有限,无法解决问题,却自身可能还有疾病无法工作;(2)不想工作,乞讨收入很高,所以把乞讨当成自己的一种工作;(3)有组织的乞讨行为,这些人大多是被个别人组织来到城市乞讨

4、,并根据他们的收入给予一定报酬。(二)方法1.调查对象:流浪乞讨人员2.样本设计2014年4月1日-5月31日在北京、燕郊地区进行流浪乞讨的流浪乞讨人员,调查的样本设计考虑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流动性等因素,其中我组采取偶遇抽样(即自然抽样)建立样本。调查总体:2014年4月1日-5月31日在北京、燕郊地区进行流浪乞讨的流浪乞讨人员抽样框:2014年4月1日-5月31日在北京、燕郊地区进行流浪乞讨的流浪乞讨人员样本:按偶遇抽样,直至抽取有效问卷7人时,即刻结束调查注:偶遇抽样:又称为方便抽样或自然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

5、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为调查对象。抽样方案为了调查北京、燕郊地区的流浪乞讨情况,我们到离流浪乞讨人员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的公共汽车站、步行街、过街天桥、火车站、商业街、旅游景点等比较繁华的地方,那些在这些地方进行流浪乞讨行为的流浪乞讨者,以访谈式的方式进行调查。3.资料收集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有16个问题构成,主要询问了基本情况,流浪乞讨状况,家庭状况及流浪乞讨原因等四部分问题。被调查流浪乞讨人员的偶遇及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均有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2012级社工2班七彩葫芦娃组深入北京、燕郊进行实施和完成。(调查时均以访谈方式进行,访谈结束后再进行问卷填写)实际访谈问卷11

6、份,有效问卷7份,有效回收率63.6%。(其中有4名流浪乞讨人员不配合访谈,无法完成访谈,故此4份问卷是无效问卷)。4.资料整理与分析全部问卷资料分两部分进行统计,首先由调查员(周宇霞、包文娟、荣钰、塔娜、张博、李超、刘锋)检查、核实涉及的问卷,确定有效后进行资料汇总;其次由包文娟进行结果统计,确定有效后,由刘锋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和双变量的交互分类统计(见附录2)。5.小组分工情况摄像师:刘锋访谈员:李超、张博、荣钰、周宇霞、刘锋、塔娜、包文娟PPT制作:李超照片整理:塔娜调查结果统计、整理:刘锋、包文娟调查报告的撰写:刘锋PPT报告员:李超(三)统

7、计分析在7份有效问卷中,其中流浪乞讨者的性别的分布以女性居多如条形分布图图1所示:图1流浪乞讨人员的年龄的分布如图2所示:图2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关于乞讨形式,我们以蹲点、跟踪、接触等形式,观察了公共汽车站、步行街、过街天桥、火车站、商业街等场所的11名流浪乞讨者,统计后归纳的主要乞讨形式有:才艺表演、通过老弱病残等弱势形象,以悲惨遭遇等形式进行乞讨。根据问卷表格统计分析表明,我们访问的流浪乞讨者,男性占29%,女性占71%,年龄普遍较大,都超过40岁。71%的流浪乞讨者患有病,29%的流浪乞讨者是健康的,说明很多人出来乞讨基本都面临着家庭、自身等各种困难。他们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基本都是小学

8、文化程度。他们出来乞讨的时间都不长,都在一年以下,他们大多数流浪在商业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区,晚上居住在天桥等能够避雨的地方。在家里,他们基本享受过社会救助,但明显救助程度不高,救助的费用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有的人,家里很困难,因为家乡政策各种原因,是他们不符合救助,有困难却并没有得到相应救助。他们的生活缺少很多,都有着共同的基本的需要。他们都需要更多的钱来维持生活,需要大家的尊重,需要有一个遮风避雨的住处,需要家人朋友的关怀,更需要国家的支持。他们都出身贫苦农家,家里基本以务农为生,一年家里也剩余不了几个钱,一旦 出现什么天灾人祸,自然没法解决。他们对生活没有更高的要求,有吃的有喝的,有亲人朋

9、友就非常好了,可惜这些都满足不了,所以他们都持有过一天是一天的生活态度,较消极。他们对救助站基本都了解一些,但都不愿去救助站,因为救助站只是暂时的,过了时间就会把他们送回家。可是他们不愿回家,因为回家也不能解决他自己的问题。当遇到紧急情况时,他们只有躲避或者认命。(四)流浪者个人经历地铁站:小儿子出车祸死了,家里因此欠了一笔债,为了还债出来乞讨。才刚出来几天,每天只能乞讨30多块。河南人,60多岁,读到过高一,家里靠种地为生,当过六年兵,每个月有60元当兵补助,晚上没有住处,四处睡。还有一个大儿子是农民,不想自己死的时候身上还背负一笔债,所以出来乞讨。我们跟他聊天的时候,我看他眼睛浑浊,眼睛里

10、包着眼泪,随时要掉下来的样子,我遇到流浪乞讨人当中最悲伤,感觉说话最真实的一个。问道他遇到紧急状况该怎么办时,他说过几天就回家了。他那天一上午,乞讨的杯子里就3元钱。对救助站了解一点,但不愿去。商业区:我们表示希望采访她时,她很激动地向我们诉说她的遭遇,虽然普通话并不标准,但我依旧从断断续续的话语中知道了她的情况。她的丈夫以为意外去世了,儿子来北京当兵并在北京生活下来,这位大娘来北京投靠儿子却不理不认自己的母亲,这位大娘就此留在了北京流浪。从大娘的谈话中,我们发现,虽然她居无定所,但西单周围的群众对她很好,她也拿出随身的药品告诉我们,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好,她很知足。商业街:他是一名流浪在街角,

11、四处捡瓶子为生的50多岁的老人。出身贵州,没有住处,四处住。我们遇到他时,想跟他聊天,他拒接聊天,说自己这类人被人看不起,忙着捡瓶子生活。我们承诺给他买吃的,他才答应跟我们聊几句。他说他平时捡瓶子也就能捡个生活费,也就50元不到。家里就他一个人,没有其他亲人了,不愿意回家。他来北京,就想看看首都什么样子,死也死在北京。受到欺负,就只有就躲,小学文化。对救助站比较了解,但不愿意去。我和搭档在采访流浪乞讨人员的时候,有一位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乞讨已经有一个多月,家乡在河南,丈夫去世,家中还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然后就没有别的亲戚,老人生活特别艰辛,只能靠每天乞讨来维持日常生活,还要给儿

12、子治病,并且在老家,老人没有享受到任何国家福利,老人也不愿意进北京救助站。了解完这些情况之后,我和搭档都心情特别沉重,看着无助的老人,我们只能默默离去,瞬间觉得自己的力量真的很渺小商业街:她听力有问题,以捡瓶子为生,家里有一个儿子,无业,有一所简陋的住处,每天能捡够生活费,也就几十元。儿子生活也困难,所以不麻烦他儿子,自己一个人生活。她60多岁,小学文化,对救助站了解一些。道路边:图中的流浪乞讨者是一位未成年,他是来自河北的一个农村的孩子,由于父母离异,父亲在外打工,和爷爷生活在一起,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喜欢上网。他和我们聊天的时候,他说他几天没有吃饭了,他没有路费回家等借口给我们要钱,当我们接

13、近他的时候附件有人在一直关注我们,所以我们判断有可能是职业乞讨者商业街:她说她是因为上访而出来乞讨,她口中喊着老虎苍蝇一起抓,她说自己的好几个专利被政府抢夺了,我们访问时她看似情绪激昂乱喊。但我们发现,她不愿意说她家里的任何情况,当我们问道她家在哪儿时她马上跑开了,她50多岁,她说她丈夫被政府抓走了。她说她初中文化,我们问她有什么专利,她就不回答跑开了,所以我们怀疑她是一个职业乞讨者。大望路口:地上摆放着一个单子,写着自己的丈夫得了胃癌需要钱治病之类。河南人,家里有孩子,以务农为生,年龄70多岁,过几天就准备回家,没有住处,在天桥下边睡觉,对救助站不太了解。我们跟他聊天时,她丈夫眼珠子一直在转

14、动,她很害怕,一直找借口想离开,有些像借病乞讨的职业人士。(五)讨论根据此次调查,我组全体成员进行了一个讨论,首先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我们大家一致认为,现在社会针对流浪乞讨现象应该成立救助站等相应的社会组织(兄弟机构)。成立慈善机构,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慈善帮助,这是公众天然的道德需求。在辨别真伪后,慈善机构可以对情况属实的流浪乞讨者进行帮助,对需要帮助的流浪乞讨者进行捐钱捐物。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力度,对有劳动能力的行乞村进行职业培训,改变他们以乞讨为生的观念,广开就业渠道,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促进其就业。那些确实缺乏劳动能力的流浪乞讨者予以保护和帮助,如为残疾的流浪乞讨人员

15、建立相应的社会福利机构,进行帮助。从流浪乞讨人员的本质上看,他们位于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流浪乞讨者处于金字塔最底层-生理的需求阶段,即他们连生理需求都难以满足。如果我们在他们温饱问题难以解决的基础上抹杀他们被尊重的需要,那他们达到最高层次的需求基本不可能,自我实现的需求的概率基本就为零了。(六)小结流浪乞讨现状是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表现了贫富差距的这种现象,同时流浪乞讨已慢慢趋于职业化,让该得到救助的人得不到救助,不该得到救助的人却得到救助的状况也令我们深思。这种趋于职业化的乞讨行业也令大多数人提高警惕,变得冷漠,不在救助他们。这提醒我们,应该尽快完善国家制度,提高公民意识,也应该提倡公民对需要救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对职业乞讨者严厉抵制,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同时对以上是我组进行流浪乞讨现状调查的分析总结,希望,给救助提供更实在的参考依据。(七)参考文献【1】邓恩远 于莉 著社会调查方法与实务【2】风笑天 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八)调查感受李超: 本次小组一起去流浪乞讨,从一开始筹划,到调查完,到后来的分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