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086061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4、不准备工具书,需要查辞典字典时,还嫌麻烦,马马虎 虎地应付学习;5、爱面子,不东不会也不问;6、学习时沉迷于空想;7、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早早把书包收拾好,心中开始 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8、下课马上放松自己,从来不想想这堂课都学了些什么9、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 答案才放心;10、作业本、作文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扔到一边 不认真分析检查;11、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12、遇到好电视,就忘记做作业;13、边做

2、作业,边听收音机;14、学习时常说闲话;15、学习完把书本胡乱一扔,再学习时现用现找,浪费时间;16、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17、考得不好却不愿听批评;18、喜欢哪科学哪科,偏科;19、情绪波动大,因喜怒哀乐的情绪而影响学习;20、基础没打好,变得灰心,自暴自弃。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诸方面原因,不免会形成一些 坏习惯,如作业马虎、上课小动作多、书本乱扔、学习拖拉 等等。面对已经形成的坏习惯,教师该怎么办呢?这就涉及 到矫 正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怎样才算是学习习惯不 良。一、学习习惯测量下面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学习习惯检查表”,以便 教师大致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究竟

3、处于什么水平。问 题: 计分方法: 等级评定:问题:下列问题符合自己的就答“是”,不符合的就答“否”,难 以决定的就答“不一定”。1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吗?2有面对书桌就是没有兴趣而把时间浪费掉的时候吗?3身边经常备有辞典、字典之类吗?4学习时有下意识动作吗?5在学习中有经常沉迷于空想的时候吗?6做过快速读书的练习吗?7学习结束之后,收拾书桌吗?8学完后,背诵所学内容吗?9有一边听广播或看电视一边学习的时候吗?10发回的试卷,经常重看吗?计分方法:第 l、3、6、7 、8 、10 题,答“是”给 2 分,“不一定”给 1 分,“否”不给分;第2、4、5、9 题,答“是”不给分,“不 一定”给

4、1 分,“否”给 2 分。把每题所得分数相加,即是 总分。等级评定:总分 3 分以下非常差4-7 分较差8-12 分一般13-16 分较好17 分以上非常好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观察把握学生的学 习习惯。二、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原则(一)针对性原则每种坏习惯的形成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在矫正 时,要查明形成坏习惯的根源,对症下药。如果不问青红皂 白,只知说教或责罚,学生的坏习惯不但不会改正,反而会 愈加严重。例如,同样是学习拖拉磨路,有的学生是由于对 学习没有兴趣,有的学生是时间概念模糊,有的是气质性格 所致,有的是因为懒惰,而有的是对老师和家长的消极反抗。 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要从

5、不同的方面入手,才有可能取得 成效。有些坏习惯是由于学生情绪活动受到困扰而形成的。例 如,受了委屈,没有人去理解他、安慰他,他便吮手指、咬 笔杆以自慰。上课时害怕老师提问而内心紧张,就以做小动 作或东张西望来加以缓解,如果教师不去解除学生精神上的 困扰,仅去责备学生,试图以施加压力的方法纠正坏习惯, 也许措施越严厉,后果越槽。只有找到情绪困扰的根源,帮 助学生逐步卸下心理上的负担,树立起对自己和对学习的信 心,才能使不良习惯最终消除。因此,习惯矫正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要根据学生不 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气质,采取不同的方法。整个矫正过 程都应贯彻针对性原则。(二)及时性原则习惯是一种稳固的神经

6、联系,形成的时间越久,矫正就 越困难。因此,教师应贯彻及时性原则,在学生的坏习惯刚 刚形成或尚未形成的时候,就给予矫正。不要等到积重难返 才引起重视。教师在平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一旦 发现不良习惯的苗头就及时抓住,并给予必要指导。反馈越 及时,效果越好。当然,及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并不是说,一发 现学生在学习中有不良行为,就要马上把他训一顿。不管是 批评还是表扬,都要把握合适的时机。有时可以当时就批评, 有时可缓一缓,让学生思考思考再批评。对有抵触情绪的学 生更应等一等,待其心情平静下来再批评。一般来说,心情 不佳时,不利于认识自己的问题;心情平静时,有利于认识 错误。因此,及时

7、性是以把握适当时机为基础的。在时机适 当的前提下,矫正越及时,效果越突出。(三)疏与堵相结合原则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时,一方面需要疏导,像大禹治水 一样开沟挖渠,把水引人正轨,顺势引流,让学生在不知不 觉中改变习惯;一方面又需要堵塞,需要一定的强制训练, 通过各种惩罚让学生明确知道那样做是不对的,是要受到惩 罚的。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疏没有堵,则水 往这边流,也往那边流,难以奏效;只有堵没有疏,短期内 也许有效,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说不定哪一天又会洪 水泛滥。有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时,一味“管、卡 压、罚”,动不动就批评、责骂,这往往会使学生阳奉阴违,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是

8、不可取的做法。聪明的教师应把二者 结合起来,以疏为主,以堵为辅,抓住学生的热点和兴趣点 顺势引流,堵住已有的和潜在的缺口,充分利用学习和生活 中的一切机会进行教育,做到“遇物而诲”,“遇事而诲”。三、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方法()疏导法 (二)惩罚法 (三)激将法(四)消极练习法 (五)切断联系法()疏导法疏导法是一种不采取强迫手段,而是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和兴趣点顺势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方法。 这种方法由于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学生的心理较为放松, 没有抵制情绪,同时又抓住了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故教育效 果较好。例如,采用疏导法时,首先,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 其次,要贴近学生。最

9、后,要利用机会。例如, 有个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不爱学习,拖拉马 虎。教师通过了解,得知他迷恋于看电视,也喜欢和别人谈 论电视。于是,教师可以从电视入手进行引导,先谈电视节 目、电视的好处,再谈电视的产地、电视的原理,最后过渡 到学习上去。可以用一些问题刺激一下学生:“既然你那么 喜欢电视,你知道电视最早是由谁发明的吗?”“电视为什 么会接收到声音和图像?”“今后的电视是什么样子的?” 这样,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疏导,使他由看电视到想知 道电视的原理,再到热爱学习,最后到形成良好习惯。这种 疏导法就比一味禁止或说教要好。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 学生有自己的世界,有自 己关心的问题,教师平时

10、应仔细观察,深入其中,充分了解, 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和喜怒哀乐。这是顺利疏导的必要前 提。贴近学生 只有贴近,学生的心灵才能敞开;只有敞开 心灵,才有疏导的可能。教师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姿 态是一种惩罚的姿态,而不是疏导的姿态。因此,刚开始疏 导的时候,教师应理解、接受甚至同意学生的某些观点和行 为,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而不应一开始就反驳和批评。如 对爱看电视、不爱学习的学生,教师一开始应肯定电视的好 处,甚至可以说明“我也很爱看电视”,再过渡到其他方面。 这样,通过“投其所好”,能贴近学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 戒备和抗拒心理。利用机会 疏导最大的特点是顺势引流,势未足时则引 而不流。这里的

11、“势”其实就是指的机会。疏导有的时候需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循序渐进,有的时候又是随机的教育, 需要教师灵活机动。只有善于把握教育机会的教师,才能使 疏导法发挥出最佳效果。二)惩罚法习惯是一种行为训练的结果,是一种动力定型。因此, 要矫正讲习惯,光有疏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堵,需要一定的 强制训练和惩罚措施。必要的惩罚对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是 有一定作用的。要克服不良习惯既需要内在的意志力,也需 要外部的强制力,它全靠自觉是不行的。惩罚作为一种外部 强制力量,对矫正不良习惯具有一定作用,是疏导法的辅助 手段,但在运用的时候要慎重。惩罚的方式有多种,如口头批评、通报批评、罚站、记 过、罚款等。不管是何种

12、方式,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他们的 行为是错误的,并能激发他们努力改正。为更好地发挥惩罚 的效果,老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惩罚适度。第二,惩罚适量。第三,惩罚适时。第四,罚之有理。第五,讲究技巧。第一,惩罚适度。 根据学生不良习惯的程度适度惩罚, 不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惩罚是随心所欲的,是不公正的。如 果惩罚太重,则会引起对抗情绪;如果惩罚太轻,则不足以 使学生有深刻印象,教育意义不大。第二,惩罚适量。 惩罚不是正面教育,运用时要非常 谨慎,次数不能太多。惩罚如果太多,则学生会产生“免疫 力”,受了罚之后,依然我行我素,教育效果不大。同时, 过多的负强化会使学生心理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觉得自己 这

13、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产生严重的焦虑感和自卑感,有 的学生则会破罐子破摔,干脆和老师对着干,抱着一种“反 正我就这样了,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态度。有的教师不注 意这一点,对学生的不良习惯翻来复去批评个没完,使学生 的耳朵都起了茧子,或者动不动就罚站、不准回家,把惩罚 当成是灵丹妙药。这种观念和做法是落后的、简单的,是不 利于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的。第三,惩罚适时。 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惩罚。合适的 时机标准不一,因人而异,总的原则是:使惩罚能最大限度 地发挥效果,能积极推动学生矫正不良习惯。例如,对有些 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进行批评,教师可以选择他们心情平 和、愉快的时候,并且语气委婉,这样学

14、生易于接受。而对 于有些胆汁质的,满不在乎的学生,则可以进行突然的强烈 批评,使学生始而震惊,继而猛醒。另外,教师要避免在自 己心境不佳时惩罚学生,因为此时惩罚往往伴有个人情绪, 不容易把握惩罚尺度,容易过量。“过火”。第四,罚之有理。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受罚,使他们 心服口服。因此,在惩罚时,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讲清道理, 不要让学生受罚后还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道理可以在惩罚 前讲,也可以在惩罚后讲,也可以边惩罚边讲,根据不同情 况选择不同方式。第五,讲究技巧。 为使惩罚更有效果,学生更易接受, 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技巧。首先,教师可以欲抑先扬。在批评、惩罚之前,先进行肯定。 例如,“你一直都是一个

15、不错的学生,这次是怎么了?” “这一段你在听课方面表现很好,但在完成作业方面还得加 把劲,尤其是要改掉马虎的毛病。”这种欲抑先场的手法既 可以融洽气氛,使下一步批评易于展开,又可以使学生受到 勉励,从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决心。 其次,惩罚后要避免立即表扬。“打一巴掌、揉两下”的做 法,会使学生认为教师罚错了而在自责,这会降低惩罚的意 义。再次,惩罚应对事不对人。你所针对的是学生的不良行 为的习惯,而不是他本人。因此,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人身 攻击,不应对学生整个人进行否定,而只应针对他所犯的错 误。如,教师不应说:“你真是太差劲了,我对你失望”,或 者“你这个花岗岩脑袋,屡教不改”,而可以说:“我对

16、你的 行为表示失望。我想,凭你的能力,你完全可以做得比这好 十倍。”这样,不仅指出了学生的错误,而且增强了他的自 信心。最后,教师不要纠缠老帐。有的教师在批评和惩罚的时候, 把学生以往的错误全部又数落一遍,热衷于“揭疮疤”、“算 老帐”,这是会令学生反感的。以前的错误已经批评过了, 就不要总是挂在嘴边、记在心里。否则,学生会产生这样的 心理:“老师永远记着我的错,我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显 然,这种心态会大大降低惩罚的效果。(三)激将法激将法是惩罚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教师用比较强 烈的或反面的言语、行为故意刺激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尊, 使学生猛然警醒,从而下决心改掉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这 种方法必然会触及到学生的自尊。从教师角度来看,运用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