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文本解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0854053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稼先文本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邓稼先文本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邓稼先文本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邓稼先文本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邓稼先文本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邓稼先文本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稼先文本解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邓稼先文本解读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逸夫学校 张春双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曾提出,“上好语文 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因为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知道该教什么, 学生该学什么;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决定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 师能否准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 在讲授邓稼先这篇课文时我做了这样的解读:一、站在编者的角度解读文本:本文编排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七(下)第三单元一一“探索名人足迹”单元。 该单元为“杰出人物”单元,邓稼先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与闻一多先 生的说和做同为“精读课文”。还包括有关贝多芬、福楼拜、孙权等多人的 三篇

2、“略读课文”,单元综合性学习为“我也追星”。从单元整读的反馈 来看,本课为学生自读的“不太喜欢”的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训练朗读,理清思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评价 人物的精神品格,品味语言的灵动精妙,学用写作技巧描述人物。二、站在作者的角度解读文本:孟子说:“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人论世也。”要想 准确解读邓稼先文本,首先应当追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把握“作 者之思”和“文本之志”。杨振宁先生与邓稼先从小就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 在清华园两家人又住隔壁。邓父和杨父是多年深交的老友。杨振宁教授的弟弟 杨振平与稼先也很要好。少年时代的稼先与少年杨振宁总

3、在一起打墙球,弹玻 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稼先和杨振宁都同在北平崇德中学,杨振宁比 稼先咼两级,后来他们两人又是西南联大的校友。解放前夕,稼先和杨氏兄弟 又都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稼先就与他们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 直保持着。自1971年以后,杨先生多次回来访问、讲学。稼先与他总少不了叙旧聊天。 杨先生曾多次送书给稼先,有杨振宁论文选集有读书教学四十年等, 都写着“稼先”或“稼先弟”存念。稼先60寿辰时,杨先生特意送他一副国际 象棋。稼先住院后,杨先生到医院看他,并且为他找特效药。最后一次,杨先 生送给稼先一大束鲜花,这鲜花象征着两人永存的友谊,正像杨先生给稼先夫 人的唁电中所说

4、的:“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 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1987年10月23日,杨振宁到八宝山公墓,祭奠与他有着半个世纪深情厚 谊的挚友邓稼先。杨振宁眼含热泪面对邓稼先的遗像肃立默哀,鞠躬悼念。邓稼先是杨振宁的中学、大学同学,他为中国的核事业做出如此重大的贡 献,然而,过去中国并没有在报刊重点宣传、表彰他。后来,杨振宁又向中央 领导同志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早就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有贡献的科学 家介绍出来。杨振宁非常敬重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能得到中国领导 人的绝对信任,也能得到群众的绝对信任,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他又说: “中国

5、高层人士选定他当领导者来研究原子弹,这位人士是很有眼光的人。我 认识邓稼先,又认识美国的奥本海默和泰勒。这三个人的个性都不一样。邓稼 先随和、腼腆,又没有行政工作的经验。当初美国的格罗夫斯将军也聘任了没 有行政经验的奥本海默当主持人,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稼先的个性完全不同, 是另外一种帅才。我收集了许多邓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篇有关 邓稼先的传记,我希望传记能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细表达出来。” 1993年7月 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 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写得 不同凡响,高出一筹,一般传记作者很难

6、企及。它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 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 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爱国者。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 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 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 如,课文从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 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 光射到历史深处。因为作者是炎黄子孙,在中国大陆长大,从小受到民族精神 的熏陶,

7、所以始终从近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看问题。又如,作者把邓稼 先同奥本海默对比,始终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显示出作者的全球视 野,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境界。这是因为作者学贯中西,胸怀世界,所以有条 件把中国和美国的顶尖人物拿来作对比。总之,由于作者熟悉我国传统文化, 又具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所以使课文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凸现了一个立 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形象。站在作者的角度,备课时,要注意到它的如下特点:1、这是大科学家写大科学家的非一般的人物传记,内容选择很体现个性。2、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在思想认识上超乎寻常,但在语言表达上则不 甚适合初中生学习体会。3、文章涉及“两弹一星”及“中华

8、优秀传统文化”等背景知识,学生不 太熟悉,较难理解。本文文化底蕴深厚,作者具有诗人情怀,文如“史诗”般豪壮深沉,写作 手法巧妙。教学此文可运用诗意教法,营造诗意氛围,用五种阅读方法去把握 文章特色、品评人物。三、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看文本,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习惯,要从学生 的角度去思考:学生会按照怎样的过程、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读懂文本,学生阅 读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困难?如果遇到问题和困难,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怎样?在此种情况下,需要教什么?只有这种换个角 度看文本的解读,才可以给课堂教学目标更准确的定位,从而提高语文的课堂 教学效率。教学邓稼先时

9、可以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基础选择教学方法.采用阅读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的 过程中对本课有特色的地方加以点拨,引起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勇于发表自己 的看法。可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课文叙述了几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2、课文第一部分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本文的主人公是邓稼先,而在第三部分中为什么会涉及美国物理学家 奥本海默?4、作者为什么觉得如果摄制邓稼先传,背景音乐要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 歌为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边读课文边讨论,既领会了文章新义所在,又体会到 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在文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还可采用比较法。将文章与玛丽居里或其他有关邓稼先的传记进行比

10、较,从中深入体会本文的特点。辨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进行这三方面的工作。要想进 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分析作 者用词造句的准确、鲜明、生动,并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也可以根据学生课上积极参与教学的程度选择教学方法:一般地,如果一个 班的大多数学生在上课时表现出很强的参与意识,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动手 能力,我们说这个班“活”,反之,就说这个班“死”。其实无论“活”与“死” 都是有利有弊的。教师应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其特长,控制输导其不利方 面,使教与学都朝

11、着合理的方向迈进。我所教班级内向学生较多,讲邓稼先 一课,让学生搜集有关主人公的资料,然后写一篇邓稼先传记的提纲。上课时, 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提纲学习课文,谈论得失,教师在其间进行引导、点拨。学 生由于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已经参与其中,所以他们的兴奋点就比较容易被激 活,获得的知识也就更多、更牢固。完成阅读之后,再让学生将所选材料重新 组合完成一篇新的邓稼先,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任 务。【教学过程】一、导语,导入“诗意”背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 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 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

12、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有 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一一邓稼先。这节课,让 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二、朗读,读出满堂“诗情”1、精选文中富含感情的句段,教师作示范朗读。2、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如重音、语调、语气、感情)等。3、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满堂“诗情”:读中国百年屈辱,读出 满腔悲愤;读中国巨人站起来,读出扬眉吐气;读中国爆炸“两弹”,读出欢 欣鼓舞;读作者对稼先的赞语,读出热情赞美;读作者读信后“感情震荡”、“热泪满眶”,读出为民族自豪、为朋友骄傲的真情;齐读唐代

13、李华的吊古 战场文,读出苍凉悲壮;男生齐读五四时期的中国男儿歌,读出壮怀激 烈;女生齐读永恒的骄傲,读出深切怀念。4、教师评说。三、浏览,探究“诗”的“眼睛”1、师:下面我们运用“浏览法”来读课文的小标题。“浏览法”就是大 略地看一看,把握大致的内容。小标题,就像这部“史诗”作品的“诗眼”, 请大家浏览各个标题,说说这些标题各有什么特色。2、同学们活动。3、教师明确:标题一:对比历史;标题二:引用赞语;标题三:人物对比;标题四:发 出疑问;标题五:引用原话;标题六:引用唁电。4、教师小结: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拟写标题的方法,如对比、引用四、速读,理清“诗人”思路1、师:下面我们运用“速读法”

14、来读课文。“速读法”就是1分钟5 00字,快速阅读,快速捕捉文中主要信息的方法。请大家速读课文,分别用两 个四字短语概括各节内容。2、同学们活动。3、教师评说并明确:略说背景,引出人物;纵观一生,鞠躬尽瘁;横向比较,无私奉献;澄清谣言,自强不息;环境艰危,生死度外;元勋千古,永恒骄傲。五、精读,评说“诗”中形象1、师:评说邓稼先形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下面我们运用“精读法”来 评说人物形象。“精读法”即对文中精段进行多角度精细的品味。就本文而言, 就是从精段中提炼人物灵魂精髓;评说人物形象,要“聚焦”人物身上的“亮 点”,评出人物的“特点”,语言要简洁,评论要中肯,形式要多样(可用排 比、对联、

15、引用等)。2、教师示范:(精读一、二节)“两弹” 一雪百年耻,“一星”放飞千秋梦。横批:民 族精魂。3、同学们精读,评说邓稼先:(精读第二节)呕心沥血造“两弹”,鞠躬尽瘁报国家。横批:血荐轩辕(精读二、四节)“两弹”之父,民族之子(精读二、五节)“两弹”元勋,精忠报国(精读第三节)他比奥本海默更拔尖(精读三、六节)忠诚纯正,坦荡大度,无私奉献4、教师小结。六、比读,发现“诗”之神韵1、师:把握文章特色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们可用“比读法”来突破这 一难点。“比读法”就是从不同的方面对两篇(或多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的 方法。2、师:请同学们从人物、选材、组材、结构、语言等方面比较课文与徐 焰的邓稼先小传写法之不同(注:邓稼先小传课前先发给学生)。请 同学们分小组合作研讨。3、同学们活动。4、教师评说并明确:小传按时间顺序行文,条理清晰,资料翔实, 但选材庞杂,人物是“平面”型。课文的“神韵”在于创新:底蕴深厚。课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深厚友谊为基调, 开篇写百年国耻,中间引古文、歌词,增添了文化的厚度。诗化材料。作者从情感角度酝酿、渲染、营造了一个诗意氛围,烘托邓 稼先的精神情操,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形象。课文采用片断式结构,各节环环相扣,气韵贯通。语言平实,饱含深情,读来荡气回肠。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