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雁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0801666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雁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雁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雁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雁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雁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雁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雁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雁峰区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7高二上扬州期末) 下面几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_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_呢?辛德勒_良久,最终作出决定要尽力挽救那些即将遭灭顶之灾的犹太人。伽西莫多又显出_的样子,他脸上的呆笨表情变成了痛苦和懊丧,他闭上独眼,把头垂到胸前,仿佛死去了似的。A . 服用 袖手旁观 权衡 筋疲力尽B . 使用 熟视无睹 思考 身心交瘁C . 使用 袖手旁观 思考 筋

2、疲力尽D . 服用 熟视无睹 权衡 身心交瘁2. (2分) (2017高二上岳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过去中国大部分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B . 学习任务虽然很重,但是它对于想进一步到大学深造的高三学生还是有信心完成的。C . 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D . 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新装修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3. (2分) 下列对联的内容与店铺

3、不对应的一项是( )A . 悬将小日月,照彻大乾坤。(眼镜店)B . 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竹器店)C . 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雕刻店)D . 刻刻催人资警省,一寸光阴一寸金。(钟表店)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7分)4. (15分) (2017高二上淮安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物哀朱良志自怜是人生命的觉悟、自我警醒,由哀我,到哀人生,哀天地,哀万物,自怜中传达的不仅是现实之叹,更是宇宙之沉思。从哲学和艺术观念上看,楚辞对后代的重大启发之一,是关于时间的咏叹,此称为“物哀”意识。楚辞的感伤,是一种时间性的感伤。一是在急速流转的时间中,诗人感到美政理想无法实现所引起的悲剧性

4、感受。离骚中吟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故而化为性灵的上下求索,急速的行进。理想不可实现,时光则空蹉跎,进而悲从中来,像一匹疲惫的老马,最后踯躅在历史的时空中。楚辞的时间性咏叹还有第二个层次,就是对人的存在命运的咏叹,在个人与宇宙的直接对峙上,显示人的生命张力和生命趣味。楚辞是一种现实的焦虑,更是一种存在的焦虑,而且以后者更根本,更隐在。楚辞中充满了急促的时光流转的调子。时间对人有强烈的压迫感,时间的步步进逼和人对时间延长的渴望,构成强大的张力,形成屈赋独特的节奏。在楚辞中,以“朝夕”构成的句式多见。这一句式,动态性很强,紧迫如鼓点阵阵。楚辞将人放到时

5、光的急速流转中回旋,正像魏晋诗人在诗中反复使用的一个意象“转蓬”一样在楚辞看来,人生就是这样的转蓬,西风摧折,恍惚幽渺,命运不可厘测,没有个安顿处,正是所谓欲问归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楚辞将人放到浩淼宇宙之中,与其直接照面,在时光的鞭打之下颤抖,痛楚,也在这样的力的作用下,与之沉浮,受其冲击,逆之而争进,顺之而飞旋。楚辞中突出时光流转带来的恐怖感。时间的帷幕布下了弥天的网,让你无所逃脱。人在时间面前的这个“惧”字,被楚辞渲染得非常浓重。“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这是怕美名不立的恐怖;“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这是在与时光的冲击中,怕丧失自己的恐怖;“欲容与以俟时兮,惧年

6、岁之既晏”,这是怕打破人与宇宙和谐节奏的恐惧,等等。岁月流逝,而人短暂的生命就要走到尽头,楚辞在众芳摇落之中,突出了人生无常的感叹,而人在急速流动的时光面前如何展现自我的生命?楚辞将个人的命运、人类的命运、存在的命运放到时间中审视,从而探讨人生的价值。“往者余弗及,来者吾不闻”,正是思往世,悼来者,知当下。在楚辞中,自然万物每每成为触动人深沉隐微的媒介,诗人笔下的万物带有浓厚的叹逝意味。时光流逝,众芳芜秽,从而引起诗人对人生的关注,对生命不永的感叹,从而构成一种意度回旋的韵律。叹逝,其实就是抚慰生命。楚辞这种物哀精神,在中国艺术中化为深沉的时间性咏叹。(节选自中国美学十五讲)(1) 简要概括这

7、篇文章的论述层次。 (2) 第三段中提到的魏晋诗歌中反复使用的一个意象 “转蓬”指什么?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3) 楚辞中的“物哀”思想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5. (12分) (2017高一下惠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木匠李直海飞名满暨阳的斯宅大财主斯元儒要造一幢一千根柱子组成的大房子,斯元儒让人把告示贴遍了暨阳城的大街小巷。谁要是能把工程包下来,谁就能成为一个不小的财主。上百木匠像蚂蚁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向了斯宅。斯元儒穿着白色绸衫,指了指堆在地上的一堆歪来扭去似乎只能当柴烧的木头,轻声问:“这些木头可以派什么用场?”一个木匠走了,又一个木匠走了,上百木匠像蚂蚁一样四散。空荡荡

8、的门前,突然多了一个年轻人,年轻人也轻声说:“这些木头可以做架马。”架马是江南一带木工用的辅助工具。斯元儒看了年轻人很久,年轻人也看了斯元儒很久。斯元儒说:“你叫什么名字?”年轻人说:“我叫李直。”从此李直的影子就时常出现在斯宅千柱屋的工地上,他从来不亲自动手干活,但是一直称自己是著名的木匠。有许多时候,他关起门来读书,而且写写画画。他把斯元儒让他住的房子当成了书房。当然也有许多时候,他会出现在工地上,工人们都是他招募来的,工人们对他异常恭敬,都叫他“李师傅”。他从来都不曾和工人们说话,他只会在听到工人叫他时,轻轻地答应一声。隔一些日子,他会拿出一张图纸,再隔一些日子他又拿出一张图纸,东阳的木

9、雕师傅来了,义乌的砖雕师傅也来了,许多工匠们聚集在一起,像一支部队一样。李直就是首长,李直发誓要造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房子,它不会比皇宫大,但至少要比皇宫精致。许多工匠发现,李直的头发居然在短短一年内变白了,而工程却迟迟未能完工。工匠们还发现,斯元儒的女儿斯冬梅,经常跟在李直的屁股后头巡视工程进度,还有就是斯冬梅咯咯的笑声经常出现在李直的房间里。建好的千柱屋,美轮美奂,方圆几百里,恐怕无以能比。斯元儒给工人们发了工钱,他多喝了几杯,突然说:“今天我把小姐斯冬梅许配给李直。”工人们正在划拳行令,突然停了下来,很静。稍顷,工匠们齐声欢呼。李直笑了笑,用手理了理头发,他的头发像一丛白菊怒放着。接下来的

10、日子,李直在千柱屋里住了下来,只是读书写字。斯冬梅常伴着他,有一天对李直说:“我爹说你不是木匠,你可能是一个好的设计师,但不会是一个木匠,因为你的手这样白嫩,你从来没有接触过锯斧刨。”李直说:“我不仅是优秀的设计师,还是优秀的木匠,优秀的木匠是不用自己亲自动手做活的,就像优秀的厨师从不自己切菜一样。”斯冬梅笑笑,斯冬梅在又一个日子里说了同样的话,李直说:“你拿工具来。”锯斧刨等工具都拿来了,千柱屋里住着的斯元儒一家包括老妈子等几十口人全来了。斯元儒说:“李直,如果你做不来木匠,你就得离开这里了,我想把我的女儿许配给一个优秀的木匠。”李直没说话,他取了一根歪七扭八的木头,到黄昏的时候,他做了一匹

11、歪来扭去的马,所有人都大笑起来,在大笑声中开始离开,只有李直一个人立在原地,默不作声。而他白嫩的手上分明多了几个紫血泡。李直要离开了,斯元儒付清了所有的工钱。离开之前,斯元儒请李直吃一个刚刚送来的西瓜,李直拿起一把凿子,三下五除二把西瓜分成许多块。然后他拿起一块笑着说:“这一份是我的。”他边吃西瓜边走出了千柱屋的大门,走出许多路以后,他扔掉了手中的西瓜,一回头看到了倚在门框上的斯冬梅,就笑了一下。斯元儒也在吃西瓜,他吃了很多西瓜,他的心里也在笑,女儿许给木匠那是自己一时冲动,现在这个相当知趣的木匠自己走了。但是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用小小凿子切的西瓜竟平整得像刀切一样。他愣住了,一阵风吹

12、来,那匹院子里李直做的木马,原本是站着都在晃的,现在在风力作用下竟然嘚嘚地奔跑起来。斯元儒的脸突然变青了,他遇到的不是一个只为了赚一点工钱的木匠,而是一个世外高人。斯冬梅也愣住了,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掉下来。斯冬梅对斯元儒说:“我一定要跟他走。”然后,斯冬梅去追赶李直。在一个叉路口,斯冬梅看到了一个箭头,又一个叉路口,又看到了一个箭头。斯冬梅追上李直的时候,李直说:“我怕你追不上我就画了许多箭头。”李直又说:“你跟我走吧,我给你造一幢精致的木房子,你给我生十个孩子。”李直说:“我要让他们成为十个优秀的江南名匠。”这时候,一场清凉的雨开始飘落,斯冬梅扑进李直的怀里,开始了一场一生之中

13、最痛快的流泪。(选自21世纪金奖小小说)(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上百木匠像蚂蚁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向了斯宅”“像蚂蚁一样四散”,两个“像蚂蚁一样”的重复,形象而又幽默地表现了建造一千根柱子的大房子的工程难度之大。B . 斯元儒指着一堆歪来扭去的木头“轻声问可以派什么用场”,李直“轻声说可以做架马”,两个“轻声”重复,表现了前者语轻而用意深,后者语轻而信心足。C . 斯元儒看了李直很久,李直也看了斯元儒很久,两个“看了很久”的重复,表现了前者对对方的赏识与信任,后者对承接工程的坚定信心。D . 李直在工地上从来不动手干活,从来不主动和工人们说话,

14、说明了他脱离生活实际且有点傲慢,增添了小说的真实性,为下文写其遭到嘲笑做了铺垫。(2) 小说在刻画木匠李直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分析。(3) 作者写到的木匠李直技艺高超,为什么要写他在众人面前“出丑”?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10分) (2017高二上河北开学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材料一: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他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

15、新闻、小说、图片等。(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由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也因此有5464%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换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杨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摘编自离亮调查:中学生阅读行浅阅读去世)材料三: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2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