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人家人爱苏东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0746565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人家人爱苏东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人家人爱苏东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人家人爱苏东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人家人爱苏东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人家人爱苏东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人家人爱苏东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之苏轼1——人家人爱苏东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演讲人:康震讲师简介: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李白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 4 部,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 5 项,主持、参与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4项。内容简介:这是一个全能型的文化巨人, 这是一个活得精彩的真心英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近一千年的时空当中,感染、感动着他身边周围、生前身后无数的人。公元 1037 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此时没有人会想到, 这个呱呱坠地的新生命在未来将会以荡气回肠、精彩绝伦的人生,影响着世间的人们。而他的一生,真的就像一部美妙的大片一

2、样,自始至终震撼和撞击着每一个走近他的看客。苏轼,曾经创造了北宋科举考试历史上的“最高分”,拥有了“全民偶像”的殊荣; 他是一个全能型的文坛领袖,也是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曾经青云直上、指点江山,也曾经几起几落、生死未卜,四十五岁被贬黄州,五十九岁被贬惠州,六十二岁被贬儋州,他的经历中似乎多了几分坎坷与折磨, 但是也许恰恰是这样的苦难经历,造就了他独特而鲜明的魅力。 于是,当我们回望他六十六年的人生就会发现,青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愈挫愈勇、老年的达观淡泊,竟然如此完美地结合在苏轼的身上,连绵千年依然余音绕梁。苏轼,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他既写诗填词做文章,也挥汗弯腰种过田;他“上可陪玉皇大帝,

3、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他是一个.真诚得让人心碎的人, 苏轼得到了最大多数人发自内心的喜爱。 那么人们为什么如此喜爱苏轼、欣赏苏轼,苏轼的身上,到底蕴藏着怎样巨大的人格魅力?这样一个人见人爱的苏轼苏东坡, 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呢?从今天开始, 就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一起,走近这位唐宋八大家中可敬可爱的文化巨人。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兄弟、父子并称的著名人物,比如说在三国时代有“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在西晋时代还有所谓的“三张”:文学家张载、张协、张亢;到了明代,还有著名的 “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宗道兄弟仨人。你看人家这一家子生得特别辉煌,一出来就是兄弟父子兵。还有

4、咱们今天要讲的“唐宋八大家”的最后一个系列“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一般的情况下,人们把父亲苏洵叫“老苏”,把大儿子苏轼叫 “大苏”最后那苏辙是 “小苏”。但是,咱们说句实话,就是刚才讲了“三曹”、“三张”、“三袁”,有很多其实大家都不太熟悉, “三曹”可能还好点,有的可能根本就没听说过。你要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特别是在文学艺术史上,兄弟父子并称的人里头,应该说“三苏”名气是最大的、最为著名的,那么在这个“三苏” 当中我们先讲谁呢?大家可能会说你先讲苏洵吧,他是老爸。我们不弄论资排辈这种事,我们从“三苏”里边最有名的苏轼开始。苏轼大家都很熟悉了,你说苏轼有名气,你说苏轼很可爱,你说苏轼很可

5、敬,那你得说出理由来,你不能很笼统地这种理解。我们说苏轼很著名、名气大、很可敬、也很可爱,主要的我们分四点来.看他:第一点,苏轼是一个在文学艺术上的天才加全才, 这是他的可爱的一个基础,何以见得呢?我们掰着指头可以算,在诗歌领域里边,苏轼和他的弟子黄庭坚并称“苏黄” ,被认为是宋代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词的方面,他和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公认为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和主要的代表人物。 在散文方面,他和他的老师欧阳修,并称“欧苏”,被认为是宋代散文最高成就的代表,有句话说得好,是“欧文如潮、苏文如海” ,欧阳修的文章像潮水一样,苏轼的文章像大海一样,“欧苏”。苏轼的书法,“苏、黄、米、蔡”北宋

6、四大家他排第一,这书法是大家。他的绘画,跟他的表哥文同学的画,被认为是北宋“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擅长画什么呢,枯木、怪石、墨竹。苏轼在哲学方面,是当时北宋关学、洛学、蜀学这三大派当中蜀学的代表人物。在史学方面,苏轼也颇有见地。这么说吧,如果有一个人,只要在这其中的一项取得这样的成就,这辈子也可以告慰平生了, 但是苏轼在这所有项目上都有斩获, 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所以我们说他确实值得我们尊重, 确实是个人见人爱的人。苏轼是天才加全才,这个特点在“八大家”当中是具有惟一性的。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可以再接着掰着指头算,你像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等人,他们要么是散文

7、家;要么是诗人;要么是政治家;要么是史学家;要么是文物收藏家;要么是有的兼而有之, 但是他们中间没有任何一个人像苏轼这样在文学和艺术的领域里边有着全面的成就,在“八大家”当中,只有苏轼.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他一生当中写了2700 多首诗, 300 多首词,4800 多篇文章,总计将近一万首篇,他活了六十六岁,就算从二十岁开始创作,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这么大数量的创作,并且在这大的数量当中, 有相当一部分是精品, 这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确的一个奇迹。大家说你这说了半天,说他这个好、那个好的,何以见得呢?这创作到底在哪儿体现出来好呢?我们举个非常简单的小例子,写庐山。我们知道写庐山的诗,你首先得

8、说人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绝了。你再怎么写吧,你再去庐山,还能写得比这更好吗?不可能。什么叫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 苏轼就不会按照他这个套路再去写了,他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不写瀑布,不写“生紫烟”,写什么呢?写对庐山的人生的感悟。读李白的诗,你激情澎湃,激动得不行,浑身发热。读苏轼的诗,你会陷入到沉思当中,会把你变得更加成熟,会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正好写庐山这两首诗都是唐代和宋代最大的两位诗人, 最著名的两位诗人,写出了两个时代风格和时代性格的不同, 唐代是一个青春勃发的时

9、代,而宋代是一个成熟而富于思考的时代。你得这么写,这么写就叫原创诗人,以前从来没人这么写过,从这角度没写过,而李白这.么写了,你不能再按着他的路数来,那这就是苏东坡心中的庐山。你说苏轼为什么老是说人家第一, 什么全才、天才,这就是天才,你不服不行。所以我们说,这是他的第一个最大的特点。 我刚才说了,天才加全才,在“八大家”当中独一份,这是他可爱的基础,才子谁不爱啊,人见人爱。解说:天才加全才,苏轼确实有这样的资格赢得人们的青睐,然而仅仅拥有才情和魅力恐怕是不够的, 平和与道德的力量, 才能够成为感召天下读书人的利器, 苏轼在这方面恰恰是当仁不让。 围绕在苏轼身边,活跃着一批著作等身、 闻名天下

10、的文化精英, 苏轼以“士林领袖”的身份带动了北宋文坛的风起云涌, 在北宋文坛上留下了一段不可磨灭的传奇佳话,那么苏轼究竟是如何成为士林领袖的?苏轼与他的弟子、学生们之间有着怎样感人的师生情谊呢?可光有才还不行,你还得有范儿。苏轼第二个可爱的地方是,他是士林的领袖, 文人的领袖, 这个可不是所有的天才和人才都能够有的地位。在“八大家”当中好几个人都当过领袖,比如说王安石,这不用我说,改革变法的领袖,他当过宰相,他当然是领袖,但是王安石缺人气,反对他的人太多了,他成不了精神领袖。欧阳修最接近于苏轼这种状况,他不但当过副宰相,算是政治上的领袖,同时他领袖群伦,是文坛的盟主,这也算,但欧阳修有个弱项,

11、他在民间的影响力那跟苏轼根本没法比。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领袖,但是在政治上他们影响力要弱得多。至于像苏洵、苏辙、曾巩,那还从来没有获得过士林领袖这样的地位。.所以我们说苏轼这个士林的领袖,不是说着玩的, 确实有他独特的地方:首先他有基础,什么基础?苏轼在政治上那也是一方诸侯,他做过多任的地方官, 在杭州做过通判、副市长,还做过知州、市长,杭州知州、湖州知州、密州知州、扬州知州、颍州知州、登州的知州,八任。长期在地方担任第一行政首长,获得了丰富的地方行政经验。他在中央也做过很重要的官,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那你还让他做什么啊,都做遍了,就剩下做宰相了,翰林学士这就离宰相的位

12、置特别近了, 他做翰林学士的时候, 他弟弟做的是副宰相,总不能让你们俩都做宰相吧?在政治上是很有基础的, 很少有像苏轼这样的超级的大文人在政治上也有过如此广泛的经验, 所以你说他是士林的领袖,首先在政治上他有这基础,但是我们说,你这个士林的领袖,你不是说你官当得多,官当得大,能够自立山头,就能够成为领袖的,大哥不是那么好做的,得真有个领袖的样子。 苏轼最为人们所称道的就是他门下有所谓的“四学士”、“六君子”,我们经常说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我想接受过苏轼教诲和教导的人肯定非常多,但是这个“六君子”、这“四学士” 肯定是在里边最优秀的人物, 这些人能够聚集在苏轼的身边,其中一个主要的原

13、因是苏轼具有强大的道德的魅力,这些人,“苏门四学士、六君子” ,你像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李廌,这在当时文坛上那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他们为什么能够服服帖帖地跟随着苏东坡,道德的力量、人格的感召,还有文学和文化上卓越的创造力,让他们凝聚在一起。这不是因为苏轼官当得大, 因为,.苏轼倒霉了好几回, 他们是与苏轼的倒霉和兴起是共进退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一荣俱荣很好做到,一损还要跟着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所以苏门的“四学士”和“六君子”成为了后代文人心目当中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文人的群体。苏轼对他这个领袖的地位是很自觉的,当仁不让,他给朋友的信里边说,说凡是一个盛世,是要有文章事业的

14、,凡是文章事业要走向兴盛,必然要有领袖。想当年我的老师欧阳修就把领袖的重托给了我,我要自觉地承担起领袖的职责,我不是为了满足领袖的欲望,而是为了造成文章的盛世,等我老了,我over (死)了,我这副重担还要传给你们这些年轻人,文章的盛世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江山代有才人出”,他是很自觉的。当然,苏轼不是个夸夸其谈的人,不是说我做这个文坛盟主,你们就供着我,我洋洋自得,我特有派、我特风光,不是的。我刚才说了,在江湖上做大哥首先是要承担义务的,这些“六君子”、这些“四学士”是要受教于他, 是要受恩惠于他的, 我们举个简单例子吧,“六君子”之一的晁补之,写诗词和文章都写得非常好,他写了一篇文章挺好的,苏轼看了觉得写得也不错,可是有点小问题,这文章太华丽了。你想苏轼比这晁补之要大出十几岁、将近二十岁,既是长辈又是老师,而且苏轼当时在政治上地位很高,他看了这文章,他觉得这文章写得这么华丽是挺好,有才情,可是,对于一个年轻的文学青年来讲,刚刚开始从事创作,他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