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备课拓展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

上传人:xftxx****9158 文档编号:429918189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备课拓展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备课拓展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备课拓展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备课拓展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备课拓展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备课拓展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齐桓晋文之事》+高一语文下学期同步备课拓展课件(统编版必修下册)(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假如假如你现在穿越回到了春秋战你现在穿越回到了春秋战国国时代,你时代,你面对的是一个这样的面对的是一个这样的世世界:战乱界:战乱频繁,大国吞并小国。频繁,大国吞并小国。你你要在这个困局中完成大一统的伟业。要在这个困局中完成大一统的伟业。在在你的面前,有两条道路的可你的面前,有两条道路的可以以选择:一选择:一条是条是选择选择“霸道霸道”,用,用鲜血与白骨,通过战争不断地吞并,鲜血与白骨,通过战争不断地吞并,最终统一最终统一天下;一天下;一条是条是选择选择“王道王道”,用,用“仁仁”治国,以治国,以“民民”为先,为先,通过通过“仁治仁治”使天下归心,万国来使天下归心,万国来朝。朝。哪哪一条路更容

2、易,而你会选择一条路更容易,而你会选择哪一条?哪一条?孟子孟子选择了又是哪一条路?选择了又是哪一条路?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孟孟子子(约约前前372372前前289289),名名轲轲,字字子子舆舆。战战国国时时邹邹(今今山山东东邹邹城城东东南南)人人。我我国国古古代代著著名名的的思思想想家家、政政治治家家、教教育育家家。孟孟子子是是仅仅次次于于孔孔子子的的一一代代儒儒学学大大师师,是是战战国国时时期期儒儒家家代代表表人人物物之之一一,被被尊尊称称为为“亚亚圣圣”,后后世世将将他他与与孔孔子子合称为合称为“孔孟孔孟”。4444岁岁时时开开始始周周游游列列国国,先先后后到到齐齐、宋宋、滕滕、魏魏、鲁鲁

3、等等国国,游游说说诸诸侯侯,宣宣扬扬“仁仁政政”“”“王王道道”,但但始始终终不不受受重重用用。孟孟子子退退而而与与弟弟子子著著书书,遂遂成成孟孟子子。他他思思想想中中的的民民主主精精神神,民民本本思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孟子简介孟子简介 孟子孟子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到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到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大学、中庸中庸两篇,与两篇,与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合为合为四书四书,成,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题目都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来自四书。孟子的特点:

4、孟子的特点:善于论辩、极有气势、富于善于论辩、极有气势、富于想象。想象。孟子孟子 孟子思想孟子思想性善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性本善。仁政思想:仁政思想:主张统治者法先王、施行仁政。主张统治者法先王、施行仁政。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道德修养论:道德修养论:以以“大丈夫大丈夫”作为理想人格,主作为理想人格,主张舍生取义的义利观。张舍生取义的义利观。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更为变乱变乱,社会,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更加动荡不安。战国时期,列强纷争,各国战国时期,列强纷争,各

5、国诸侯国君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统一中原的霸主地位。对诸侯国君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统一中原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争地以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烈局面,致使广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号称强国,大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本文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本文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当时,齐宣王想仿效齐桓公、晋文公谋图霸业、记录。当时,齐宣王想仿效齐

6、桓公、晋文公谋图霸业、统一天下,并以此询问孟子。于是孟子围绕统一天下,并以此询问孟子。于是孟子围绕行王政、弃行王政、弃霸业霸业的主题与齐宣王展开了一场论辩。的主题与齐宣王展开了一场论辩。齐桓公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姓姜,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公元前),春春秋五霸之首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取君位。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

7、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解题解题晋文公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姓姬,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也是上古五霸上古五霸之一之一,与齐桓公并称,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齐桓晋文”。公元前。公元前632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

8、霸中第二位霸主,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解题解题姓名田辟疆身份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偶像齐桓公、晋文公嗜好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梦想王天下典故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滥竽充数王顾左右而言他齐宣王齐宣王u 齐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事?齐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事?春秋五霸,成就霸业春秋五霸,成就霸业齐桓公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晋文公晋文公定乱扶周,破楚救宋。两人皆是春秋时的定乱扶周,破楚救宋。两人皆是春秋时的霸主霸主。齐宣王想谈的就是齐宣王想谈的就是霸道霸道之事。但是,霸道与孟子所主张的之事。但是,霸道与孟子所主张的王道

9、王道是两个是两个对立的,而且对方是君王,孟子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向齐宣王推行他的对立的,而且对方是君王,孟子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向齐宣王推行他的“王道王道”思想是极其困难的。思想是极其困难的。齐宣王与孟子的谈话以齐宣王与孟子的谈话以“霸道霸道”开端开端,而孟子以,而孟子以“臣未之闻也臣未之闻也”一句一句巧妙地将话题巧妙地将话题转向转向“王道王道”。解题解题 王道王道VS霸道霸道用鲜血与白骨,通过战争不断地吞用鲜血与白骨,通过战争不断地吞并,最终统一天下。并,最终统一天下。用用“仁仁”治治国国,以以“民民”为为先先,通通过过“仁仁”使天下归心,万国来朝。使天下归心,万国来朝。君与臣,君与臣,王道王道与与

10、霸道霸道,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和理念,截然不同的两种身份和理念,即将展开一场世纪辩论!即将展开一场世纪辩论!一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胡龁(胡龁(hh)衅衅(xnxn)钟)钟 觳觫觳觫(hshs)褊(褊(binbin)小)小彼恶(彼恶(ww)知之)知之忖度(忖度(cnducndu)舆(舆(yy)薪)薪 便便嬖(嬖(pinbpinb)莅莅(l l)中国)中国商贾(商贾()赴赴愬(愬(ss)惛惛(hnhn)放辟(放辟(pp)邪邪侈(侈(chch)畜畜(xx)妻子)妻子豚(豚(tntn)彘彘(zhzh)庠庠(xinxin)序)序孝悌(孝悌(t t)颁颁(bnbn)白)白自学指导和检测1.借助课下注释、辅助资料

11、,翻译翻译文本。2.本文以对话为主,说理类散文,在阅读翻译时候注意抓住各自的观点。3.抓住重点字词字词、重点句式句式。二疏通文意疏通文意齐宣王问曰: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齐桓、晋文之之事,可得事,可得闻闻乎?乎?”孟子对曰:孟子对曰:“仲尼仲尼之徒之徒,无,无道道桓、文之事者,桓、文之事者,是以是以后后世无传世无传焉,焉,臣臣未之未之 闻也闻也。无以无以,则,则王王乎?乎?”曰:曰:“德德何如何如则则可以可以王王矣?矣?”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 助词,的助词,的使使听到听到代词,这些人代词,这些人 谈论谈论“是是”,这。,这。“以以”是介词,因、由于。是介词,因、由于。“是以是以”宾语前置,宾

12、语前置,“以是以是”因此。因此。不得已,不得已,“以以”,通,通“已已”,止。,止。名词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如何如何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说给我听听吗?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孟子回答说:“孔子及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孔子及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一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一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齐宣王)(齐宣王)说:说

13、:“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曰:曰:“保保民而王民而王,莫之莫之 能御也能御也。”曰:曰:“若若寡人者,寡人者,可以保可以保民乎哉民乎哉?”曰:曰:“可。可。”曰:曰:“何由何由知吾可也?知吾可也?”曰:曰:“臣闻之胡龁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有牵牛而而过堂下者,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王见之,曰:“牛何牛何 之之?”对曰:对曰:“将将以衅钟以衅钟。”王曰:王曰:“舍之!舍之!宾前宾前宾前宾前安抚安抚 阻挡,抵挡阻挡,抵挡 像像 从何处从何处 表修饰表修饰 到,往到,往 用来用来 古代新钟铸成,用牲畜古代新

14、钟铸成,用牲畜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行的血涂在钟的缝隙中行祭。祭。衅,血祭。衅,血祭。(孟子)说:(孟子)说:“安民、养民就可以安民、养民就可以称王称王了,(这样的王)没有人可以阻挡他。了,(这样的王)没有人可以阻挡他。”(齐宣王)说:(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民吗?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民吗?”(孟子)说:(孟子)说:“可以。可以。”(齐宣(齐宣王)说:王)说:“从何处知道我可以做到呢?从何处知道我可以做到呢?”(孟子)说:(孟子)说:“我从胡龁那听说这样一件事说:我从胡龁那听说这样一件事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了,问道: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了

15、,问道:“牛(牵)到哪里去?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的血)来祭钟。准备用(它的血)来祭钟。”大王您说:大王您说:“放了它吧!放了它吧!状后状后吾不忍其吾不忍其觳觫觳觫,若若无罪而无罪而就就死地。死地。”对曰:对曰:“然然则废衅钟与则废衅钟与?”曰:曰:“何可废也,何可废也,以羊以羊 易之易之。”不识有不识有诸诸?”曰:曰:“有之。有之。”曰:曰:“是心足是心足以以王矣。百姓皆王矣。百姓皆以以王为王为爱爱也,臣也,臣固固知王之不忍知王之不忍也。也。”恐惧发抖的样子恐惧发抖的样子 如此,这样如此,这样 既然这样,那么既然这样,那么 兼词,之乎兼词,之乎 用来

16、用来 本来本来 吝惜吝惜 孟子说: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问道:“牛牵到哪里去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准备用它来祭钟。”您说:您说:“放了它!我不忍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齐宣王说:“有这事。有这事。”孟子说: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我诚然知道您是于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我诚然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心不忍。”状后状后 走向走向 认为认为王曰:王曰:“然,然,诚诚有百姓者。齐国虽有百姓者。齐国虽褊褊小,吾何小,吾何爱爱一牛?一牛?即即不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就死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