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29904711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论文导读:为了及时了解周围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一般只要求进行周围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但是周围高层建筑物的位移却被忽视,为了避免因沉降或位移原因造成周围高层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城市建筑施工过程中周围高层建筑物要进行沉降和位移双重监测工作。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97 要求,城市建筑物密集区域的高层建筑的变形观测精度一般采用二级,平面监测网宜布设成网状。高程监测网布设成闭合或附和路线并联测已知水准点。监测网采用统计检验方法,定期进行检核,平面监测网测角中误差 ≤±1.5″ , 计 算 公

2、式 为 Mβ&Prime产± (W三角形闭合差、N:三角形个数) 。位移观测点一般布设在高层建筑物的顶部拐角处,目标要明显、清楚、易照准。关键词: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平面监测网,高程监测网,中误差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已成了现代化大都市的一道风景线,但建筑施工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建筑物基坑开挖以后,至基坑回填期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尤其明显。为了及时了解周围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 的变化情况,一般只要求进行周围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但是周围高层建筑物的位移却被忽视,为了避免因沉降或位移原因造成周围高层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城市建筑施

3、工过程中周围高层建筑物要进行沉降和位移双重监测工作。1 平面和高程监测网的要求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97 要求,城市建筑物密集区域的高层建筑的变形观测精度一般采用二级,平面监测网宜布设成网状;高程监测网布设成闭合或附和路线并联测已知水准点。监测网的布设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 2 倍,点位稳固可靠利于长期保存,不少于3 个。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面、高程监测网可以使用同一点位。平面监测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高程监测网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平面和高程监测网观测 2 次,分别进行平差计算,取各点的坐标、高程平均值作为各点起算数据。监测网采用统计检验方法,

4、定期进行检核,平面监测网测角中误差≤±1.5″ , 计 算 公 式 为Mβ&Prime产±(W三角形闭合差、N:三角形个数);高程监测网每站观测高差中数中误差 ≤±0.50mm ,计算公式为:MW =± (W 闭合差、N:闭合差个数、n:每闭合差测站数)。通过长期观 测检核及中误差的计算,证明监测网稳定可靠,以保证提供 资料的准确性。平面监测网采用不低于 2″ 级仪器观测, 高程监测 网采用 S1 或 S05 级精密水准仪观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检查。2 沉降和位移观测点的要求沉降观测

5、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论文大全。位移观测点一般布设在高层建筑物的顶部拐角处,目标要明显、清楚、易照准。沉降和位移观测点观测精度同监测网。建筑物的位移观测尽量采用方向交会法。论文大全。建筑物的沉降和位移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一般在基坑开挖前施测,其他各阶段的观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和位移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情况是在建筑物基坑回填或者降水结束后,周围建筑物的

6、沉降和位移趋于稳定,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再观测 2 次后可结束外业工作。4 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的原则为提高观测精度,尽可能消除多种误差影响,每期观测均采用以下方法:固定仪器设备,仪器设备要定期检查;固定作业人员,作业人员必须接受过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采用相同的观测图形、程序方法、固定设置镜站;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以上措施使所测的结果具有较高统一性,保证各次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位移量更真实可靠。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规范的要求,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方法一致、 严谨有序、 步步校核、 结果正确。每

7、次所观测的沉降、位移情况要填表,及时反馈至各有关部门。最终提交资料包括:1) 平面和高程监测网的点位布设图;2) 沉降和位移观测点的点位布设图;3) 位移观测点的位移量、累计位移量成果表;4) 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累计沉降量成果表;5) 沉降观测点的累计沉降量平面图;6) 位移观测点的累计位移量平面图;7) 位移观测点的时间- 位移量曲线图;8) 沉降观测点的时间- 沉降量变化曲线图;9) 测量技术报告。6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应以位移、沉降的成果表和曲线图为根据,结合我们了解的工程进展的时间段情况,在位移、沉降观测的起止时间以内,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进行。资料分析要给出观测的起止时间,共计观测次

8、数,位移、沉降的累积量,在工程进展中各个过程阶段的位移、 沉降状况, 如阶段位移、沉降的量,位移、沉降的速率等,说明各个过程阶段中周围建筑物的变形如何,量级大小,是否符合正常情况变化,总之,要尽量说清建筑物的变形变化过程,在观测的最后阶段建筑物的变形趋于稳定,可以停止观测。实例分析,在济南市某大厦施工期间,我们对其东侧一高层建筑物( 28 层)的监测过程,就是按上述方法进行的,最终平面监测网测角中误差为Mβ″=±1.5″ ,高程监测网每站观测高差中数中误差为 MW=±0.12mm。达到了二级监测网的精度要求,经过多次联测也证明各监测

9、网点稳固可靠。论文大全。在沉降和位移观测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按规范和施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对观测时间及遵循的几个原则都严格层建筑物位移观测中前3 次观测到的上顶位移累积量达到了7.5cm, 这一期间是大厦基坑开挖初期,对周围高层建筑物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但该阶段观测到的高层建筑物累积沉降量最大只有-1.1mm,为了避免位移量进一步增大,保证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施工方经过认真研究,在大厦基坑靠近高层建筑物的一面采取地下水回灌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该建筑物的位移量逐步减小,位移累积量也没有出现明显增加,最大至9.3cm 。大厦基坑开挖结束后,随着大厦载荷的增加,高层建筑物的上顶位移累积量逐步趋于恢复,至观测结束位移累积量稳定在3.5cm 附近。而后期最大累积沉降量为+1.3mm,从沉降资料可以看由,该建筑物前期处于下沉阶段;后期又缓慢回升,趋于稳定,与观测到的上顶位移观测资料趋势基本吻合。7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沉降观测并不能完全反映我们监测的建筑物的变化情况,位移变化较大时尤其如此。因此,城市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周围高层建筑物的沉降和位移监测工作缺一不可。参考文献: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972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