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工艺概述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29903678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凹版印刷工艺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凹版印刷工艺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凹版印刷工艺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凹版印刷工艺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凹版印刷工艺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凹版印刷工艺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凹版印刷工艺概述(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凹版印刷工艺第一章 . 印刷原理第一节 . 印刷1.概念: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原稿的图案和文字进行复制.2. 种类:A 、一般印刷:凹版印刷;凸版印刷;平版印刷(胶印);孔版印刷B 、特种印刷:采用不同于一般制版、印刷、印后加工方法和材料生产供特殊用途的印刷方式。静电印刷;喷墨印刷;热转印;立体印刷;立体印刷;全息照相印刷;金属印刷;软管印刷;曲面印刷;电路板印刷;磁性印刷第二节印刷五大要素1. 原稿:印刷对象,即被复制物。 A 、文字原稿B 、绘画原稿:线条原稿;连续调原稿 C 、照相原稿:透射原稿;反射原稿D 、光盘2. 印版:传递被分解色彩的图案和文字的材料3. 油墨:获得印刷图文的主要

2、材料。4. 承印物:承受印版油墨、形成印刷图文的材料。5. 印刷机械:用以完成对原稿图文进行复制的机械。第三节凹版印刷1. 概念:需印刷的图文部分低于非印刷的空白部分。2. 特点:. 墨层厚度变化范围大(版深1-50 ),因而色彩密度变化范围大,层次丰富。 . 层次细腻,适合表现连续调。(凹版油墨流动性强,网点之间涂有一层薄薄的墨晕)。. 版辊周长允许变化,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印品。 . 适用范围广。选用不同的油墨,可在相应的承印物上印刷。如塑料、纸张、纺织品、铝箔等。. 耐印率高。因网版镀铬质地坚硬,可以长期保存。 . 制版工艺复杂。不稳定因素多,费用高,制版周期长。. 腐蚀及镀铬废液污染环境

3、。. 印刷过程溶剂挥发污染环境。3. 凹版印刷工艺流程干燥多色套印冷却印刷品压辊承印物转移 2版辊刮刀转移 1油墨第四节:凹版印刷原理1. 色彩合成原理1) 、通过对原稿色彩的分解、传递和合成完成复制。A、对原稿色彩的分解 -色彩分解B 、制版 -色彩传递C 、印刷过程 -色彩的合成2 )、色彩的基本原理A、产生色觉的二个基本条件:a、可见光。 B、可感受可见光的眼睛 .B 、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被动性和粒子性(波粒二象性),其波长范围为380-760nm.但是人眼对 380-400nm 及 700-760nm 波长范围的敏感性很小,所以忽略不计,人眼对不同的光感受不同的颜色。紫外光700

4、nmC 、人眼中有三组感光感受器感红感受器较多感绿感受器若受损 - 色较少感蓝感受器盲非常少自然界中的景物色彩密度往往是连续的,称为连续调。而印刷品的色彩密度不是连续的,被网点隔开,称为半色调。为什么我们看起来的的感觉仍是连续的呢?A视角B由于视角的影响,当 1 /60时,人眼已经不能分辨出是两个点,而看成为一个点。2. 压力原理:印刷的基础,是在一定压力下油墨分子与承印物表面分子达到一定距离才可能产生分子间力。一般距离在 2-4A 3. 毛细现象:凹引过程中的油墨转移,主要是借助毛细现象完成的。压辊图 A 、压印区网眼(毛细孔)版辊印版与承印物接触的瞬间,在交界处产生毛细孔,由于毛细现象的作

5、用,网眼内的油墨会自动上到承印物的表面,同时由于版辊的旋转运动,离心力也使版辊表面的油墨加速转移(图 A),而在印版与承印物接触以前,毛细现象使油墨能够克服离心力,附着在网眼内 图 B 。图 B 、毛细孔印版液面升图 C、毛细现象高现象4 、表面润湿原理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作用,是油墨附着的前提。润湿过程就是相界面上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衡量润湿程度的参数是接触角。表面张力:增加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功.A 、净吸力:分子在体相内部与界面上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例:cbdAABMAd CBC.MEBBD物体内部某分子 (M) 在各个方向所受力是均等的。F液体表面某分子 M 所受的各个方向的吸

6、引力,其中 A、B 的力可以互相抵消, E 向力、并有 C、D 向下的合力 F,C 、D 水平分力也互相抵消,所以分子 M 受到一个垂直于液体表面指向液体内部的 ”合吸力 ”,通常称为净吸力,由于有净吸力的存在 ,致使液体表面的分子有被拉入液体内部的倾向,所以任何液体表面都有自发缩小的倾向,这也是液体表面表现出表面张力的原因。B 、表面张力以球形液滴铺展到表面为例液滴 ,体积 V液滴 ,体积 V表面积变大、意味着液体内部的某些分子被“拉到“表面并铺于表面上。当内部分不变 ,表面积不变 ,表面积子被拉到表面时,需要克服内部分子的吸引力而消耗功。因此,表面张力可定义为增加单位面积所消耗的功。表面张

7、力的单位是。是作用在单位长度上的力。即:分子间力可以引起净吸力。而净吸力引起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永远和液体表面相切,而和净吸力相互重直。C 、表面润湿液体在固体表面形成液滴,观察形态。承印物可以被表面张力小、 接触角小的油墨所润湿, 或者说二者较接近时才能润湿。理论上讲:若某种物体表面自由能低于 33dyn/cm ,就几乎无法附着在目前所知的任何一种胶粘剂。、油墨的转移过程印刷过程中油墨是在强制受压的情况下进入承印物与印版之间隙的。随后油墨膜在承印物与版辊之间因接触和受压及润湿和铺展形成相互之间的附着力。在辊与辊的出口处(减压部位)。先是在薄膜的内部形成微细丝,最后墨丝破裂墨膜被分离成二部分,分

8、别附着在承印物上及印版上。使油墨膜分裂并转移到相应物面上的力是油墨对承印物的附着力。假使附着力很弱(如未经电晕处理、压辊缺陷等),油墨不会分裂、也就不能正常转移到承印物上。附着力在墨膜分离过程中作用时间是非常短暂的, 只有万分之几秒, 而且是周期性的冲击力。墨膜的分裂、转移是墨膜对附着力的一种动态响应。由于作用时极短、这时油墨表现出固体的刚性特点即弹性,也就是拉得太长(墨丝)会断裂,断裂后会回弹的特性。而油墨能够拉成丝、是由于油墨是流体、具有粘滞性、能流动、所以可伸展得很长。在油墨成丝的过程中,是其粘滞性起主要作用、 弹性起辅助作用, 而在油墨的断裂过程中是油墨的弹性起主要作用,油墨的粘滞性起

9、辅助作用。墨膜在上述过程中所表现来的阻止墨膜的破裂的能力、叫油墨的粘着性,即分子间的连结力,是其在附着力作用下的一种表现。如果粘着性大于附着力,则油墨不会转移到承印物上。在墨膜的破裂过程中,有二个因素起主要作用:一个是墨膜内空洞形成的机会及扩展情况、主要与油墨分裂过程中的压力分布及油墨的树脂此时的物理性能有关;另一个是墨膜形成丝状纤维的能力,叫油墨的拉丝性。油墨转移瞬间的粘弹性是决定油墨分离和转移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而印刷过程中,速度、印刷距离、刮墨效果、溶剂配方、压力分布(压辊的软硬影响)都会影响印刷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印版不同深度和大小的网眼内、油墨因其表面积与体积比不同网眼内油墨的溶剂挥发

10、不同、因而表现出来的粘弹性也不同,所以导致印刷效果的不同,即同一条件下,不同网成的印刷效果不同,有的会发花、有的会干版,用放大镜观察,网点的形态也不尽相同。压辊墨膜的破裂版辊第二章油墨和溶剂第一节油墨1 、概念 :油墨是印品获得图文的材料。从本质上讲,油墨是一种有色、细腻、稳定的胶体,具有触变性。、成份:油墨的组成有机颜料颜料色淀颜料主剂无机颜料连结料:有机树脂、溶剂粘度调整剂流动性调整剂粘着性调整剂防脏剂等助剂干澡调整剂干燥剂色调调整剂冲淡剂提色剂(1)、油墨是一种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 它的主要成分相的连结料所组成。(主剂 )是作为分散相的颜料和作为连续颜料赋于油墨以颜色,连结料为油墨提供必

11、要的转移性能为了提高油墨的印刷适应性,还需添加一部分添加剂作为肋剂,以改善油墨的性能(2)、油墨结构的理想化模型:微细而竖硬的固态颜料粒子,外面包裹着一层由表面活性剂构成的牢固而较软的外壳稳定地悬浮在粘稠态的连结料中,形成一个稳定的胶体分散系由于液态的连结料充塞在固态的颜料粒子之间,在印刷过程中液体介质的内磨擦便代替了固体粒子间的碰撞,所以油墨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颜料 颜料是一种粉末状的颗粒物质,一般不溶解于树脂和溶剂之中,但是可以均匀地分散在介质中、涂于物体的表面、形成色层。颜料是油墨中的展色剂。它的分散度(指颜料颗粒的大小)、着色力、遮盖力等、对油墨都有直接的影响。油墨中的颜料颗粒、必须

12、完全浸没在墨膜内的连结料中,颗粒的大小不能超过墨膜的厚度,否则会影响印品的光泽。颜料颗粒越小,油墨的色调饱和度也就越大。添加溶剂时应一边搅拌一边慢慢倒入溶剂。多量溶剂急速稀释,往往使均匀分布的颜料粒子形成裸露状态,失去应有的光泽度和透明性。此外,油墨的耐光、耐水、耐酸、耐碱、耐醇、耐温等性能也是很重要的。()、连结料连结料是油墨的主要成分、它的性能直接影响油墨的质量和印刷效果。不同性能的连结料可配制不同性能的油墨,即连结料决定了油墨的性质,决定了油墨的种类。第二节 凹印油墨的种类根据油墨中连结料的不同而分类。聚酰胺油墨硝基纤维油墨氯化聚丙烯油墨聚氨酯油墨不同类型树脂油墨,其所用溶剂也不同。适用

13、的承印物也不同。第三节油墨的属性、色相 色相是颜色的主体,即颜色的本相。实际色相是物体对光谱有选择性的吸收和反射的综合结果。以光谱主波长为依据,物体由于光源强弱的不同,色相就有明暗变化的区别。但基本色相不变。、亮度(又称明度)亮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性质而言,如深绿、浅绿、深灰、浅灰,与色相有关,是取决于光谱辐射能量的相对反射率,使人们兴奋的程度,也就是明亮程度。亮度即从白色到灰色直至纯黑。一般把亮度分为十一个级别,为墨,为白,为暗调,为中调,为明调。3 、饱和度(又称彩度)饱和度是指颜色相的纯正程度。颜色的鲜艳度,也就是色彩中所含有的灰色成分多少的对比值。当某种颜色的色相接近光谱颜色,此彩色的饱和度就大即彩度高,在色觉上感到此色鲜艳,不含中性灰色。饱和度与色相、亮度是不同性质。例如某一色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