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29891380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合肥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合肥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合肥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合肥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肥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三下武邑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唐诗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历代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刘勰云:“规范本体谓之镕,剪裁浮词谓之裁。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肬赘也。”又云:“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这个原则虽然对各种文体都适用,但显然对于篇幅有限的诗体更为重要。而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有限,作者又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更多的意蕴,所以不能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从意象的角度来思

2、考这种原则,显然会导出对于意象密度的追求。何谓“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但是,是不是意象密集的诗一定是好诗呢?或者说,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的诗就越好呢?下面以五律为例做些分析。“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它也招致了一些非议,有人就说:“水声、飞泉、

3、树松桃竹语皆犯重。”其实正是指此诗意象过于密集。那么,为什么意象过于密集也会是一种缺点呢?简单地说,原因在于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从上述论述可以得出两个貌似互相矛盾的结论:对于诗句来说,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是利弊参半的,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名句和名篇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也就是说,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由此可见,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名句都是意象密集的,但是意象密集肯定是构成名句的重要条件。因

4、为名句的篇幅仅有寥寥数字,如果意象的密度太低,那就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也就难上加难了。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对意象的密度是相当留意的。唐诗名句的意象密度大多较高,这是唐代诗人写诗时精雕细琢的自然结果。唐诗名篇的意象则以疏密相济为普遍规律,唐代的优秀诗人有意无意地把一篇作品内的意象密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疏密有致的佳作。(摘编自莫砺锋论唐诗意象的密度)(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强调语言要简洁,指出写作需字斟句酌,才能达到精炼。B . 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利弊参半,有些作因意象密

5、集而见胜少,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这需要作者把握一个合理的度。C . 诗篇或诗篇包含的意象越密集,所承载的意蕴越丰富,更能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D . 唐代的优秀诗人对意象的密度相当留意,把诗歌意象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优秀的诗篇。(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意象”就是主观的“义”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B . 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而且密度过大甚至是诗的一种缺点。C . 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

6、不遇虽然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这首诗也因为在写景时意象过于密集招致了一些非议。D . 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诗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因此唐诗很少有泼墨如水的长篇巨制。B . 如果古典诗词的篇幅不是有限的,作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的需要来选择意象,表达意蕴,对遣词造句也可以不做要求。C . 名句篇幅有限,意象密度太低就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加大诗歌意象密

7、度无疑是必要的创作手段之一。D . 整首诗的意象要“疏密相济”,恰到好处,唐代的优秀诗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很好地贯彻了这种精神。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29分)2. (11分) (2015高一上临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

8、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

9、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壁:修筑营垒B . 及羽背关怀楚背:背靠C . 自矜功伐矜:矜持D . 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过:过分(2)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B .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C .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D .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10、(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愿足下更虑之!”中,“足下”是太子丹对荆轲的尊称,而“竖子不足与谋”的“竖子”则是对人的蔑称。B . “郎中”一词在不同时代,含义有所不同。如 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这里指宫廷侍卫。C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其中“本纪”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如项羽本纪;“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D . 我国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荆轲刺秦王中,“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鸿门宴中摘录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

11、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 (10分) (2017高一下南昌月考)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1) 简要分析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2)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8分) (2019高三上海淀月考) 在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受下赏的条件是:_,_。 (2) 古诗文中不乏借酒助兴的语句。陶渊明在归去来号辞中用_,_。写出了他在辞官归隐后,和家人团聚的温馨快乐。 (3) 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

12、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四句,写出了祖母时日无多,呼吸微弱的样子,流露出作者对祖母的拳拳深情。 (4) 苏轼的念娇赤墅怀古流露出消板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流露消极情绪的语句是:_,_。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12分)5. (12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长发短缨田洪波21岁的孙凤英加入抗联队伍那会儿,一条麻花似的大辫子长至腰间,油汪汪、黑亮亮的。她原是宣传小分队的成员,随着战事吃紧就混编到四支队来了。对此孙凤英相当得意:俺也是抗联正规军了!的确,正规军的孙凤英有枪了。枪是短枪,而且孙凤英还扎上了绑腿,走起路来飒

13、爽英姿。每天行军途中,孙凤英总不忘唱上几句小鬼子把门什么的。她嗓音清细,战士们听着脸上都一扫阴霾和疲惫。可惜好景不长,有一天她的歌声被从营地上下来的一位营长听到了。营长围着孙凤英转了两三圈,把孙凤英转毛了,小脸通红不知营长要干什么。“你以为这是在舞台上吗?去,把你的辫子给我剪了!”营长突然发起怒来。有几个女兵吓得吐了下舌头,拉起孙凤英就走。孙凤英张了张嘴想告诉营长,我这辫子可是留了20来年!可末了,她看了看冲她直摇头的同伴,只是咬紧了嘴唇,什么也没说。孙凤英不情愿地被剪成短发了。剪成短发的孙凤英不可抑制地一个人坐在光秃秃的树桩上好顿哭。许久,才把头猛地一甩,继续冲女伴们扬起那张青春的脸说笑。孙

14、凤英还是那个爱唱歌的孙凤英,只是歌词换了:红旗飘飘在半天空/好似草堆落火星/妇女姐妹入抗联/长发剪成短缨缨孙凤英好像天生不知道什么愁事,哪怕子弹从她耳边穿过!战事紧,可每次打完仗孙凤英都不忘化化妆。用烧过的火柴杆儿、细树枝儿,或者把大红纸蘸点水洇一洇,往脸上、眉上、唇上轻轻一抹、一描、一勾,一个妩媚无比的孙凤英就出现了对一些女伴的狐疑,孙凤英干脆搬出营长的话给挡回去咱们是正规军。正规军就要有正规军的样子!把个女伴噎得眼直翻白。孙凤英却仰天大笑,开心无比。起始,战士们累了还能听孙凤英亮亮嗓子。可仗越打越激烈,孙凤英就长时间没有尽情亮嗓子的机会了。不过,除了唱歌,孙凤英还懂一点医护常识,也会把饭烧

15、得很香,于是后来,孙凤英的角色就杂了,甚至缝缝补补,浆浆洗洗的活儿也常被她揽下来。就是在那会,孙凤英与副支队长刘老顺走到了一起。孙凤英有个被战士称为“百宝囊”的背兜,什么药包、天剪,补衣的碎布、针线等等,用场大着哩。可偏偏就让刘老顺给看在眼里了,就隔三差五找孙凤英,一来二去,两人就有了那层意思。是营长作主,给他们两人在营地上举行了婚礼。婚后月余,郭塌子战役便打响了。郭塌子战役,是抗联三团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尽管有战士在撤退过程中一直注意倒着走,在走过的脚印上撒上辣椒面,破坏敌人狼犬的嗅觉,奈何敌人还是步步紧逼,穷追不舍。于是在一个黄昏,六营的战士们撤到了山峰陡峭的七星峰。再往前走已经没有路了,而两岸悬崖相距两米左右。营长指挥众人一个个跳过去,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