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十大必看电影资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29876325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8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师十大必看电影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摄影师十大必看电影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摄影师十大必看电影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摄影师十大必看电影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摄影师十大必看电影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师十大必看电影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师十大必看电影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摄影师十大必看电影落霞孤鹜 发布于:2009-05-21 09:40序言欣赏并观摩电影,并不仅仅是摄像师的专利,拍摄静态照片的摄影家们,同 样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教益。从摄影家的角度欣赏电影,注重的并不是演员的投入 表演,也不是惊心动魄的视觉效果。那么,摄影师选择电影的基本条件和原因究 竟是什么呢?首先,最重要的是用光的角度和环境。其次是场景的选择。为此, 我们选择了以下的十部电影,它们的场景令人过目难忘,恨不得身临其境。这些电影大多可以买到正版的DVD,但也有些极其罕见,这也显示出它们 的珍贵。1Baraka (天地玄黄)Baraka 是一个古代伊斯兰苏非派单词,含义是“祝福”。这部影片在刚推出

2、时评价极高,被一些疯狂的影评家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 的纪录片”。几年前甚至有人声称如果被流放到荒岛上,唯一愿意携带的电影就 是它。这部电影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自始至终没 有一句对白。面前的景色究竟来自何方,完全靠观众自己揣摩。PM5TERAW M加汕IV沛血叩FiSRWJtofWtMAGlOSCs 网a亠 f 黑囲篩 fhokeSPECJAL JCOLI,ECTORPS EDITION据称,导演Ron Fricke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带着三人拍摄小组,花费14 个月,走遍了六大洲的24 个国家。共耗费四百万美元。对于这部无需支付演员 的高额出场费的电影来说,投资是相当可

3、观的。如此高投入的另一个原因是拍摄 器材:它使用昂贵的TODD-AQ 70毫米格式。同时,本片的音乐效果极为优秀, 为你带来不可多得的视觉和听觉双重震撼。Baraka 中的场景,是任何一个摄影师都梦寐以求的。前一分钟你还在为短 尾猿那极似人类的脸而浮想联翩,后一分钟就来到了日本积雪的富士山;来不及 细味印度恒河边的火葬仪式,又在叙利亚寺庙前徘徊驻足。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 看的电影,因为其中的内容如此丰富,浮光掠影的浏览根本无法完全吸收。除了风景之外,导演还利用电脑程控技术,拍摄了大量延时镜头,以反映曼 哈顿和东京街头的繁忙场景。这固然是动态影片的特点,但是静态照片摄影师能 不能考虑使用延时曝光效

4、果来表达一些忙碌的景象呢?随这部电影上市的还有一本精美的画册,详细的记录了电影拍摄的种种有趣 的经历。同时附有大量的彩色和黑白照片。如果非要说这部电影有什么不足的话,它的创意和拍摄手法似乎和1983年 的一部名为Koyaanisqatsi的电影颇为雷同。有意思的是,Koyaanisqatsi 的导演和摄像也是这位 Ron Fricke。正如这部电影颇为怪诞的片名一样,这是一部献给所有懂得,并愿意欣赏视 觉艺术的人士的杰作。2. Barry Lyndon (乱世儿女)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先请教各位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有f0.7的镜头?即 使是在工业发达的 21 世纪,这样的东西恐怕也无处寻觅吧。或

5、许,全世界只有 一块f0.7镜头一一就是导演库布里克拍摄这部乱世儿女所用的那一块。这块珍贵的镜头,据说是蔡司为美国航空航天局定制的产品,不知为什么流 落到了库布里克手中。他将这块镜头稍加改装后,安装到了摄象机上。f0.7的 巨大透光量,使得他在拍摄室内景物时可以完全使用烛光照明,而没有任何其它 的人造光源。ol com. cn0血STANLEY kyBRICKTWAN ONEAL fMARAERNSONPAljyCK MAGEEJ HARPY 曲咫应卫 E)1 為电 KOER GAY*HAM!LTO,fis ti44kirf n ynvnnvrrim有了这样的拍摄利器,这部电影无论是野外风景还

6、是室内空间,构图用光都 极其用心,就像是一幅幅流动的精美油画,随便拉出一幅,都能挂到墙上。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有意识的采用大量的“中心构图”,尤其在室内场景中,总是 用柱子、门窗、桌椅等物品标明画面的中心点,而那里也正是即将展开的场景的 中心,是摄影机想要引导观众关注的中心。从视觉心理上来说,只有在对称发生 偏转或变动时,才会有活跃动态的感觉,这种静止镜头中的标准对称,只能产生 沉闷的心理的感受。而这也正是库布里克想要传达的:一个死气沉沉的社会,等 级森严,无所事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 18 世纪的欧洲,当时英普同盟和法奥俄同盟正打得不可 开交。一文不名的爱尔兰无赖、穷小子Barry,由于机

7、缘巧合,结识了一个富有 的寡妇,并藉此挤入了上流社会。但他为了追求贵族爵位而和勋爵决斗,最后被 驱逐出英国。或许这部电影该译作欧洲版鹿鼎记更合适。在这部电影中,主角Barry Lyn don的扮演者Ryan ONeal很好的把握了 小无赖自由自在,毫无道德压力的心情。他本人和这部电影也获得了最佳电影艺 术学员奖,最佳艺术导演奖,不列颠最佳电影奖等一系列奖项。在这部超过 3 个小时的电影中,至少有二三十处值得记录为静态画面的场景。当然,如果你没 有以上所说的 f0.7 镜头,还是试着打几快反光板吧。毕竟, f0.7 听上去比神话 还遥远。3. The Conformist (同流者)这部电影可说

8、是大导演 Bernardo Bertolucci 的扬名立万之作。虽然情节 编排没有选用传统的“开始经过结尾”模式,但是,摄影师 Vittorio Storaro 充满灵性的拍摄,使得这部片子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极为讲究的用光, 罕见的拍摄角度,以及各种色彩滤镜的使用,都使这部电影增色不少。虽然拍摄 于 35 年以前,但是,今天的摄影师们仍旧可以从中学到许多,那就是:跳出陈 旧的框框,创造自己的风格。-DAZZI.INCiPlLUdH更多4美图就在blg?zblL如札enO u r F 11 I I i门勺这位来自帕尔马的 Bertolucci 导演,后来拍摄了家喻户晓的末代皇帝,自己也拿到了

9、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的其他作品还有遮蔽天空,巴 黎的最后探戈等等。4. Day of Heaven (梦断情天)静态摄影家经常会谈到所谓的“魔幻时刻”,也就是每天的黎明和黄昏。在这 些时间,微弱,温暖的日光使物体显得分外美丽。但是对于电影摄像师来说,常 常由于剧情和资金预算的限制,而无法选择“魔幻时刻”。很显然,没有任何一个 剧组愿意花大钱请演员和工作人员呆坐一天,就为了黄昏那片刻时分的拍摄。唯一的特例是这部拍摄于 1978 年的梦断情天。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二十 世纪初的一段三角爱情故事。导演马利克难得的聘请到了当时的两大著名摄像 师:Nestor Almendros和Haskell We

10、xler。它的绝大多数镜头都是在黄昏拍 摄的,并因此获得了 1978 年的最佳摄影金像奖。总之,这部电影的情节甚为离奇,也多少经不起推敲。但是,无法掩饰的是它杰出的视觉效果。以下是 Nestor Almendros 在电影杀青后的感想:“马利克告诉我,他要拍摄一部注重视觉效果的电影,通过视觉效果讲述故 事。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视觉效果的重要性,许多导演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演员 上。但是,这是一部用视觉效果说话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电发明之前的事, 没有电灯,因此光线常常很弱,完全依赖由窗外透进来的光线,这就是当时人们 的生存状态。 ”“所谓的魔幻时刻,其实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每天最多不过 25 分

11、钟。在这 段时刻里,太阳刚刚落山,天空还没有黑下来,却已看不到太阳了。这段时间的光线最为柔和,常常有一种魔幻的效果。有时,我们每天只能拍摄20 分钟。但 是这确实物有所值,影片效果非常美丽,浪漫。”5 Dreams (梦)这是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对梦的勾画。全剧由八个梦组成,分别是太阳雨、 桃园、风雪、隧道、乌鸦、红色富士山、垂泪的魔鬼和水车之村。这八个梦几乎 贯穿了人类生活的所有主题,战争与和平、社会与人生。在不同的梦境里有着不 同的场景,配合不同的色彩,把人类所面对的所有主题一一呈现。超现实的视觉 效果在当年颇为引人注目。D R E A MDYDDVcom抛开小日本的民族性不谈,这部电影给静

12、态摄影家们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尽 最大可能挖掘内心深处的想象力。很多摄影家受困于应接不暇的商业工作或“上 层意见”,而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灵感。但是我认为,作为艺术工作者,摄影家 总要尽可能的追逐自己的灵感吧。从摄影家的相机中出来的,不应仅是现实的反 映,还应该努力反映心中的构思。本片中,黑泽明大胆的使用了极为鲜艳的色彩 范围,从明媚的春光,到阴冷的隧道,或许每个人,都有个彩色的梦吧。总之,梦已经不仅仅是黑泽明个人的一种感情宣泄,在我们的感觉和感 情被烂片弄得越来越迟钝和粗糙的今天,我们其实需要的是这样一种真实的童 话,而不是那些让人越看越蠢的傻瓜教科书。6. 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

13、eror)这又是一部贝特鲁齐的电影。对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导演来说,拍摄末代帝王 溥仪的故事,都是巨大的挑战。贝特鲁齐成功的完成了这部跨度长达59 年(从1908 年到1967 年)的电影,并使其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故事的气势宏大 色彩浓郁,场面壮观。故事从1950 年冬天开始讲述起:清王朝废帝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 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 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敲门 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色彩的运用绝对是这部史诗的亮点。贝特鲁奇和摄影师 Vittorio Storaro 使用了相当罕见的色调渲染气氛。有人

14、说,这部电影的真正主角不是尊龙,而是 摄影师Storaro。例如,在溥仪的童年时代中,他的生活还算丰富多彩,这时的 色调以桔红色和明黄色为主。(溥仪在回忆录中也说过,小时候,由于他身边的 绝大多数物品都是代表帝王的黄色,因此他认为所有东西本来都是黄色的。)而 在“伪满洲国”时期,电影的色调变为压抑的靛青色。而当他受到毛主席的关怀, 接受再教育的时候,色彩变为朴素的灰色。在溥仪生命的最后阶段,颜色慢慢趋 向柔和,暗示着这个历经大起大落的人最后的觉悟1998 年,贝特鲁奇出版了一本书,The Last Emperor: Multiple Takes。在这本书中,他详细的阐述了在末代皇帝中的色彩运用

15、心得。作 为一个静态摄影师,应该知道:照片的色调至关重要,它极微妙又难以把握,甚 至能在不经意间引导观看者的心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故宫取景的电影和电视剧有很多,但是能真正拍 摄出故宫的宏伟庄严的却没几个。虽然是意大利导演的作品,但是,末代皇帝 足以给我国的众多“清宫戏”做典范。该片在西方上映后。立即掀起了“中国热”。1988 年,第60届奥斯卡奖颁 奖揭晓,末代皇帝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服装、 最佳作曲、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摄影和最佳美工 9 项奖。7.大红灯笼高高挂(Raise the Red Lantern)作为一部心理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对色彩的运用极为讲究。张艺谋不愧 是摄影师出身,不同色彩基调的反复出现,使观众的情绪也随着剧情忽高忽低。 乔老爷想在哪位太太的房中过夜,那位太太的门前就挂起大红的灯笼。经典三原 色冲印法的使用,使这部电影的红色和黄色十分鲜艳,而这在西方国家的电影中 是不多见的。同时,各式各样色彩鲜艳的服装,也使这部电影显得更为精致。这部电影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之一;意 大利第四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国际影评人学会大奖、天主教影评 人协会大奖、金格利造型特别奖、艾维拉诺塔特别奖;获美国第六十四届奥斯卡 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意大利全国奥斯卡大卫奖最佳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