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29797228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当前,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确实取得了可喜的 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内容知识化、来源局域化、忽视学生主体性等问题,严重阻 碍了学生的有效发展,违背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初衷。反思实践,为实现课程资源开发 利用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应积极开发多维度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来源广泛的课 程资源,并让师生共同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实践反思;实践反思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已然成为共识,也确 实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然而,在开发和利用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内容知识化、来源

2、局域 化、开发主体成人化等问题,不仅未能提高课堂教学之效,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反而导致教 学价值异化。笔者结合实际谈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其改进策略。一、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 课程资源内容知识化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 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 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 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社会资源;既有文字资源和实物资源,也 有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1然而,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师将课程资源狭

3、义地理解为教材、参考资料、辅导资料等文字资 源和教具、学具、建筑物等实物资源。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至上”观念影响下,教师对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出现严重的知识化倾向,表现为教师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度挖掘,重视对 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素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忽视甚至漠视对过程与方法的实践性资源以 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知识资源窄化和取代课程资源。这种狭义 的课程资源观使知识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学生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 “进入周转” 221,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导致教学价值的异化和学生发展的片面 化。2 课程资源来源局域化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

4、衡,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大一统的国家课程实难充分顾及到这 一点。新课程改革主张课程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 学生的适应性。一时间地方课程资源成了课堂上的重要元素,无论是语文课的写作还是品德 课的爱国教育,无论是地理课上的气候研究还是生物课上的作物介绍,都围绕本地区的现有 资源来展开教学。如一些学校大量增加本民族文化或乡土文化的内容,删除了不少反映现代 文明成果和大都市的题材。有些农村教师片面强调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 的内容进行删减或更换,教材中那些有关大海和城市的美丽词汇和精美插图本可以唤起学生 对外面世界和未来生活的好奇与向往,但却被教师狭隘的“

5、生活教育观”所限制,学生失去了 一次次感受和认识世界的机会。这种把地方课程资源视为一切课程资源的见解和行为必将导 致课程资源的二元结构分离城市资源与农村资源的二元分离、少数民族资源与汉族资源 的二元分离。的确,地方课程资源对该地区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最大限度地与学生的现有认知结 构“对接”,实现当前事物的意义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匹配”,促进学生顺利地开展意义建构性 学习。3课程资源开发应以当地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为起点,但是绝不能局囿于对地方课程 资源的开发而忽视其他地区和民族的特色资源、现代化的文明成果和多元世界文化资源的存 在。要始终牢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课程对本地区学生的

6、适应性,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课程,了解世界,融入社会。3 课程资源开发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教学就是师生作为主体共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然而由于课堂教学预设环节的存在,当前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主要限于教师。预设并没有为 学生着想,却更多地服务于教的一方,使课程资源的开发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基于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问题是教师是否考 虑到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即使考虑到了,教师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掌握学生对课程 的理解状况,又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学

7、情、个性特征和能力水平呢?实际上教师是按照 自己主观上认为的学生的情况来开发着自以为是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忽视学生成员的参与,随意加大课程难度,造成教学中违背伦理道德要求、剥夺学生个体权 利的霸权现象,是当前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有效策略1 积极开发多维度的课程资源学生三维目标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它们的共同实现是以知识技能 为载体,以过程方法为手段,以情感价值观为调节器,三者交相辉映,共同推动教学三维之 效的有效生成。课程资源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物质载体。为了全面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的三维 目标,教师不

8、能局限于对课本知识资源的过度开发,而应兼顾三维目标多维度地开发课程资 源既要开发与学科课程有关的陈述性知识资源和程序性知识资源,也要开发有关学习技 能、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策略和情感调控技术的活动资源和体验性资源。知识既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手段。通过开发多维度的课程资源,知识由 不动的、死的“行装”成了学生进行思维与交往的基本素材,并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 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促 进着学生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2 222 充分开发来源广泛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应是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但是

9、,这并不意味着课程资源就应是 局限于我们所生活的狭小地域内的资源,这样只会造成我们的落后与更加封闭。社会是开放 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兴趣是千姿百态的,课程资源也应是五彩斑斓的。因此课程资源的利用应坚持多样化原则,要围绕同样的知识点提供多样化的实际情境。如针 对城乡差别,既要设计反映城市生活的应用实例,又要挖掘反映农村风情的应用实例;针对 民族差异,既要利用本民族的生活素材,又要适当介绍其他各民族的生活素材。只有这样社 会才能融为一体,不被人为地分割为城乡二元,不被有意地划清民族界线。也只有这样,学 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地大物博和五十六个民族的相亲相爱。3 让师生共同成为课

10、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现代社会急剧变化,交通、通讯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我国由前喻文化时代进入后喻文化 时代4。成年人的过去就是新生一代的未来的社会已成为历史,年轻人的首创精神自由行动 使他们在未知的领域中为自己引路。由教师来主宰课程资源的开发,势必造成课程资源的成 人化、滞后化,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主动意识。教师不应把课程及其教材视为学生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 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5,让学生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者和利用的选择者。教师要积极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地开发出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不断地去展示自己生命的力 量。6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资源真正摆脱其单一

11、性和成人化的诟病,真正实现知识技能、过 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资源的多维性。这并不是说教师就放弃主体地位,教师也要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将自己开发出的课程资源 和学生开发出的课程资源一并作为“原始”资源,通过甄别和选择、分析和加工,最终转化为 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参考文献:1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 (2): 1-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1, 22.徐学俊,周冬祥.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5, (12): 43-48.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4-98.王君.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2,(2): 44-46.罗儒国,吴景芝.课程资源开发的伦理原则初探J.教育评论,2003, (5): 65-67.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中心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