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S算法是最优算法的证明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29479072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MS算法是最优算法的证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RMS算法是最优算法的证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RMS算法是最优算法的证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RMS算法是最优算法的证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RMS算法是最优算法的证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RMS算法是最优算法的证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MS算法是最优算法的证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证明:RMS是最优算法RMS的由来是从硬实时环境的初始定义开始的:1, 所有的任务都是周期性的,各个任务请求的deadluie呈周期性,同时具有恒定的时间间隔;2, 所有任务都必须在下一次任务请求(即deadluie)到来之前完成;3, 所有的任务都是独立的,每一次任务请求不依赖于其他任务的执行或者初始化;4, 每个任务都存在一个恒定且非时变的执行时间,即CPU不间断地执行该任务的时间;5, 任何非周期的任务属于特殊任务,它们属于初始化或者是恢复错误的事件,仅当它们自身执行的时候才能取代周期性任务,同时非周期性任务不存在有deadline.假设使用表示m个周期任务,任务申请周期和运行时间分别

2、表示为1;,丁2,Tm和C2,.,Cmo定理1:若所有进程在临界时刻启动的请求都能满足最后期限要求,则整个进程集可调度。即进程在临界时刻启动的请求响应时间最长。t2*Cjt2+Tjt2+2Tj2十Et2+(k+1)Tt图1:在Im执行之前的5运行1证明:如图1所示,假定Im为优先级最低的任务,在t时刻任务瑞发出了运行请求,显然在图1所示的5到t+G时间间隔之间请求运行的周期性占先任务会推迟B完成时刻,除非B在七2到来之前完成它。当t2向5方向移动的时候,瑞任务完成的时刻要么不变,要么被推迟,所以断定,在t2向t方向无线趋近,直至与t重合的时候,能够做到完成任务的延时最长。根据定理1可以假定,有

3、两个任务5和对应的指定周期TxT2o假设5的优先级更高,此时根据定理1,可得:1如果假设工2的优先级更高,此时显然有:Ci+C2T“因为有:尹C+C2TxT2LT1JLTLT2)式导出了1)式,换句话说,只要保证了TxTj,交换TpTj的优先级之后,不难发现结果的任务依然是可行的。由于其对任意式子都成立,于是命题成立。因此,单调速率调度算法在静态优先级调度算法中属于最优算法,所以该算法的CPU使用率必然大于等于其余的静态优先级调度算法。2. 证明:如果U=n(2l);ii为任务的个数,则RMS调度方案一定存在;基于单调速率调度的算法中,定义U为ProcessorUtilization.(CPU

4、的使用率),由于Ci/为每一个任务q的CPU执行率,对系统有:U=E;L1Q/Ti;经推广到11个固定优先级的任务条件下,此时的最小上界为:U=II(2-1)由罗必塔法则,求得极限为1112o这就意味着,任何周期大小周期性任务一旦使用RMS调度算法均能满足调度要求,即在deadluie之前完成。3. RMS算法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缺点:1, 它的潜在CPU利用率小于动态优先级策略,在动态优先级的最优算法EDF(EaiiiestDeadlineFirst)中最坏情况下的可调度CPU使用率为l.OOOo2, 执行频率最高的任务并非最重要的任务。且较长周期的任务相对于较短周期的任务,更加容易错过d

5、eadlineo3, 由于RN1S算法的静态调度属性,它运行时灵活性较差,自适应性弱。现今常用的实时性的操作任务,常常具有较灵活的使用率需求,但同时具有严格RMS算法完全建立在硬实时的条件下,主张所有被调度的周期性任务具有固定的优先级,这就显得强调在deadluie之前的必须完成任务的思想超出了必要限度。具体而言,在特殊场合,一些任务的deadline是可以被错过的,只要在deadline前完成任务的要求能在一定百分率下得到满足。这种高灵活性使得RN1S的最小上界理论毫无提出之必要了。具体而言,在实时多媒体应用的调度之中,特点经常是:a, 单个应用的执行次数常常是不定的;b, 错过deadline尽管是不愿意出现的情况,但它确实是非致命的错误,这样在实时多媒体系统中使用过分强调在deadline之前任务的RMS算法就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会导致较低的CPU使用率,从而浪费原本稀缺的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