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镶边改造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29383820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镶边改造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路镶边改造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路镶边改造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路镶边改造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路镶边改造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路镶边改造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镶边改造项目建议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鸡场乡鸡场村桥礅脚组至小屯脚村公路镶边改造项目建议书二一一年十月八日目 录一、项目概况二、项目概述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四、投资规模及投资估算五、效益分析 六、总论一、项目概况织金县鸡场苗族彝族乡位于织金县西部的边远山区,地理位置在东径 105 0 22 、北纬 26 0 29 , 距县城 54 公里,总面积 105.4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1470 米, 东与三塘镇、南与阿弓镇、西与六枝特区、北与纳雍县张家湾镇相接。公路从织金经三塘,过鸡场达六枝,从鸡场过务卜达纳雍县城。境内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很大,务卜谷的气温很高,利于发展早熟作物,种植亚热带水果。全乡辖 24 个村 176 个村民

2、组 9352 户 43345 人,主要居住着苗、彝、布依、汉、回、穿青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52.9% ,劳动力资源数 18792 人;耕地面积 27200 亩,盛产玉米、小麦、大豆、花生、核桃、油菜、烤烟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无矿产资源和乡镇企业,属典型的农业乡镇,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烤烟生产。农民人均纯收入 1650 元,人均耕地 0.8 亩,粮食总产量 16618 吨,人均粮食 487 公斤。该项目终点村小屯脚村,途径我乡大坡头、以角细等村,惠及人口12000人左右。二、项目概述项目名称:鸡场乡鸡场村桥礅脚组至小屯脚村公路镶边改造项目建设地点:鸡场村桥礅脚组至小屯脚村项目责任单位:鸡

3、场苗族彝族乡人民政府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和农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与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路,是人们衣、食、住、行中必备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载体,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从脚下就能感受得到的物质支柱。由于交通的不便,导致这些区域内的群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交通不便的困扰,不仅导致农用物资运不进,农副产品拉不出,使群众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此公路的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体现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是一项真正的民心工程。同时该公路的建设极大改善该区的交通条件,

4、促进深山地区农民群众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并且沿线筑路用砂石分布较广,贮量丰富,块石、中粗砂、碎砾石、天然砂砾开采运输都比较方便,平均运距2公里,均可满足项目要求。四、投资规模及投资估算根据当地具体地理位置,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再结合资金、施工技术等因素确定采用乡村公路建设标准,路线全长7.5km,路面宽4.5m(弯道56m),最大纵坡7%。预计每公里估算建设资金八万元,总计所需建设资金估算60万元。五、效益分析 一是为打造现代文明少数民族村寨打下基础;二是以示范带动,加快民族乡及民族村寨的快速发展;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农村的各项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四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该区域群众出行便利,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和减少劳动成本;五是为建设我乡核桃示范基地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六、总论该公路的建成解决了我乡12000万多人的交通问题,有利于乡村道路与主干线的合理衔接,提高区域内的综合运输能力,为深山区群众加快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改善了投资环境,必将带动该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该项目实施是我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及加快我乡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切实可行。建议上级给予批准建设和支持。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