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基础习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28462430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基础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基础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基础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基础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基础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基础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基础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基础习题2017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基础习题案例一情景描述某地下人防工程地下2层,地下二层的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 坪之间高差为9m。某电影院位于该地下人防工程的地下二层整层, 建筑面积为4200m2,设有1个建筑面积为600nl2的大观众厅,7个 建筑面积均为300m2的小观众厅。该电影院共划分6个防火分区, 其中大厅、售票区、展示区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建筑面积为500nl2; 办公、管理用房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建筑面积为400nl2;放映设备区 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建筑面积为300nl2;均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区 域划分为3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均不大

2、于1000m2。 该电影院设有7部通至室外的封闭楼梯间,其中大厅所在防火分区 2部,其余每个防火分区各1部;各相邻防火分区之间均通过疏散走 道连通。该电影院按有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配置了室内外 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 施及器材。简答题人防工程内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 分隔,此时应符合哪些规定?【参考答案】答题要点:1)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 于10m;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 于防火分隔部位宽度的1/3,且不应大于20m。2)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 OOh;

3、当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的耐火试验方法(GB/T7633-2008) 有关背火面温升的判定条件时,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当 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门和卷帘的耐火试验方法 (GB/T76332008)有关背火面辐射热的判定条件时,应设置自动喷 水灭火系统保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 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005年版)(GB500842001)的有关规 定,但其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 00h。3)防火卷帘应具有防烟性能,与楼板、梁和墙、柱之间的空隙应 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4)在火灾时能自动降落的防火卷帘,应具有信号反馈的功能。案

4、例二某一类高层商住楼地上共32层、地下共3层,总建筑面积 98502. 60m2o地下1层至地上4层为商场,建筑面积为56236. 25m2, 地上4层以上为普通住宅,地下3层为汽车库。该商住楼内的防烟 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靠外墙布置,具备自 然排烟条件。商住楼建筑高度为103m,裙房商场建筑高度为27. 80* 该商住楼设有室内、室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烟和 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消防疏散指示标志, 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及器材;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1 .哪些部位需要设置防火阀?2 .避难层的设置条件以及避难层的防火构造要求有哪些?3 .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如何分类的?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适用范围是什么?5 .哪些建筑应设室内消火栓系统?【解析】1.应设置防火阀的部位有:1)穿越防火分区处。2)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3)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4)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5)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但当建筑内每 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 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6)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 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0C的防火阀。公共建筑内 厨房的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与竖向排

6、风管连接的支 管处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1500C的防火阀。2 . 1)设置条件: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2)防火构造要求: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 于 2. 00ho为保证避难层下部楼层起火时不致使避难层地面温度过高,在 楼板上宜设隔热层。避难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3. 00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在设计时应注意的是,各种设备、 管道竖井应集中布置,分隔成问,既方便设备的维护管理,又可使 避难层的面积完整。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排烟管道应集中 布置,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 00h

7、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 井、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为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闭式系统包括: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与泡沫联用系统;开式系统包括:雨淋系统、水 幕系统。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于人员居住和经常有人滞留的场所、存 放重要物资或燃烧后产生严重污染需要及时报警的场所。1)区域报警系统:适用于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 的保护对象。2)集中报警系统:适用于具有联动要求的保护对象。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一般适用于建筑群或体量很大的保护对象, 这些保护对象中可能设置

8、几个消防控制室,也可能由于分期建设而 采用了不同企业的产品或同一企业不同系列的产品,或由于系统容 量限制而设置了多个起集中作用的火灾报警控制器等情况,这些情 况下均应选择控制中心报警系统。5 .应设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建筑:1)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m2的厂房和仓库。2)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1m的住宅建筑。注: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当确有困难时,可只设置 干式消防竖管和不带消火栓箱的DN65的室内消火栓。3)体积大于5000m3的车站、码头、机场的候车(船、机)楼、展 览馆、商店、旅馆、病房楼、门诊楼、图书馆等单、多层建筑。4)特等、甲等剧场,超过800个座位的其他等级的剧场和电

9、影院 等以及超过1200个座位的礼堂、体育馆等单、多层建筑。5)建筑高度大于15nl或体积大于10000m3的办公建筑、教学建筑 和其他单、多层民用建筑。6)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的古建筑。案例三某建设己有5年的印刷厂房,地上共2层,耐火等级三级,南北 方向一字形布置,建筑高度为20nb每层建筑面积3800m2,每一层 都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同时设两座敞开楼梯间,四面均设有门 窗。西边有一座建设己有50年的民用住宅,耐火等级三级,地上共 8层,建筑高度为23m,每层建筑面积为1000m2。它们之间的防火 间距为12m,同时均设有宽度为4m的消防车道。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0、1 .该印刷厂的火灾危险性属于哪一类?根据印刷厂房和民用住宅 的建筑高度,分别判定它们属于哪一类建筑?2 .若印刷厂房每层设一个防火分区,是否满足要求?民用住宅每 层设一个防火分区,是否满足要求?3 .厂房若采用金属推拉门作为安全出口,可行吗?4 .印刷厂和民用住宅建筑的防火间距是否满足要求?若防火间距 不足,请简述有哪些补救措施?【解析】1 .该印刷厂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丙类,印刷厂房和民用住宅均属于 多层建筑。【考点来源】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第45、52页。2 .印刷厂房属于丙类,耐火等级属于三级,所以每个防火分区的 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是2000m2,但是每一层都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每个防火

11、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以增加1.0倍,也就是4000m2, 因此3800m24000m2,符合要求。多层民用住宅耐火等级为三级, 每层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1200m2,所以满足要求。【考点来源】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第74、76页。3 .不可以。因为厂房的疏散用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 不得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4.耐火等级均为三级的多层印刷厂和民用住宅建筑的防火间距应 为14m0补救措施:1)降低印刷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将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降至 戊类后,该厂房与多层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8m。(单、 多层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将戊类厂房等同民

12、用建筑防 火间距的规定执行。改造的厂房为戊类多层,而对于戊类多层与民 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将戊类厂房等同民用建筑,所以此时的防火间 距可以转化为三级多层与三级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即8m。)2)提高印刷厂房的耐火等级,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后,该厂 房与多层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12%3)对住宅建筑进行结构改造,提高其耐火等级,使其耐火等级不 低于二级后,该厂房与多层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12m。4)将印刷厂房和住宅建筑的相邻两面外墙改造成不燃性墙体,且 无外漏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大于 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防火间距可减少 25%,也就是 10. 5m12mo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同时注意通风排烟要符合相关要求。6)拆除民用住宅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