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西津谈同一天生日暴露问题不是行业坏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2843797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贾西津谈同一天生日暴露问题不是行业坏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贾西津谈同一天生日暴露问题不是行业坏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贾西津谈同一天生日暴露问题不是行业坏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贾西津谈同一天生日暴露问题不是行业坏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贾西津谈同一天生日暴露问题不是行业坏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贾西津谈同一天生日暴露问题不是行业坏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西津谈同一天生日暴露问题不是行业坏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贾西津谈“同一天生日”:暴露问题不是行业坏事贾西津谈“同一天生日”:暴露问题不是行业坏事时间:2017-12-29作者:编辑组来源:NGOCN君作者丨任白近日,“同一天生日”网络募捐在朋友圈刷屏,但很快就被民政局责令停止。同时还有违反慈善法的风险。从“爆款”到“涉嫌违法”,其中涉及到哪些法律问题和公益伦理,而“爆款后惹争议”的公益项目也不是孤例。NGOCN对长期关注公益行业发展和慈善法规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进行了专访,希望能够从更多维度解读这一次的“公益事故”,为各位公益人总结经验。Q=NGOCNA=贾西津Q:你是怎么看待理解这次的事件的?A:现在网上比较关注的,主要还是在项

2、目设计和信息真实性上,比如用展示受助者的方式设计募款项目是否合适,募款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等。我理解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应该是想学上一次比较成功的“一元买画”的筹款案例,那个也是爱佑参与的。“一元买画”做得很成功,虽然当时也出了一次舆论质疑,但很快弥补消除,最后实际上反而成为一个公益传播与教育的机会。 8月,基于腾讯公益平台的“小朋友画廊”一元买画活动刷爆朋友圈,图片来源:cnbeta但是这一次并不一样,他的项目设计是不同的。所以这次大家质疑在,一个点是项目设计,一个点是筹款信息,而这些方面确实有值得讨论的问题,所以这次跟“一元买画”变成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我认为这次事件中值得去反思的,其实

3、是一个筹款伦理问题。这倒是个很好的机会,各种公益项目筹款的设计,以前一直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公益组织用它去筹款,捐的人也就捐了,有问题也就是个案解决或者数量少也就算了,但有了互联网,就出现了放大效应,它有可能让小额筹款得到非常多的关注和募资,同时,当众目关注时,过程中所有的细枝末节,所有的设计、流程就都会被呈现出来,可能引发热点、新闻事件。这种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也是在倒逼公益组织意识到筹款伦理,也就是你怎么设计项目,流程怎么管理,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至关成败的。我们看国外的社会组织非常重视公益伦理,我们以前不太关注,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现在随着互联网结合,里面的问题会越来越多的被发现。我觉得是很好的机

4、会,让公益组织要在筹款的时候,设计筹款项目,不能一味只想,“怎么样能筹得更多钱”。“同一天生日”被质疑其中出现了同人不同名,甚至生日不存在等情况,图片来源:搜狐以前可能在筹款项目设计中,主要费心想的是,怎么能筹到更多钱?但应该逐渐越来越有这样一种意识,就是:我要什么钱,不能要什么钱?用什么方式筹钱,不能用什么方式筹钱?如何和企业、和政府合作,和企业及政府合作的时候什么原则不能忽略?这后半问的“不能”,和“如何能”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它背后的一系列规则,其实就是公益伦理问题。什么是公益伦理,也就是明白公益的目的是什么?筹款、项目,是为了实现目标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不是筹款金额,是受益者。你

5、的受益者是谁?筹款和项目有没有对受益者的尊重?有没有对捐款者的诚信、交代、责任的履行?组织内部的自我管理、项目设计,如何自律,如何兑现承诺?在有企业或政府的外部合作伙伴时,如何把握外部伙伴的行为原则和道德风险?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是筹款伦理的问题。Q:其实还有分贝筹资质方面的争议,到底分贝筹这样一个爱佑未来跟零分贝推出的筹款平台,它有没有资质在全国通过微信来展开募捐?A:你说的是一个合规性的问题。按照目前慈善法规定,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应该在民政部统一或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慈善募捐信息,并可同时在自己的网站发布;民政部采取了社会招募的形式,首批认定平台有13家。但是这个法律规制本身的合理性

6、是值得探讨的。公益市场发达的国家,并没有由政府去筛选平台的,所以看到合规性也是一个问题,但如果我们很简单地批评这个平台有没有资质上面,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变浅了。经民政部批准的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图片来源:浙江新闻真正发生问题的在哪里呢?比如爱佑和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分贝筹”这样一个公众平台,慈善组织和企业的合作关系是什么样的,他们之间的原则是什么?有没有做好诚信、社会交代?项目是不是导向公益的?并不一定说只有政府背书,筹款的事才能做。如果平台本身运作得很好,在法律上面,也可以视之为慈善组织在自己的网站发布信息,总之资格问题不应该是要去抨击的着眼点。要反思的是筹款的行为本身,所遵循的原则

7、,慈善组织和商业合作中的原则,社会责任交代,等等。所以我觉得应该去看真问题。Q:您觉得筹款伦理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你有没有什么建议?A:市场竞争。这就像企业为什么要有诚信一样。如果企业不管怎么样,他的产品都卖得出去,也只有他一家卖这种产品,其实也谈不上伦理原则,反正我就做产品就好了,我怎么做你们都只能接受。为什么企业要有自己的名誉?一个百年老店一定有他自己的商业原则、企业伦理,这个是市场竞争之中选择出来的。公益是一样的,国外的公益组织为什么这样重视公益伦理?最主要跟两点有关,第一点是他的发心。真正的公益组织,一定有一个公益的发心,也就是因为有一个要去实现的公益目标,才会产生这个组织。基于这个目标

8、,然后所有的钱也好,人也好,组织也好,管理也好,项目也好,宣传也好,所有的都是手段,要实现的是目标,组织以及组织的运作是公益目的实现的工具。必然的,如果这些元素本身不能朝向目标了,这个组织就已经不再是当时想要设立的东西了。所以组织为什么要自律,自己去给自己设立内部权力的限制、不要什么样的钱、对受益人的尊重、向捐赠人的交代、和企业合作的条件、和政府合作的条件 它一定是要让运行是实现目标的。所以说真正的公益组织,无论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它的产生,一定是为了某个值得去实现的公共价值、公益目标。那么对这个目标的认知有多强烈,有多清晰,就会决定了组织在自我运作管理上会有多强的伦理自觉。今年是99公益日的第

9、三年,超过500个组织的6000个项目获得超过13亿的善款第二个方面就是市场竞争。这是从一种功用性的角度而言,如果一个组织的行为是不尊重受益人的,是对捐款人没有交代的,他在市场上不会被长远地选择。在市场竞争中,即使从实用性的角度讲,也激励公益组织需要去注意公益伦理。我们为什么现在还没注意到呢?一个是公益发展的阶段,环境上又有很多艰难的地方,可能组织产生的时候会有一些目的,但是在运作起来之后,就容易倒向了生存导向。只想到怎么能够筹钱,怎么能够筹到更多的资源,有时候对目标本身就变得淡化了,这需要不断去反思。再有是公益市场是很不完善的,公众的选择权比较有限,很多时候依靠的是政府的背书、各种资格、许可

10、,而不是理念、项目、服务的竞争性。所以这种非竞争本身也会导致公益组织还没有意识到伦理方面的问题。第三个是法律环境中有很多仍然是扭曲的东西,有些法律政策,特别是过度的许可、资格限制的设置,会让社会组织增添运作困难。所以也会让组织关注的重点更多在生存导向,而不是宗旨导向。这些都会相关中国公益组织的伦理原则还没有很充分发展出来。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出台不过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恰恰是个契机。会不断有各种各样的公益事件,乃至公益丑闻出来,其实是刺激这些公益组织,要去意识到公益伦理及去发展自己的公益伦理。谁先去做?这个就看视野了。视野越长远,越能看到前沿的组织,一定自己会意识到,要建立自己

11、的伦理标准,比如筹款原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如何最好服务公益宗旨。但对很多组织而言,可能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这就属于一个开始应该要去意识,以及去生成、发展公益伦理的阶段。Q:基于现在这种情况的话,国内的公益组织要怎么样去建立公益伦理?A:如果说公益伦理标准的话,我们可以看国际运作的经验,有一些陈述的伦理标准,比如国际筹款专业联合会的筹款伦理准则,包括国内已经有些组织开始发展自己的伦理原则。这些都是可以去学习的。国际筹款伦理守则是在2006年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公益慈善筹款业高峰会上,由来自24个国家的行业人士共同发表的一份声明。该声明的目标是保障非营利组织可以获得社会信任以及阻止个人利用捐款人和利益相

12、关方收益,其中对筹款人在使用媒体、市场推广、内部管理、财务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做出了规范。除了既有的专业伦理准则,对一个公益组织自身,如果不是去一一对照标准,起码也有一些原则,是自己在项目设计和管理时,可以考量到的方向。一个原则是公益的价值导向。就是说组织宗旨要实现的是什么?公益组织的任何运作事务,包括筹集资源、合作关系等,都应该是服务于宗旨目的的。比如说当公益与企业合作的时候,到底是是企业主导还是公益主导?显然应该是公益为目的,企业为手段,而不能反过来。所以宗旨目标是组织可以用来衡量自己行为的。受益者尊重是跟上一点紧密相关的。组织的公益目标,也就是受益者导向的。那么受益者本身,特别是针对到个人的

13、时候,他们是目的,他们得到尊重、得以受益是目的,而不是说我们去实现爱心、自我感觉的良好,把受益人当做我们实现自我满足的手段。所以,就公益捐赠而言,“给出”行为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实现什么公益价值、如何实现之?比如,受益群体是不是得到尊重了,得到发展了,是不是受益了,这就要关注的标准;如果说我们给了他东西,但其实他受到侮辱了、贬低了、损害自尊了,那这就不是一个应有的公益。 “同一天生日”中暴露了儿童的个人信息引发争议所以说公益并不取决于说我们干了什么,我们给了多少,我们有多良好的感觉,或者我们有多伟大,这是误导的。最后所有的公益导向应该是说实现了什么?什么价值?这个受益群体获得了什么?他的主体

14、性,他的尊重,他的能力是不是得到了提升。所以受益人尊重是公益伦理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再有一点,非常基本的,是真实性。也就是不管项目做得有多成功,如果是基于虚假性的信息,是为了获得成功故意隐瞒的、编造的,是想要误导的,不希望捐赠者知情的,那么这种发心就一定已经是违背伦理的。组织对真实性要求程度的强烈,会决定他对自己伦理底线的把持,以及内部风险控制等,很关键的是对真实性原则有没有充分的意识。当然有外部合作伙伴时,情况会复杂一些,还要考虑入如何保证外部伙伴的信息真实性与信诺。如果简单总结,我觉得其实就是这两点,一个是公益价值,公益价值里面,显然你的目的是受益群体以及对他们的一系列尊重,第二点是真实性价

15、值。为什么要信息公开?就是把真实信息披露给公众,而不是说仅仅把项目包装成一个让你感动的东西,然后拿来资源。公开透明的要求就是和真实性价值相关。这两点都是组织可以自我去衡量的原则,如果它遵循了基本的公益目标,真实、尊重、透明这样的一些原则,应该不会太偏离公益伦理。当然在具体做法上是需要去不断认知、不断摸索经验的。Q:其实刚才讲到了公益市场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众信任。您觉得这件事会不会影响到公众对中国公益事业的信任?A:互联网筹款以后,其实已经有很多次的公益事件,包括公益丑闻了。从最早影响最大的“郭美美事件”,其后这些年来,几十起肯定是有的。但我觉得这个是好事,把问题暴露出来,让人们看到,是这个

16、阶段所必须的。但是它到底能不能成为好事,取决于我们怎么去对这样的事情进行反应和反思。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让红十字会的公信力坍塌,成为中国公益史的一个重要拐点比如说对组织自己,是不是从中学到了什么,而不仅仅是就事论事,让负面影响事件淡出视野,或者让大家关注不到了,消除对组织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组织自己如何反思自己的行为,如何在项目设计、组织伦理、组织运营上面能够产生一种递进,那就是好事。对公众而言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能认知到其中的公益的理念,公益的价值,知道怎么样去做公益,或者说我们能够更好地去做公益,这就是好事。如果我们只满足于发泄了,然后我不信了、以后不给了,一旦给的时候还是感动性的,也就是行为模式没有改变,认知观念没有发展,那么这些事情就还会不断发生。所以取决于我们是不是从中去得到反思。组织和公众其实都需要有反思。Q:我们刚才也有提及法律层面显然是有滞后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