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拥军优属事迹材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2843315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拥军优属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村拥军优属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村拥军优属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村拥军优属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村拥军优属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拥军优属事迹材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拥军办实事 优属动真情市村拥军优属事迹材料村隶属于市南丰镇,辖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现有村民小组77个,常住人口10072人(其中现役军人6人、现役军官9人,革命残疾军人8人,60岁以上老退伍军人15人,1994年至2008年退伍军人61人),2008年村可支配收入80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16000元,先后获得“江苏省百佳生态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30多项省和国家级荣誉,是苏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行政村。多年来,以创建拥军优属示范村为目标,热心支持驻军部队现代化建设,真诚关心优抚对象生活,踊跃参与各类双拥活动,尽力推荐适

2、龄青年参军入伍,优先安置退役士兵回乡就业,用实际行动掀起了一股又一股拥军热潮。一、时刻把拥军优属工作当作大事来抓村与军队和军人有一种天生的特殊感情。这份感情来自于村党委书记吴栋才。这位曾经浴血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老复员军人,复员回乡后,带领全村人民艰苦奋斗,创建了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江苏永钢集团,使一个“雁过不拉屎”的穷村,发展成为闻名海内外“华夏第一钢村”。村级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村的拥军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村委会专门成立了由村支记为组长的村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把拥军优属摆上村委会重要位置,常抓常议,严抓落实;设立了拥军优属服务站,负责做好征兵宣传、军地共建、军属生活服务和退伍兵就业安置等工

3、作。翻开村委会的历史档案,竞有50%以上的村干部曾当过兵,每年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拥军实事。二、全力支持部队现代化建设多年来,村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95954部队进行结对共建,坚持在春节、“八一”期间慰问部队子弟兵,三年来共向部队赠送慰问物资6万多元;踊跃开展科技拥军,为部队赠图书、电脑;每年请部队干部到村委会宣讲以爱国拥军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每年组织民兵过“军事一日”;定期组团到该村现役军人所在部队慰问,并先后出资100余万元,赠送16台解放牌汽车给驻杭州解放军某部。三、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村把军民共建活动作为丰富村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与共建部队开展一系列联谊活动,邀请

4、部队官兵参加村民运动会、组织青年蓝球赛。2007年7月,村所属江苏永钢集团出资360万,承办了“和谐社会双拥情,相约大型军民联欢晚会”。2008年3月,该村又投资50万元,邀请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及国家总政歌舞团的演员们来到该村,与村民同台演唱。此次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广大军属的欢迎,他们纷纷表示,好男儿就要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作为军人家属感到很自豪。四、热忱关心优抚对象生活一是定期召开拥军座谈会。每年春节、“八一”期间,村都要组织现役军人家属召开拥军座谈会,介绍本村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永钢集团的生产经营发展情况,倾听优抚对象的生活需求,发放慰问费和纪念品。二是定期慰问、关心重点优抚对象。该

5、村每年都要安排专人定期了解现役军人及重点优抚对象的家庭情况,与他们沟通,鼓励他们一如既往支持好本村的各项工作。2009年7月份,现役军人黄祥的父亲王兴德因车祸住院。该村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人前往医院看望,并送上1000元慰问金。王兴德当场感动地说:“党和人民政府、地方组织没有忘记我,我一定要教育儿子好好在部队服役,为部队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该村还每年春节期间定期给现役军人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发放500元/人的慰问金。三是照顾老退伍军人基本生活。对村里所有60岁以上的老退伍军人,村除了每年不定期的走访、慰问以外,还每人发放400元/月的生活补助,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由村委会统一出资代缴。对

6、部分确实生活有困难的给予一定的生活救助,帮助安度晚年。五、认真做好退伍兵就业安置工作“安置退役兵也要讲科学发展观,要实现安置就业的连续性,要体现村的特色”。村十分重视退伍兵安置工作,通过加强文化教育、技术培养,力争为每个退伍兵安排合适、满意的工作岗位。2007年以来,村共接收转业退伍军人13人。该村针对退伍兵各自的专业特长和就业意向,经过一段时期的岗位培训,全部给予安排了工作,其中2名组织能力较强的退伍军人被推选为村官。通过对工作单位的调查回访,退伍军人良好的思想素质与坚韧的个性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多年以来,村人民把拥军优属、关爱子弟兵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倾注亲情,付出努力,用实际行动弹奏着一曲动人的拥军壮歌,书写着一部感人的优属诗篇,描绘着军民相濡以沫,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锦绣蓝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