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以XX银行为例的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27687131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以XX银行为例的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以XX银行为例的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以XX银行为例的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以XX银行为例的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以XX银行为例的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以XX银行为例的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以XX银行为例的开题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 月 日(由学生填写)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拟选题目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以XX银行为例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及智能设备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一方面改善着人类的金融消费体验,另一方面也对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传统银行业,带来了较大冲击,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互联网理财给银行存款带来的存款搬家,导致了银行存款成本上升等问题。正因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才吸引着大量的学者投入到这一研究之中,他们希望厘清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学者虽然对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进

2、行了较多研究,但是以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则较少,而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金融市场化和我国金融系统不断对外开放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能否健康发展将会对整个社会,尤其是银行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本文的研究将使城市商业银行认清自身在互联网金融下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挑战及机遇,同时综合认识自身竞争力,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一、 国外研究现状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优势,互联网金融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因而国外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要早于国内,早在1997年Richard Werthamer and Susan Ray

3、mond就从交易成本和操作便利性的角度对互联网在金融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但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却是批评互联网应用带来了诸多问题。Fight(2002)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并着重研究了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关系。Manuchehr Shahrokhi (2008)将互联网金融成为第三种金融模式,描述了互联网金融在交易成本、财务信息透明度、业务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但同时也表明对信息技术的安全性担忧。Thomas Schoberth (2006)和Xin Ding(2007)等从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结构的借鉴启示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社交网络和金融产品体验的重要性。Rui Zhu(2012)

4、和Gujun Yan(2013)则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互联网金融融资提出了一些监管建议。Kuo Lane Chen(2012)从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视角进行了研究,指出了银行规模大小与网上银行竞争策略的相互关系;Jyh-Shen Chiou(2012)则是辩证分析研究了网上银行与实体网点之间的关系。二、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国内互联网金融得到了长足发展,大量企业和资金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促使国内学者展开对互联网金融的深入研究。在国内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之前,谢平、尹龙(2001)从宏观的货币视角对互联网在金融中的

5、应用进行了理论研究,指出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风险和监督等问题。之后谢平于2012年最先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并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的文章中将其定义为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着重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支付、信息处理、资源配置三大功能。曾刚(2012)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在功能与机构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刘澜飚、沈赛、郭步超(2013)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与分析,指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除了竞争关系之外,还有融合的空间,并着重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及其对于金融系统的影响。此外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还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如于小洋、高雪林、潘静(201

6、3)对第三方支付模式的研究,乔婧祎(2013)和余枚(2013)分别对小微金融模式和众筹模式的研究;第二,对互联网金融所引发的风险的研究,如张芬和吴江(2013)以美欧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为经验,研究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意见与建议;第三,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冲击的研究。下面将重点阐述有关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文献研究。曾刚(2014)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所参考的指标主要为客户对象、监管环境和业务性质三个。有关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具体业务的影响,王赟祥(2014)、刘俊峰(2014)分别从个人金融和营业网点两个细小的视角进

7、行了研究,而章连标和杨小渊(2013)则分别从支付、小微贷和中间业务三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施丹(2014)以互联网金融产品余额宝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此外还有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套利进行研究(车德宇,2014)。三、 研究评价因为互联网金融最早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获得发展,因而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国外学者要早于国内,虽然国外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是因为我国国情不同,尤其是金融系统的开放性问题,导致国外的许多研究并不适用于国内。国内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促使国内学者不

8、断对互联网金融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预防互联网金融可能产生的风险。国内学者虽然对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研究,但是以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则较少,而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金融市场化和我国金融系统不断对外开放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能否健康发展将会对整个社会,尤其是银行系统产生较大影响。因而本文将着重就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研究,并以XX银行为研究样本。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一)基本思路本文主要就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力展开研究,首先就

9、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进行说明;其次从宏观视角就商业银行自身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及其强弱进行分析;再次以XX银行为例就具体的强弱指标或方面进行说明,并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为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竞争力提出意见与建议。(二) 框架1. 互联网金融及其影响的概述2.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3. 互联网金融与XX银行对比分析4.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竞争力差异产生的原因5. 商业银行保持自身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建议(三) 主要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总计并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2. 对比研究法。通过将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两者的竞争力指标进行

10、对比分析,发现问题产生差异的原因。3. 案例分析法。本文引用上市银行XX银行作为案例进行典型性分析说明。论文提纲(含论文选题、论文主体框架) 一、 绪论(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三)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 研究思路 2. 创新点二、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一) 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概念(二)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三、 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指标与核心竞争力(一)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指标设计(二)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四、 互联网金融下XX银行竞争力分析(一) XX银行简介(二) XX银行竞争力分析(二) 互联网金融与XX银行竞

11、争力对比分析(三) 互联网金融与XX银行竞争力差异原因分析五、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保持自身竞争优势的建议(一)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二)积极拥抱互联网(三)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六、总结七、参考文献主要参阅文献1 Richard Werthamer and Susan Raymond. Technology and Finance-The Electronic Markets 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1997 (55):39-53.2 Fight.E-FinanceM.American:Capstone Publish

12、ing. 2002:34-413 Manuchehr Shahrokhi.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M. AmericMi:Wiley, 2008:365-3984 Thomas Schoberth ;Armin Heinzl ;Jenny Preece“When do online shoppers appreciate security enhancement efforts? Effects of financial risk and security level on evaluations of customer authentication”,Jour

13、nal of Organizational Computing and Electronic Commerce,vol.16,2012.5 Xin Ding ;Rohit Verma ;Zafar Iqbal“Self-service technology and online financial service choi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vol.18,2007.6 Rui(JULIET)Zhu;Utpal M. Dholakia ;Xinlei(JACK)Chen ;Reng Algesheime

14、r“Does Onlin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Foster Risky Financial Behavior”,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vol.49,2012.7 Gujun Yan“Contents and Measures for Supervision on Internet Finance”,Advanced Science Letters,vol.19,2013.8 Yu Zhang ;Kuo Lane Chen ;Huei Lee ;Jiaqin Yang“Adoption of online banking fea

15、tures by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finance,vol.6,2012.9 Jyh-Shen Chiou ;Chung-Chi Shen“The antecedents of online financial service adoption: the impact of physical banking services on Internet banking acceptance”,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31,2012.10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2001(4)1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12曾刚.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银行家,2012(11)13刘澜飚,沈鑫,郭步超.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3(8):73-83.14曾刚.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的比较J,互联网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