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学重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2764102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全管理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全管理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全管理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全管理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学重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十章图圣著1.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2. 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 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3. 事故隐患: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 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4. 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由于其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事 件。5. 预防原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并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6. 本质安全化: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

2、功能。7. 指令性计划:是由上级计划单位按隶属关系下达,要求执行计划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完成的 计划。(特点:强制性、权威性、行政性)8. 指导性计划:是上级计划单位只规定方向、要求或一定幅度的指标,下达隶属部门和单位 参考执行的一种计划形式。(特点:约束性、灵活性、间接调节性)9. 安全决策:就是决定安全对策?10. 科学安全决策:是指人们针对特定的安全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拟定各种安全 行动方案,并从中做出满意的选择,以更好地达到安全目标的活动过程。11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地确定安 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

3、列的计划、组织、协调、 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12. 系统安全管理:是确定系统安全大纲要求,保证系统安全工作项目和活动的计划和完成, 与整个项目的要求相一致的一门管理学科。1.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2. 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3. 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4. 强制原理:(强制就是绝对服从)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5. 人类的安全文化四大发展阶段:古代安全文化、近代安全文化、现代安全文化、发展的 安全文化。6. 安全文化的范畴: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物态文化。7. 文化

4、力应(四种功能):影响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8. 安全管理的职能: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9. 计划:就是指未来行动的方案。10. 安全管理计划三个要素:目标、措施、步骤。11. 安全管理计划三个特征:必须与未来相关;必须与行动有关;必须由某个机构负责实施。12. 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13. 安全决策的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责任性原则。14. 安全生产决策的基本方法:头脑风暴法、集体磋商法、加权评分法、电子会议法。15. 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类型:直线制结构、职能制结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16. 激励分为外

5、予的激励和内滋的激励。外予的激励:通过外部推动力来引发人的行为。内滋的激励:通过人的内部力量来激发人的行为。17. 安全控制的基本策略:建立本质安全型系统,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18安全激励方法分类:(1)经济物质激励(2)刑律激励(3)精神心理激励(4)环境激励(5)自我激励19. 目标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导向作用(2)组织作用(3)激励作用(4)计划作用(5)控制作用20. 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四个步骤:安全目标的制定、展开、实施和成果的考核评价21. 需要重点控制的对象:危险点、危害点、危险作业、特种作业、特殊人员。22. 安全生产法规的主要变现形式:(1)法律(2)行政法规(3)地

6、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4)规章1. 海因里希定义及意义:P23?反映事故发生频率,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严重伤害、轻微伤害、没有伤害事故 件数之比为1:29:300,说明事故发生后果严重程度有随机性,因此在安全管理中,为防止 事故损失的发生,唯一的办法是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在安全管理实践中,一定要重现各类 事故,包括险兆事故,只有连险兆事故都能控制住才能真正的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2. 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五种因素:P24 (论述?)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及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3. 瑟利模型:(1) 危险出现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的

7、每个环节都正确,危险就能够被消除或得到控制; 反之,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使操作者直接面临危险。(2) 危险释放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正确的,则虽然面临着已经显 现出来的危险,但仍然可以避免危险释放出来,不会带来伤害会或损害;反之,只要任何一 个环节出错,危险就会转化成伤害或损害。4.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1)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有内在的联系,但不可相互取代,两者相辅相成,又互相促进。(2) 安全文化对安全管理有影响和决定作用,安全文化的水平影响安全管理的机制和方法, 安全文化的氛围和特征决定安全管理的模式。(3) 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软手段。(4) 安全管理有

8、赖于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的支撑和指导。(5) 安全管理便是安全文化理念及层次水平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安全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 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安全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6) 总之,安全文化能够促进安全管理的理论与机制创新,安全管理的改进与提高,反过 来又能激励安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5. 安全生产三双手:既看得见又摸得着的手一安全机器装备、工程设施。看不见但摸得着的手一安全法规、制度。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手一安全文化、习俗。其中安全文化是最重要的手。 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6. 建立安全管理组织的基本要求:(1) 合理的组织机构(2)明确

9、责任和权利 (3)人员选择与配备(4)制定和落实规章制度 (5)信息沟通(6)与外界协调7. 需求层次理论:(1) 生理需求: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需求。(2) 安全需求:保证身心免受伤害和避免失去工作、财产、食物或住处等恐惧的需求。(3) 归属和爱的需求: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友谊等需求。(4) 尊重的需求: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5) 自我实现的需求: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求。&区别系统安全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的方法:(1) 从安全的属性看。一些传统的管理思想认为安全附属于生产,这就导致无安全保障下 进行生产的情况下经常发生。系统安全管理则特别强调“安全指导生

10、产,安全第一”,它要 求一切经济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把“安全第一”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每个人的行 为准则,并要求将安全贯穿于生产全过程。(2) 从管理类型看。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主要类型是事后追查型-事故分析型。而系统安 全管理方法是事先预测型-安全评价型。(3) 从管理实质看。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实质是“强调安全一被动的事故管理-指标之策”。 而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则追求“本质安全化一主动的条件管理一治本之道,通过实施全员、全 方位、全过程的风险预控管理,形成有机协调、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运行模式。(4)从工作重点看。传统安全管理是对于发生事故的统计分析、及同类事故的预防。系统 安全管

11、理的主要内容是风险因素的分析、评价、预测、并采取预防措施,杜绝事故的发生或 尽可能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9. 全寿命周期几个阶段:(1)技术指标论证阶段(2)方案论证及初步设计阶段(3)工程研制阶段(4)生产阶段(5)使用和保障阶段(6)报废或退役处理阶段10. 法律效力及法律冲突问题的规定:(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2)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3)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4)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5)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

12、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 行。(6)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 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规定与旧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规定。(7)地方性法规与部门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 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 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8)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 裁决。11. 戴明循环PDCA:P计划,确定组织的方针、目标、配备必要资源;建立组织机构、规定相应责任、权限 和

13、相互关系;识别管理体系运行的相关活动或过程,并规定活动或过程的实施程序和作业方D行动,按照计划所规定的程序加以实施。实施过程与计划的符合性及实施的结果决定 了组织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保证所有活动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是实施的关键。C检查,为了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需要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并采取措施修正、 消除可能产生的行为偏差。A改进,管理过程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因而需要随着管理活动的深入,针对实践中发 现的缺陷、不足、变化的内部条件,不断对管理活动进行调整、完善。1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作用:(1)全面规范、改进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保障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 企业的财产安全,

14、提高工作效率。(2)改善与政府、员工、社区的公共关系,提高自己的声誉。(3)防止安全管理失误、漏洞的发生,消除第三类危险源。(4)有利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克服产品及服务在国内外贸易活动中的非 关税贸易壁垒,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5)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与卫生等级,降低企业职工职业安全和健康的保险成本。(6)有利于提供持续满足法律要求的机制,降低企业的风险,预防事故发生。(7)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全民安全意识。第十章事故统计及分析事故的分类:按事故中的伤亡情况、按事故类别、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按是否由事故的原 因引起的事故分类。A. 按事故中的伤亡情况1按人员遭受伤害的严重

15、程度,把伤害分为四类:(1)暂时性能伤害,受伤害者或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2)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受伤者或中毒者的肢体或某些器官工能不可丧失的伤害;(3)永久性全能伤害,使受伤害者完全残废的伤害;(4)死亡。2.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把受害者的伤害分为:(1)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天的失能伤害;(2)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天的失能伤害;(3)死亡。发生事故后当即死亡,包括急性中毒死亡,或受伤后在30天内死亡的事故。死 亡损失工作日6000天。B. 按事故类别分类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 冒顶片帮、透水、爆破、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 和窒息、其他。C. 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1)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2)重大事故: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 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 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