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备课资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27155448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备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荷塘月色备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荷塘月色备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荷塘月色备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荷塘月色备课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备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备课资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塘月色备课资料 第三单元 散文(1)单元综合解说单元概说本单元的文体是散文,选编了五课共六篇文章。”基本阅读”散文分别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霞、我的家在哪里?、张洁的拣麦穗;以及”扩展阅读”散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余光中的沙田山居。这些文章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不同时代的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抒写他(她)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荷塘月色通过对月下荷塘和荷塘里的月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散文两篇中霞通过对晚霞的理解、思考,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了“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人生哲理。我的家在哪里?借助一个梦境、一番感想,把自己向往

2、、眷恋灵魂深处永久的家的情感表达得真挚感人。拣麦穗以“拣麦穗”为明线,以爱为暗线贯穿全文,奏响了一曲催人泪下的人间至爱的赞歌。我与地坛(节选)第一部分写地坛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第二部分写母亲自己在园中的感受。沙田山居整篇写景,凝聚其中的是一种思乡之情,一种对故土、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教学要求1.品味散文的语言,分析散文的艺术手法。2.学习散文善于抓住景物特点,选择不同景物的立足点,多角度地刻画景物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在朗读、背诵中体会思想感情,体悟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之妙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作品的细节,体会其语言魅力。难点:从中学会对细节的关注与把握,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丰富自己

3、的眼界和情感,增强自己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在看似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品出滋味。课时分配本单元共安排8课时完成。“基本阅读” 课文荷塘月色、冰心的霞、我的家在哪里?、张洁的拣麦穗三篇各安排2课时,计6课时。“扩展阅读” 课文我与地坛(节选)、余光中的沙田山居分别安排1课时完成。 教学建议本单元的课文言辞优美,精妙动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认真揣摩,不仅要联系上下文的关键语句仔细品读,还要联系文章的中心和情感倾向细心领会,从话面出发,读出话里的意思,读出深藏其中的情感。阅读鉴赏第九课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掌握作家作品;2理解散文中景与情的关系,分析准确生动的描

4、摹及联想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学习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2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不满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重点】1揣摩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2品味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难点】1.掌握课文情景交融、“情语”“景语”浑然一体的特点。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走近文本1导语设计同学们,请看画面上的一方荷塘,清波之上,一片荷叶青翠欲滴,点缀其间的几朵荷花更显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娇艳动人。面对此等美景,杨万里赞叹道:“毕竟

5、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周敦颐却看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描写同一事物反差却如此之大,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日下荷花自然妖娆,月下荷塘也别样妩媚。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的脚步,看一看他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2资料积累(1)走近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年出版诗集踪迹,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

6、文家。著作有朱自清全集。年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2)追溯背景荷塘月色写于年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文中表现作者想摆脱这一苦闷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作者在荷塘月色那样的气氛里,摆脱了实用思绪,进入到物我两忘的自由天地,体会着做一个“自由的人”时,所享受到的“独处的妙处”。其实,飘渺轻纱掩映下的荷塘月景,恰恰是当时作者心境的微妙的展示,他感到了短暂的宁静与快乐。(3)文体知识散文: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

7、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3字词积累(1) 正字音袅()娜()蓊()蓊郁郁霎()时弥()望处()处理()处所荷()荷花()负荷曲()歌曲()曲折脉()脉络()脉脉含情纤()纤细()纤夫颤()颤动()颤栗薄()薄荷()薄脆()薄弱(2)辨字形缀()点缀辍()辍学惦()惦记掂()掂量洲()大洋洲州()州县(3)释词语满月:圆月。迷迷糊糊:(神态或眼睛)模糊不清。煤屑:煤渣子。苍茫:空阔辽远

8、;没有边际。弥望:满眼。弥,满。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的句子。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袅娜:柔美的样子。似的:跟某中事物或情况相似。宛然:仿佛。脉脉:含情相视的样子。稳重形容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酣睡:熟睡。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班驳:原指一种颜色中夹杂着别的颜色,文中有深浅不一的意思。倩影:美丽的影子。一例:一概。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颜色。也写作“风姿”。艳歌:指专门描写男女情爱的歌曲。风流:文中指年轻男女不拘礼节地表露自己的爱情。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宁静:(环境、心情)安静。宁谧:安宁。羞涩:

9、难为情,态度不自然。羞赧:因害羞而红了脸的样子。幽僻:昏暗偏僻。偏僻:离城市活泼中心区远,交通不便。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风韵: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风致:美好的容貌举止。蓊蓊郁郁:(草木)苍翠茂盛。也说“郁郁苍苍”。受用:享受,得益。消受:享受。多用于否定。渺茫:(1)因遥远而模糊不清。(2)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采:有“摘取”“选取”“神色”精神“等义项。彩:则解释为“各种颜色”,“赢得的东西或”称赞、夸赞时的欢声。班驳:指的是一颜色中夹杂着别的颜色。稀疏:指空间或时间的间隔远,不密集。均匀:是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上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协调;或指和睦、融洽

10、。(4)辨词义风致: 一种指美好的容貌和举止,一种指风味、风趣,它所适用的范围宽,可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事物。标致: 形容女子姿态美丽,适用的范围较窄,只适用于女子。例句:(1)这个女孩子长得十分标致。(2)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渺茫: 形容时地远隔,模糊不清,适用对象是“时、地”。淼茫: 形容水广远的样子,适用对象是“水”。例句:(1)第一次看到淼茫的大海,他陶醉了。(2)清晨,漫天起了蒙蒙大雾,前面一片渺茫,难见物影。幽僻: 指幽静,偏僻。偏僻: 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冷僻: 指冷落偏僻,不常见的。例句:(1)一到夜晚,这条幽僻的小路就显得

11、十分阴森。(2)他的家是在那偏僻的小山村里。(3)写文章时,我们要尽量少用冷僻的生字。(二)阅读文本 整体感知1诵读文本 初步感知【问题投放】阅读课文,从下列两个方面说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的作用。(1). 从结构上看,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2). 从贯穿全文的感情看,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带着问题从这两个方面自主思考。【教师点拨】(1)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这句话的作用;(2)在了解作者,了解本文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回答本题。【整合答案】(1). 从结构上看,“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起了总领全文的作用。(2). 贯穿全文的感情是难以摆脱的“不宁静”,是笼罩在作者心头的哀

12、愁。“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奠定了全文感情的基调。2自读梳理 理清结构【问题投放】阅读课文,试理清其思路,并概括其层意。【学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诵读文本,整体上把握文本结构。【教师点拨】教师巡回参与,以下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情-景-情,这正好像一条经线,而对荷塘景色的描写犹如一条纬线。 【整合答案】全文结构为: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10段)写景中人(情)。梳理结构荷 第一部分(1):点明心境,交代缘由(情)塘 第二部分(26):小径漫步,荷塘月色,景语情语(景)月

13、 第三部分(7-10):江南采莲,向往憧憬(情)色 3归纳要点 概括中心【问题投放】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活动】学生品读思悟【教师点拨】教师巡回参与点拨: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年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文中表现作者想摆脱这一苦闷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整合答案】本文借景抒怀,从荷塘月色美丽景色的描绘中,表现了作者当时微妙而又矛盾的内心世界,苦闷而又无力自拔的精神状态,表露了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课内小结 强化重点荷塘月色是作者在二十年代写成的,很难表现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呼啸呐喊的战斗性来,朱自清不是鲁迅。但,在民主革命的大潮中,朱自清先生不断改造自己,终于成为了可歌可泣的民主战士,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热烈地颂扬了他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民族气节。希望大家找来这篇文章读读。同时推荐大家看看他写的散文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四)课堂实践 检验效果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乘chng 乘凉 乘势 千乘之国 乘人之危 B曲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