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三)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27145604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政治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第五课文化创新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五课文化创新一、单项选择题2011 年中国广州国际文化产业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产业领头人为中国文化产业号脉, 认为相互模仿和抄袭是我国刚刚起步的文化产业的症结所在。 据此回答 1 2 题。1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A 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B学习外来文化C继承传统D进行文化创新2之所以要进行文化创新,是因为()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 BCD3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家。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

2、国画的笔墨韵味。这说明()A 徐悲鸿在实践中进行了文化创新,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B中西画法混合就能画出名画C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D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4(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2013 届高三月考 )“创造新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当代知名主题文化园区。 论坛倡导人们站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 为后人创造更多“新”的文化遗产。这里突出强调“新”是因为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离开了创新,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A B CD5.据悉,在 2012 年奥运会

3、主场馆即将完工之际,一根钢铁要运到伦敦时,滴下了两滴依然发热的铁块,马上要退休的炼铁师乔治把冷却的两个铁块拿回家,用写意抽象的手法,做成了两个独眼机器玩偶的模型。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吉祥物就此诞生。这说明艺术创作()具有偶然性和主观随意性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其灵感来源于生活实践要注意挖掘已有事物的艺术价值A B CD6(广东广州广雅、执信、六中2014 届高三下学期2 月联考 )近年来,很多外国电影中出现了中国元素,地心引力 这部电影中出现了“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等中国元素。这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确实会有亲切感。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加强文化的交流传播, 增强文化的趋同根据不同的

4、受众和市场需求发展文化产业中国的文化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与自觉A BCD7(东北三省三校 2014 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我国传统装饰物品中曾出现一匹骏马背上驮着一只猴子的形象,寓意“马上封侯”。马年到来,有网友将钞票放置在玩具马背上,寓意“马上有钱”。这一创意在社交平台上迅速蹿红,并衍生出很多其他版本,统称为“马上体”。 (如下图 )“马上体”的出现与流行表明()1名校名 推荐人民群众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人民群众的认可是检验文化创新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A B. CD 8中国传统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日

5、本、韩国、新加坡等周边地区,在中医、歌舞、服饰、饮食、时令、姓氏、信仰等各个方面极为相似,尤其是儒家思想在周边国家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A 坚持辩证的否定B反对任何权威,砸烂旧的一切,实现创新C只要有否定就会有发展D不能全盘抛弃,应保留其原有的一切9对于电影 秋喜,很多人说里面包含了十分浓厚的广东文化元素,丰富了广东文化。现在更多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以现代传媒方式使其得以延续和流传。这说明()该省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化创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具有自然性和民族性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承A B CD 10(广东江门2013 届高三一模 )2012 年 10

6、月 11 日,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评价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这说明莫言的作品()A 源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B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了创造者的灵感C批判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1“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 (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 (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字) 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青一代而言, “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

7、外来文化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会失去根基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 B CD12 (江西九江第一中学2013 届高三入学考试)中国菜如今有了官方标准英文译名。如“红烧狮子头”在标准译法中被称为Braised pork ballin brownsauce,而不能译成Redburned lion head( 红烧狮子脑袋 )。“如果外国客人看到菜单中有狮子的脑袋,一定会向动物保护组织投诉的。”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具有趋同性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中华文化在竞争中共同发展A BCD 二、非选择题13 (江西上

8、饶 2014 届高三二模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气力。 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 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 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2名校名 推荐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分析如

9、何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作用。14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 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 甄别不够, 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说明山东省教育厅这一举措的合理性。3名校名 推荐第五课文

10、化创新1 D2.A3A材料中涉及中西方的艺术手法,A 项符合题意, B 项说法错误。 C 项不能很好地概括材料, 因为材料还讲到外来文化。文化创新除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 项不选。故选A 。4 A5.C6 B外国电影中出现了中国元素,表明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增强文化的自信与自觉, 同时也表明外国根据中国市场的需要发展文化产业,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要求“文化趋同”。说法不正确。7 C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马上封侯”的寓意,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合理。这一创意在当代衍生出“马上体”,体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促进文化的发展, 合理。

11、 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践, 表述错误。检验文化创新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还是实践,表述错误,排除。8 A 9.B10 BA 项说法错误,莫言的作品源自社会实践。C 项与题意无关。 D 项夸大了其作品的作用。故选 B。11 B属于“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观点错误。说法错误。故选B。12C中外文化认识不同说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国菜如今有了官方标准英文译名说明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在材料中未体现。13解析 解答本题要求运用第二单元的知识,文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应围绕传承与发展、 文化创新与之相关的作用回答,因此可从发挥科技、教育作用提高国民素质,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民的文化自觉、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提高文化软实力、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作答。答案 重视科技、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推动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着力提高国民素质。 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增强国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14解析 本题指定的答题范围是“ 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因此应围绕文化的传播、继承、 发展与创新进行回答。山东省教育厅要求“ 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 ,做到了批判继承,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据此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