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26936175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三、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能力差异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智力是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能力差异主要体现在智力差异上,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智力水平的差异智力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有些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有些人的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2 智力类型的差异能力类型差异是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方面。3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早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能力早期的显露和大器晚成两个方面。4智力的性别差异第一,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

2、程度比女性大,即很聪明的男性和很笨的男性都比女性多,智力中等的女性比男性多;第二,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我们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二)认知方式差异1 认知方式的含义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2 认知方式的分类(1)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型的学生: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

3、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2) 反思型与冲动型冲动型学生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就作出反应;反思型学生则不急于回答,他们在作出回答之前,倾向于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方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3) 辐合型和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和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3 认知方式差异的教育意义认知方式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